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4-11-23
金色笔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编辑推荐】
★诺贝尔奖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
★被誉为“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杰作”“女性解放运动启蒙书”(尽管作家本人拒绝认领)
★青年学者全新译本 丰富背景资料注解
★诺奖评委会:“她改变了我们审视世界的方式。”
故事发生在1950年代,冷战尖锐期的英国。彼时麦卡锡主义使大批左翼人士流亡欧洲,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动摇国际共运。小说主人公安娜•伍尔夫,其实就是作者莱辛的化身,作为一名“自由女性”、女艺术家、女知识分子,她曾参加非洲左翼运动小组,离婚后独居伦敦并加入英共。由于信仰的人和事日渐面目全非,安娜抵抗着内心的混乱焦灼,将自己的所见所思分门别类写成四本笔记:黑色笔记书写非洲往事,红色关于组织生活,黄色审视两性关系,蓝色试图记录日常……
这是一份随处闪耀知性光芒的时代观察手记,也是为在这充满矛盾冲突的世间,苦苦追寻答案的人而做的一次“直抵灵魂的精神分析”。
?【内容简介】
“唯有一个人待在那个大房间里时,她才是她自己……安娜在桌前坐下,俯视着四本笔记,就如一位将军从山巅俯视着下方山谷里整装待发的大军。”
安娜,一个“自由女性”,面对前半生的失意,她说:“我们拒绝了按规矩生活,生活不按规矩回应我们也很正常。”她将自己濒临崩溃的人生写成四色笔记:黑色追忆往事,红色关于政治,黄色审视爱情,蓝色记录现实。
安娜笔记唯一的读者汤米,本该继承父亲的商业帝国,却在人生岔路口陷入迷惘。这年轻人说:“我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但是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某天,他突然朝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从四色笔记中脱胎而出的金色笔记,能否重建人们内心的秩序?
这是一个非凡的女人,对矛盾丛生的世界和两性关系,所做的纤毫毕现、鞭辟入里的观察手记。
?【相关评论】
多丽丝•莱辛本人谈《金色笔记》:我这一生总是听到女人谈论男人、男人谈论女人。男人说,女人多么糟糕,无法承担生活的重担;而女人呢,其实也一直在谈论男人。只不过当我把这种谈论写进书里,人们却认为是惊世骇俗的。
她是女性经验史诗的抒写者,以怀疑、激情和远见审视了一个分裂的文明。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莱辛是诺贝尔奖的理想赢家。毕竟,这个奖是关于理想主义的,并且是建立在作家能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信念之上的。
——《每日邮报》
她是那种很自信的、理想的作家,她的作品里有很多理念,有反复进退的思考。
——梁文道
莱辛绝对是一个高级的解读者、高级的两性关系的观察者,也是一个爱者。
——文珍
作为女人,她经历坎坷,但仍旧开朗豁达,对世界对生命,充满了好奇心……她一直在创造,一直在尝试,八九十岁了,仍像年轻作家一样热情地写作。她作为作家和女人两方面,都让我钦佩。
——西门媚
莱辛有一流的批评头脑,她对社会和政治的观察犀利无比。
——《迈阿密先驱报》
“1945年以来英国的伟大作家”莱辛排名第五。
——《泰晤士报》
?【作者简介】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2013)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继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的又一世界级女作家,不屈的自由女性,硬核的“文坛女斗士”。
1919年10月22日,在伊朗古城的一所石屋中,多丽丝·泰勒出世了。她的父亲本是英国的一名普通银行职员,在“一战”参军失去了一条腿;母亲曾是父亲截肢时的管床护士。多丽丝4岁时,全家辗转回到英格兰老家,不久又迁至非洲的津巴布韦垦荒种地。
14岁时,多丽丝因眼疾退学,为逃离贫穷压抑的原生家庭和荒凉闭塞的乡野,到南非大都市谋生,先后做过护士、保姆、接线员。25岁时,她随第二任丈夫、一名德国流亡共产党人改姓莱辛。30岁和平分手后,她携幼子返回母国,只带着少量现金和书稿、衣服,以及一箱书,但她不禁欢呼:“我自由了,我终于完全成为我自己。我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我是自足的独立个体!”
翌年,莱辛从非洲带来的书稿《野草在歌唱》出版,轰动英美文坛。她43岁时,长篇小说《金色笔记》问世,被誉为“女性解放运动启蒙书”;但莱辛拒绝这一标签,说“我想写的是一部记录时代的编年史”。她交游广泛,情史丰富,热衷社会运动,也因曾是共产主义的有力支持者,受到英国军情五处长达二十年的秘密监视。
在不同文明、种族间的迁徙和波澜壮阔的人生,赋予了这位“亚非欧的女性精灵”非凡的见识;她一生写下五十余部小说,曾获毛姆文学奖、英国皇家文学会荣誉奖等几十项大奖,88岁时获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说:“莱辛改变了我们审视这个世界的方式。”
多丽丝·莱辛与乔治·奥威尔拥有非常相似的经历:他们都曾是坚定的gc主义者,他们都遭到了来自自己信仰的权力的背刺,他们最终都选择了用自己的作品来进行“报复”。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奥威尔所在的组织被斯大林以“肃清托派分子”为由认定为反革命,奥威尔最终以《动物庄园》和《1984》对此作了回应。而莱辛则是在见识了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种种暴行后,愤而放弃了gc主义信仰,并宣称当初加入gcd是“鬼使神差”。这些试图解释世界的伟大作家,往往都是由绝望催生的。莱辛作品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不信任,她始终无法相信资本主义,最后她也不再相信gc主义,正是这种彻头彻尾的质疑成就了她。《金色笔记》常被视为20世纪最好的女性主义小说,诺奖评委也是如此评价的,然而莱辛却对此嗤之以鼻,无论是政治还是性别,她都无法相信任何一方。
评分1962年的书,一箭四弹的结构,命中冷战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愤怒、幻灭、焦虑、压裂的心理状态。难得莱辛这么个冷硬女人,明察秋毫、不带幻想地对那批知识分子遭遇爆破后的精神瓦砾做了全纪录。东欧剧变,老大哥解体后低迷的1993,莱辛来华提醒中国人不要学西方,坚持走自己的路。这足赤的成色,难怪军情五处监视她二十多年。
评分多丽丝·莱辛与乔治·奥威尔拥有非常相似的经历:他们都曾是坚定的gc主义者,他们都遭到了来自自己信仰的权力的背刺,他们最终都选择了用自己的作品来进行“报复”。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奥威尔所在的组织被斯大林以“肃清托派分子”为由认定为反革命,奥威尔最终以《动物庄园》和《1984》对此作了回应。而莱辛则是在见识了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种种暴行后,愤而放弃了gc主义信仰,并宣称当初加入gcd是“鬼使神差”。这些试图解释世界的伟大作家,往往都是由绝望催生的。莱辛作品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不信任,她始终无法相信资本主义,最后她也不再相信gc主义,正是这种彻头彻尾的质疑成就了她。《金色笔记》常被视为20世纪最好的女性主义小说,诺奖评委也是如此评价的,然而莱辛却对此嗤之以鼻,无论是政治还是性别,她都无法相信任何一方。
评分多丽丝·莱辛与乔治·奥威尔拥有非常相似的经历:他们都曾是坚定的gc主义者,他们都遭到了来自自己信仰的权力的背刺,他们最终都选择了用自己的作品来进行“报复”。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奥威尔所在的组织被斯大林以“肃清托派分子”为由认定为反革命,奥威尔最终以《动物庄园》和《1984》对此作了回应。而莱辛则是在见识了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种种暴行后,愤而放弃了gc主义信仰,并宣称当初加入gcd是“鬼使神差”。这些试图解释世界的伟大作家,往往都是由绝望催生的。莱辛作品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不信任,她始终无法相信资本主义,最后她也不再相信gc主义,正是这种彻头彻尾的质疑成就了她。《金色笔记》常被视为20世纪最好的女性主义小说,诺奖评委也是如此评价的,然而莱辛却对此嗤之以鼻,无论是政治还是性别,她都无法相信任何一方。
评分多丽丝·莱辛与乔治·奥威尔拥有非常相似的经历:他们都曾是坚定的gc主义者,他们都遭到了来自自己信仰的权力的背刺,他们最终都选择了用自己的作品来进行“报复”。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奥威尔所在的组织被斯大林以“肃清托派分子”为由认定为反革命,奥威尔最终以《动物庄园》和《1984》对此作了回应。而莱辛则是在见识了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种种暴行后,愤而放弃了gc主义信仰,并宣称当初加入gcd是“鬼使神差”。这些试图解释世界的伟大作家,往往都是由绝望催生的。莱辛作品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不信任,她始终无法相信资本主义,最后她也不再相信gc主义,正是这种彻头彻尾的质疑成就了她。《金色笔记》常被视为20世纪最好的女性主义小说,诺奖评委也是如此评价的,然而莱辛却对此嗤之以鼻,无论是政治还是性别,她都无法相信任何一方。
是我一直在抱怨读书馆里没什么好书,分类模糊摆放混乱,收录的版本和书目都太陈旧,能不能找到想读的书全凭眼力和运气,这样一个弥漫着甲醛水和潮湿霉菌气味的场所却是我们学校最有书卷和人文关怀的地方。常常有人在图书馆厕所隔板墙上书写对人生理想的困惑与坚持,也有人...
评分是我一直在抱怨读书馆里没什么好书,分类模糊摆放混乱,收录的版本和书目都太陈旧,能不能找到想读的书全凭眼力和运气,这样一个弥漫着甲醛水和潮湿霉菌气味的场所却是我们学校最有书卷和人文关怀的地方。常常有人在图书馆厕所隔板墙上书写对人生理想的困惑与坚持,也有人...
评分在七七家看到《金色笔记》,读了100页,也就是开头的“自由女性”部份,觉得格局气象不同寻常,就和阿毛一起,去她们楼下铁驴书店,用七七享有的折扣价买了来看。这下可以随心所欲在书上做记录了。 700页,我也差不多看了一星期。有豆瓣评论翻译够不上原作生活...
评分 评分用去整整一个月来读,犹豫着不知如何评价。安娜已经成为身体发肤的一个部分,仿佛她就是我,渴望自由,盘旋无定。 作为女性,我们面临同样的危机。一次又一次感情上的回绝,政治生活的失望,事业的黯淡,子女的独立。面对平庸的女儿简纳特和激进的朋友儿子汤姆,她似乎没有站在...
金色笔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