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黎明

全球化的黎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澳]杰弗里·C.冈恩
出品人:中科书院
页数:432
译者:孔昱
出版时间:2024-12
价格:9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2360684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全球化
  • 国际关系
  • 经济发展
  • 文化交流
  • 政治经济学
  • 世界经济
  • 地缘政治
  • 社会变革
  • 历史
  • 未来趋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内容涉及亚洲内部的白银和陶瓷贸易、中国的大帆船贸易、欧洲贸易公司的兴起、包括日本人町在内历史悠久的东南亚侨民社区,以及多种类型的技术交流。

在漫长的历史中,连接印度与中国、前现代东亚与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被视为一个长期形成的全球性区域。在欧洲帝国主义时代来临之前,香料、丝绸和陶瓷贸易的蓬勃发展使亚洲处于全球经济的前沿。除了日本人、欧洲人、阿拉伯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白银贸易,中国古老朝贡贸易网络也为全球贸易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缔造了一个辉煌的商业时代。

国别历史总是顽固地主导着亚洲历史的书写,对于拥有悠久中央集权传统的国家来说,这一现象则更为普遍。然而,本书则重点关注现代国家出现之前的时代,采取聚焦国家间区域的全新书写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奉林,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程爱勤作序推荐。

作者采用“世界区域”的概念,将整个东南亚视作一个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整体性区域,而这一“世界区域”在19世纪中叶以前主导了全球贸易、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与互动。本书主要讲述亚洲内部的白银和陶瓷贸易、中国的大帆船贸易、欧洲贸易公司的兴起、包括日本人町在内历史悠久的东南亚侨民社区,以及多种类型的技术交流。

专业评论:

冈恩的学术史论中有许多可贵的思想,力倡以世界史的视角研究东亚历史,不赞成把世界史视角仅仅应用于大西洋世界、非洲、印度和各大洋地区,东亚史的观察也同样需要这样的广阔分析视野。他看到区域性的、洲际性的交往给各国带来的重大影响,造纸、火药、指南针、丝绸、瓷器传到欧洲,作用于当地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他是站在文明交往给世界带来巨变的高度看待东方历史上的海陆丝绸之路的。——陈奉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书从“导论”至“结语”共 13 个章节,主要论及但不限于公元 1000 年至 1800 年的东南亚,在与中国、印度以及近代西方殖民者的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历史、文化、经济、宗教演化。 要想在这样一个篇幅的著作里,对历史文化极为复杂的东南亚地区进行较为详尽且有新意的阐述,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杰弗里·C.冈恩在娓娓道来的论述中做到了,不得不让人心生佩服。——程爱勤,河南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

本书对于我们理解塑造东亚和东南亚整体特征的历史因素,以及了解该地区的政治经济现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补充。——格雷格·班可夫(Greg Bankoff),英国赫尔大学现代史教授

站在世界的十字路口,讲述一部横跨千年的全球交流史

寻觅东南亚在全球化过程中烙下独特的印记,深入了解与中华文明休戚相关,而又非常陌生的“世界区域”

作者简介:

[澳] 杰弗里·C. 冈恩,出生于澳大利亚,先后就读于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和莫纳什大学,拥有政治学、亚洲研究等相关学位,曾在老挝、文莱、新加坡及中国澳门等地任教,现为日本长崎大学经济学院名誉教授。

冈恩的学术旨趣,主要是研究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其著作包括《澳门史:1557-1999》《东帝汶:500 年》的《第一次全球化:欧亚交易,1500 — 1800》等。

作者简介

[澳] 杰弗里·C. 冈恩,出生于澳大利亚,先后就读于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和莫纳什大学,拥有政治学、亚洲研究等相关学位,曾在老挝、文莱、新加坡及中国澳门等地任教,现为日本长崎大学经济学院名誉教授。

冈恩的学术旨趣,主要是研究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其著作包括《澳门史:1557-1999》《东帝汶:500 年》的《第一次全球化:欧亚交易,1500 — 1800》等。

目录信息

导论
东亚地区主义学派
“一百条边界,一百种视域”
书写一部去中心化的世界区域史
东方全球化解读
“长期东方优先”历史分期(从宋朝至鸦片战争时期)
东南亚、东亚还是东亚-东南亚?
东方的地中海?
东亚历史的形成
第一章
印度与中国之间的东南亚
东南亚环境
从狩猎采集者到青铜与铁器时代文明
南岛语族扩散论
印度贸易与文明转移
阿拉伯贸易与伊斯兰教皈依
总结
第二章
东南亚“宪章”王国的兴衰
位于苏门答腊岛的室利佛逝
以爪哇为中心的满者伯夷
柬埔寨吴哥王国
金边宫廷
泰族的多元性(约 1250— 1440 年)
万象王国
泰族阿瑜陀耶王国
缅甸王国
越南郑氏和阮氏政权
印度化沿海国家——占婆
顺化宫廷
总结
第三章
伊斯兰宫廷与海上贸易港口
东南亚的伊斯兰宫廷
亚齐苏丹国:通往东南亚的印度洋门户
马六甲苏丹国:马来穆斯林范例
万丹(1526— 1813 年):爪哇的伊斯兰国际贸易港口
马打蓝:穆斯林宫廷 / 爪哇传统王国
文莱苏丹国:横跨中国海
摩洛兰:边缘地带的苏禄苏丹国
北大年苏丹国:面朝暹罗
望加锡:苏拉威西的大都会王国
柔佛:拥有战略联盟的苏丹国
总结
第四章
朝贡贸易体系与海外华人
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
商人、走私者与海盗
历史学模式
15 世纪早期苏门答腊的华人华侨
爪哇新客华人社区的兴起
马六甲华人:峇峇社区的兴起
西班牙管理下的马尼拉华人
曼谷潮州华人:保皇派与臣仆
“云之南”:云南边境
越南华人:开疆拓土的先驱
第五章
商业、货币与商品
东南亚本土钱币
中国货币传统
不断变化的货币本位
东亚-东南亚的商品链
总结
第六章
伊比利亚海洋网络
葡萄牙贸易网络
葡属果阿:葡萄牙的东方殖民地
葡属马六甲:马来世界的十字路口
葡属澳门:中国特许城邦
长崎与葡萄牙人:传教士与商人
香料群岛:葡萄牙人的苦难之所
索洛-弗洛里斯-帝汶地区
孟加拉湾的葡萄牙“影子帝国”
西属马尼拉
总结
第七章
系列霸权:走进荷兰与英国贸易公司
欧洲贸易公司的兴起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运营
荷属巴达维亚
荷兰对香料的控制
1669 年后的望加锡
荷属马六甲(1641—1824 年)
位于阿瑜陀耶大都会式宫廷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日本的荷兰人与英国人
荷兰和英国与越南郑主的接触
台湾热兰遮城(1624— 1661 年)
孟加拉湾地区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中国的关注
欧洲公司与广州贸易
总结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还可一看的亚洲海洋史,适合扫盲。作者正确认识到了东亚和印度洋之间在10世纪到17世纪多圈层多核心的贸易境况,也对葡萄牙、荷兰先后嫁接入这一体系做了比较好的叙述。可惜就是太像高阶版的文献观点综述,对阿拉伯商人的航海(尤其是奥斯曼土耳其的作用)着墨不多,不断地小结导致叙述割裂感严重,翻译还需要再校对。

评分

还可一看的亚洲海洋史,适合扫盲。作者正确认识到了东亚和印度洋之间在10世纪到17世纪多圈层多核心的贸易境况,也对葡萄牙、荷兰先后嫁接入这一体系做了比较好的叙述。可惜就是太像高阶版的文献观点综述,对阿拉伯商人的航海(尤其是奥斯曼土耳其的作用)着墨不多,不断地小结导致叙述割裂感严重,翻译还需要再校对。

评分

还可一看的亚洲海洋史,适合扫盲。作者正确认识到了东亚和印度洋之间在10世纪到17世纪多圈层多核心的贸易境况,也对葡萄牙、荷兰先后嫁接入这一体系做了比较好的叙述。可惜就是太像高阶版的文献观点综述,对阿拉伯商人的航海(尤其是奥斯曼土耳其的作用)着墨不多,不断地小结导致叙述割裂感严重,翻译还需要再校对。

评分

还可一看的亚洲海洋史,适合扫盲。作者正确认识到了东亚和印度洋之间在10世纪到17世纪多圈层多核心的贸易境况,也对葡萄牙、荷兰先后嫁接入这一体系做了比较好的叙述。可惜就是太像高阶版的文献观点综述,对阿拉伯商人的航海(尤其是奥斯曼土耳其的作用)着墨不多,不断地小结导致叙述割裂感严重,翻译还需要再校对。

评分

还可一看的亚洲海洋史,适合扫盲。作者正确认识到了东亚和印度洋之间在10世纪到17世纪多圈层多核心的贸易境况,也对葡萄牙、荷兰先后嫁接入这一体系做了比较好的叙述。可惜就是太像高阶版的文献观点综述,对阿拉伯商人的航海(尤其是奥斯曼土耳其的作用)着墨不多,不断地小结导致叙述割裂感严重,翻译还需要再校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