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远邦

凝视远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陈珊珊
出品人:
页数:336
译者:
出版时间:2024-10
价格:76.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024410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旅行文学
  • 散文
  • 游记
  • 文化
  • 随笔
  • 个人成长
  • 风景
  • 异域风情
  • 思考
  • 人生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793年的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中西关系发展历史中最为关键的外交事件之一,其政治层面的影响已被众多学者广泛讨论;但同时,作为18世纪一次重要的科学考察,它所包含的科学探索内容却鲜有学术探讨。本书作者聚焦于来华使团的图像创作活动,通过梳理使团艺术家在本次旅程中,特别是在中国土地上对于互赠礼品、外交仪式、山川地貌、城市民人、科技文化等要素的观察和描绘,以及这些素材在其后的进一步加工与流传,强调了该图像创作过程中艺术、科学与外交的碰撞与融合。由此,作者指出,在18世纪的西欧社会环境影响下,从中国归来马戛尔尼使团各成员实际上具备了一种多元的中国观,这些观念付诸文字与图像,塑造了其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西方社会对于中国的复杂认识。

作者简介

陈珊珊,香港大学艺术史博士,现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史,已出版专著Art, Science and Diplomacy: A Study of the Visual Images of the Macartney Embassy to China, 1793(Springer Nature, 2023)。

目录信息

第一章 “航向东方” / 1
第一节 历史背景 / 1
第二节 华夏声名 / 17
第三节 艺术、科学与外交 / 28
第四节 文与图 / 41
第二章 “贡品”与“赏赐” / 48
第一节 礼品交换 / 48
第二节 礼品差异 / 52
第三节 礼品之外 / 68
第三章 历史一刻 / 77
第一节 拜谒 / 77
第二节 缂丝挂毯之秘 / 90
第四章 旅途 / 103
第一节 海洋 / 103
第二节 陆地 / 114
第三节 全球自然史 / 122
第五章 中国风貌 / 139
第一节 城市与地形 / 139
第二节 “如画”美学 / 153
第三节 “崇高”与中国废墟 / 162
第四节 大运河 / 173
第六章 中国人 / 184
第一节 全球视觉的民族志 / 184
第二节 乾隆皇帝与廷臣 / 190
第三节 土地上的中国人 / 198
第四节 女性与家庭 / 203
第五节 宗教和仪式 / 210
第六节 罪与罚 / 217
第七章 中国科技 / 225
第一节 科学背景 / 225
第二节 水上航船 / 227
第三节 陆路行人 / 233
第四节 技术工具:数学、冶金和航海 / 240
第五节 农事 / 245
第六节 武备 / 251
第七节 画中学问 / 256
第八章 回响 / 266
第一节 出版物 / 266
第二节 复兴的中国风 / 277
第三节 原始东方主义 / 283
结 论 / 288
译名对照表 / 292
参考文献 / 299
后 记 / 308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1793年马戛尔尼率领超过800人的使团访问中国,其官方说辞是为转达英王乔治三世对乾隆皇帝83岁寿辰的祝贺,实际目的是“改善英国在中国的贸易环境,缓和与清王朝的关系”。因为马戛尔尼不愿意向乾隆皇帝叩头,乾隆拒绝了他们所有的外交要求。但同时作为一次重要的科学考察,它所...  

评分

1793年马戛尔尼率领超过800人的使团访问中国,其官方说辞是为转达英王乔治三世对乾隆皇帝83岁寿辰的祝贺,实际目的是“改善英国在中国的贸易环境,缓和与清王朝的关系”。因为马戛尔尼不愿意向乾隆皇帝叩头,乾隆拒绝了他们所有的外交要求。但同时作为一次重要的科学考察,它所...  

评分

推荐序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中西关系发展历史中最为关键的外交事件之一,其政治层面的影响已被众多学者广泛讨论。但同时,作为一次重要的科学考察活动,它所包含的科学探索内容却鲜有学术探讨。18世纪,欧洲各国发起了许多全球性探险活动,收集了大量关于地球、动植物以及异域人...

评分

1792-1794年的马戛尔使团,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到访中国的外交使团,以建立东西方两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为目标。它是中西关系发展历史中最为关键的外交事件之一。 本书序言中也提到,这个重大的外交事件一直被放在政治领域探讨,作为一次重要的科学考察活动,它所包含的科学探...  

评分

1793年,英国政府以贺乾隆帝八十大寿为名,派出外交官马戛尔尼率领一支庞大的使团出使清朝,这是英国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他们期待这是一场文明与文明的对话,在后来这次历史事件被称为“龙与狮”的会面。其中,龙象征着古老的中国,狮子指代英国。 . 本书主要是关注了“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我要为乾隆说几句

评分

本书提供一个观察前近代时期中西交流活动的独特视角,不同于传统上关于马戛尔尼使团的政治外交研究,作者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切入,考察了使团艺术家们关于中国之旅的图像生产活动,并结合当时西方社会文化思潮的演进情况,为读者呈现了一场作为“西方科学探险活动”的访华历程——在清王朝依其传统怀柔远人之时,英国来访者们亦依其时代惯例,以艺术、科学与外交相互结合的形式凝视着远邦。

评分

本书提供一个观察前近代时期中西交流活动的独特视角,不同于传统上关于马戛尔尼使团的政治外交研究,作者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切入,考察了使团艺术家们关于中国之旅的图像生产活动,并结合当时西方社会文化思潮的演进情况,为读者呈现了一场作为“西方科学探险活动”的访华历程——在清王朝依其传统怀柔远人之时,英国来访者们亦依其时代惯例,以艺术、科学与外交相互结合的形式凝视着远邦。

评分

本书讲述了一个历史事实,更是记录了东西方两个大国的首次碰撞。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较量,一面是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野心勃勃的英国而另一边则是沉醉在康乾盛世中的即将没落王朝。 这次访华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留给历史的是深刻的思索。 本书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丰富的史料和清晰的逻辑结构,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关于18世纪中西交流的视觉盛宴。书中包含大量图片和彩图,作者逻辑清晰,语言流畅。而且本书视角独特,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切入历史真实,包含了丰富的史料和多元中国观,对于读者的理解西方社会对中国认知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本书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观赏性。对于研究中西关系史、艺术史以及外交史的学者和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

这次,我要为乾隆说几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