一部大家小书,集中呈现历史学家刘家和先生的为学经验、处世智慧,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刘先生在中外古史比较研究上的主要思考。
☆本书卖点----------------------------------------------------------------------------------------------------------------------
1.一代史家刘家和先生对个人学术观点的阐释。本书以口述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呈现刘先生核心的学术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历史比较研究相关的内容不易理解的观感,同时,很多篇幅涉及治学经历、经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刘先生基本主张。
2.史哲互通、中西会通的学术底蕴。刘先生中国传统学术功底深厚,故可兼治经学和史学;着眼于在实质层面回应黑格尔关于中国历史的观点,力图打通中国史和世界史,进行中西历史比较研究,同时致力于哲学方面的思考。
3.多有与钱穆、唐君毅、牟宗三、白寿彝、季羡林、杨联陞、许倬云等的交往片段。由此可略知学林掌故,又可了解刘先生的师承及其在中国史学研究领域的地位,更可切实感受诸位先生的人格风采。
4.以主题整合内容,篇幅短小精悍,论述完整;文风平实易读,更具生活气息,可随翻随阅。
☆内容简介------------------------------------------------------------------------------
本书是历史学家刘家和先生学术、生活的自述,由其学生陈宁整理成书。书中以漫谈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刘先生在中外古史比较研究上的主要思考,如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并将问学经历、治学经验、学术转向、为人处世等相关方面统摄其中,较全面地呈现了刘先生的学术底蕴和人格风范,令读者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织的语境中,领略刘家和先生的勉力为学、淡泊处世的人格魅力。
刘家和,1928年生,江苏六合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外古史比较研究的领军人物。师从钱穆、唐君毅、牟宗三等。代表作有《古代中国与世界》《史学、经学与思想》等。
陈宁,1953年生。师从杨钊、刘家和、许倬云先生。先后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桑塔芭芭拉大学。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和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比较。
“如果能重来,你们会选择什么作为专业呢?” 随着和匠仔他们几个日渐熟悉,我们的闲聊有时也会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前不久和匠仔他们几个聊起大学时所学的专业,我想起刚接触的“IKIGAI”这个词,就好奇地问他们几个。 “‘IKIGAI’要综合考虑擅长做、喜欢做、能赚钱、有...
评分是师生的对话,也是相互的激发。其中充满了刘家和先生治学为人的心得和思考,句句金言。可惜先生大才,知音稀少。尤其在如今故步自封、蜗角争斗的世代,多数学蠹只知闷头吃潲水,更无追求真理心。举世喧嚣,跟风逐浪,曲学阿世,踏实诚实世所罕有,先生之风更是难能可贵。学兼...
评分是师生的对话,也是相互的激发。其中充满了刘家和先生治学为人的心得和思考,句句金言。可惜先生大才,知音稀少。尤其在如今故步自封、蜗角争斗的世代,多数学蠹只知闷头吃潲水,更无追求真理心。举世喧嚣,跟风逐浪,曲学阿世,踏实诚实世所罕有,先生之风更是难能可贵。学兼...
评分“如果能重来,你们会选择什么作为专业呢?” 随着和匠仔他们几个日渐熟悉,我们的闲聊有时也会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前不久和匠仔他们几个聊起大学时所学的专业,我想起刚接触的“IKIGAI”这个词,就好奇地问他们几个。 “‘IKIGAI’要综合考虑擅长做、喜欢做、能赚钱、有...
评分“如果能重来,你们会选择什么作为专业呢?” 随着和匠仔他们几个日渐熟悉,我们的闲聊有时也会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前不久和匠仔他们几个聊起大学时所学的专业,我想起刚接触的“IKIGAI”这个词,就好奇地问他们几个。 “‘IKIGAI’要综合考虑擅长做、喜欢做、能赚钱、有...
刘家和擅长中外古史比较研究,也对哲学有所钟爱。他谈读书治学,有三个层次,我觉得有道理。第一,求得知识。读书治学必自此层次始。所以关于一个方向或一本书,不要说修过这门课或者听过某讲座,而要说什么时候自己读过,当时怎么读,读出了什么,然后在与另一个读过的人交流后收获了什么。第二,客观进入主观之后,知识可以化为能力。但是,知识用于解决问题,这是功利性的。第三,融为鉴识。知识是具体的,能力也是具体的,而鉴识却是一般的。一旦经反省而对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有了自觉,就开始有了正确运用自己能力的修养与水平。要能够超越功利性,升华为鉴赏和喜好的境界。即《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三个阶段中,知转为能的时候,回到了自我,但这个我还在能力与客观的层面,到了鉴赏阶段才是不自私的独立人格精神的我
评分学兼中外,识通古今。老成凋谢尽,奇才硕果存。高山仰止!
评分学兼中外,识通古今。老成凋谢尽,奇才硕果存。高山仰止!
评分人生曲折胸襟外,学路艰辛意料中,放翁百念俱已矣,独有好奇心未死。
评分刘家和擅长中外古史比较研究,也对哲学有所钟爱。他谈读书治学,有三个层次,我觉得有道理。第一,求得知识。读书治学必自此层次始。所以关于一个方向或一本书,不要说修过这门课或者听过某讲座,而要说什么时候自己读过,当时怎么读,读出了什么,然后在与另一个读过的人交流后收获了什么。第二,客观进入主观之后,知识可以化为能力。但是,知识用于解决问题,这是功利性的。第三,融为鉴识。知识是具体的,能力也是具体的,而鉴识却是一般的。一旦经反省而对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有了自觉,就开始有了正确运用自己能力的修养与水平。要能够超越功利性,升华为鉴赏和喜好的境界。即《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三个阶段中,知转为能的时候,回到了自我,但这个我还在能力与客观的层面,到了鉴赏阶段才是不自私的独立人格精神的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