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東亞

發現東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宋念申
出品人:新經典文化
頁數:368
译者:
出版時間:2024-5
價格:69.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1335618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東亞
  • 曆史
  • 文化
  • 社會
  • 政治
  • 經濟
  • 地理
  • 旅遊
  • 教育
  • 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清華教授口碑之作,萬曆十五年之後的東亞新史,一本書讀懂東亞五百年

——以全球史視野橫觀東亞,重建“中國何以成為「中國」、中日韓何以成為「東亞」”的麯摺進程。

——文景曆史寫作奬十強作品,濱下武誌、李伯重、陸揚、羅新、孫歌、楊念群等國內外知名學者力薦!

★打破偏見、顛覆常識,重新發現我們自以為熟悉的東亞世界

——清朝沒有“停滯”,日本未曾“鎖國”?“亞洲”原來是現代人集體發明的另類傳統?“中國”的概念竟然晚至清朝纔定型!

——東亞和西歐,誰代錶文明和勝利,誰代錶濛昧和失敗?我們應該指責侵略者不義,還是被侵略者不夠“先進”?我們所謂的“共識”,實際隻是偏見,其後徘徊的是歐洲中心主義的幽靈。

★以曆史迴應時代情緒,追尋東亞現代睏境的源頭

——風口浪尖上的“東亞”:教育內捲、傢庭創傷、性彆睏境、精神內耗……圍繞“東亞”展開的輿論話題層齣不窮:為什麼我們是“東亞”?“東亞”對我們又意味著什麼?

“探討東亞‘是什麼’,其實就是探討東亞人群的某種具有代錶性的集體記憶。”——宋念申

★精裝煥新封麵,增補序言與章節,全麵修訂文字,收錄28幅彩色插圖

.

今天我們習以為常的“中國”和“東亞”是晚近纔形成的概念,前者在清代逐漸定型,後者則在近130年來纔為人熟知。我們身處其中,並自以為熟悉的東亞世界,其實充滿瞭神話與偏見,有待重新發現和認識。

本書書寫的就是16世紀以來東亞變遷、動蕩、碰撞、發展、互相塑造的曆史。從1592的萬曆朝鮮之役開啓東亞現代進程,到當下的東亞轉嚮,學者宋念申在全球史的視野中,深入曆史過程,重述被偏見遮蔽的故事,揭開夾在黑白之間的真實,描繪瞭一幅名為“東亞”的曆史脈絡圖,講述五百年來,在今天被稱為“東亞”的這片區域,曆史是如何展開的。

.

《發現東亞》把以時間與事件為主的各國曆史,轉變為從東亞空間關係的變化來分析、反思東亞曆史。著者引證曆史上的“主角”,並構想把他們重新投入當代國際政治的脈絡中。如“林則徐在紐約”一節,代錶瞭對東亞的新發現,即從美國視野或全球視野錶現東亞的新現代性。著者在重新反思東亞曆史的過程中,展示瞭冷戰後曆史爭論的範式。

——日本曆史學傢、漢學傢 濱下武誌

這是一部有新意、有根據、有趣味的“三有”之書,為大眾瞭解我們身處的東亞世界的過去提供瞭很好的知識。

——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 李伯重

關心中國近現代史的讀者,應人手一冊。

——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 陸揚

曆史是斷裂與延續、發明與揚棄、記憶與遺忘的持續過程,宋念申把我們自以為熟悉的“東亞”展示在曆史過程中,先使它陌生,再讓它重迴我們的思想,帶著嶄新的意義。

——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 羅新

東亞不僅是實體的地理空間,也是流動變化著的人間世界。發現,因此成為進入東亞的入口:本書嚮我們展示瞭“發現”的重要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孫歌

本書融閤瞭最新的學界討論成果與個人思考,對東亞如何進入現代的問題提齣瞭具有特色的看法。不僅在寫作上深入淺齣,而且搭配瞭不少的時事與流行文化,不僅能作到雅俗共賞,而且也適閤作為大學東亞史課堂的教科書或補充教材。相信讀者在讀過本書之後,能夠對明清以降的東亞局勢和演變有概括的瞭解,而且能為更深入的思考提供準備。

——中正大學曆史學係助理教授 蔡偉傑

對地理概念的知識考古,也是對曆史政治的重新發現和闡釋。《發現東亞》實踐瞭這一方法論,在全球史的視野中梳理瞭中、日、韓成為“東亞”的麯摺進程,重構瞭16世紀以來該地區的衝撞、變革與重組,也凸顯瞭全球史與地域史之間密不可分的聯係。作者自覺地將課堂探究轉化為公共史學,思想與寫作的展開方式均有一定的爆發力和爭辯性。

——文景曆史寫作奬評委會推薦語

著者簡介

宋念申,現任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教授、曆史係教授。著有Making Borders in Modern East Asia: The Tumen River Demarcation, 1881–1919(劍橋大學齣版社,2018)和《發現東亞》,關注全球及區域視角下的中國近現代史,邊疆及民族等。

圖書目錄

修訂版代序 言說“東亞”的可能
前 言
第一章 解題:何為東亞
亞洲反題
中國不是 China,日本不是 Japan
浪漫化亞洲·最後的武士
文獻、考古與傳說
平原、草原和海洋
第二章 朝鮮之戰:開啓東亞現代的“世界大戰”
下剋上:豐臣的抱負
禮製天下:明朝與朝鮮的內憂外患
東亞“國際關係”的記憶節點
戰和之間:曆史記憶與宗藩政治文化
第三章 滿洲崛起:多元國傢的塑成
邊緣異動:滿洲作為多邊邊疆
建構大清:皇太極的多元帝國
“滿”與“旗”:族、籍之間
“夷”在東亞:異族與正統
第四章 新天下秩序:新的“中華”、新的天下
禮部“外交”:“朝貢”作為權力和文化
內亞帝國:滿濛藏政治 / 信仰共同體
清俄碰撞:歐亞相遇中重塑“中國”
“中華”失焦的“天下”
第五章 耶穌會士:歐亞的現代相遇
畫師·臣子·教士:郎世寜的使命
逃犯與聖徒:東亞遇上天主教
耶穌會的成功學
利瑪竇規矩
逆轉之夜:日本天主教的毀滅
隱匿的基督徒
門外人議屋內事:中西交流之殤
北堂的不速之客:天主教在晚期朝鮮
“鎖國”神話的背後
第六章 早期全球化:東亞的重要角色
白的銀,黑的人
茶在西方,煙在東方
海禁時代的東亞之海
美利堅的廣州:喧囂的口岸
作為象徵的馬戛爾尼使團
第七章 其命維新:東亞現代思想的興起
思想契機:薑沆與硃舜水
江南風格與江戶浮世
重建道統:清學的邏輯
再造日本:江戶思想之激蕩
經世:實學在東亞
第八章 文明與野蠻:殖民“現代性”入侵
林則徐在紐約:毒品·戰爭·“現代”
黑船上的陌生人:日美相遇
從“天下”到“區域”:東亞秩序的重組
“體”“用”之間:“文明開化”下的東方
第九章 民族國傢、亞洲主義與國際
種族進化:殖民與抵抗的邏輯
閤法與非法的亞洲
黑龍會的朋友們:1912 年的“亞洲”想象
脫亞自救:轉摺 1919
建設與失序:步入“現代時間”的東亞
第十章 從二戰到冷戰
用什麼“超剋近代”?
從長崎到密蘇裏號:日本的戰敗
內戰,冷戰,熱戰
作為第三世界的“亞洲”
從“東亞奇跡”到“亞洲價值”
結語:如何記憶東亞現代
部分參考文獻
修訂版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本书争议挺大,不仅仅是因为讨论的话题时空跨度大及现实性强,还有部分是作者在书中后半部分的观点问题。在作者看来,中国乃至东亚所谓“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叙事根源自殖民现代性对“现代”的定义,是将东亚复杂的形态演进固化成了一个线性叙事(有似所谓的“辉格史观”)。...  

評分

很有启发,本书甚至是对过往认知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同意评论所说“八九章后的写作有种暧昧性”,但1840前对东亚社会蹲剖析是颠覆了“闭关锁国”的普遍情感价值的,我们需要思考这样的概括性描述是结果导向性的,是在西方视角和话语体系下构建的,近代前的东亚历史只是以东亚原...  

評分

早些年看爱因斯坦在其自传中表达的无奈:他作为犹太人和德国人处处受到歧视排斥。当时并没有多深的感受。 这些年通过一些书,电影和网络发现一些隐秘的东西。某些地区的人,如江浙沪,广东,福建,山东,四川,重庆等,对东北人真是刻骨仇恨,在网络上和生活中进行恶毒攻击,编...

評分

作者不愧为芝加哥大学出身,其论述洋洋洒洒,短短数万言,自万历年间起到近年止的东亚天下宛然而成,犹一更广视域下的『天下观』论述。 作者的论述思路解构了以往西方视角下的现代性与『东方学』等,可谓独具史家慧眼。中华的『正统』在中日韩三国的视角下各有不同的转移线路,...  

評分

按:近来,“东亚”一词在社会舆论中变得流行,教育内卷、家庭创伤、性别困境、精神内耗……种种问题常以东亚社会为前提展开讨论。在这一语境里,年轻群体几乎自觉地接受且在反复重申着“东亚”标签,试图在这一身份认同里寻求慰藉与共鸣。 然而,为什么我们是“东亚”?“东亚...  

用戶評價

评分

一部值得一讀再讀的佳作,獻給每一位被「東亞」深深烙印的人。都在說東亞父母如何、東亞人如何、東亞內捲如何……其實從來就沒有什麼「東亞」,就連「亞洲」也隻是晚近纔誕生的概念。當我們用東亞定義自身的時候,其實無意間也掉進瞭歐洲中心與殖民現代的窠臼。每個人身上都有曆史的印記,它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也讓我們重新發現自身的無限可能。唯有理解瞭東亞,纔能真正理解我們自身。

评分

一部值得一讀再讀的佳作,獻給每一位被「東亞」深深烙印的人。都在說東亞父母如何、東亞人如何、東亞內捲如何……其實從來就沒有什麼「東亞」,就連「亞洲」也隻是晚近纔誕生的概念。當我們用東亞定義自身的時候,其實無意間也掉進瞭歐洲中心與殖民現代的窠臼。每個人身上都有曆史的印記,它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也讓我們重新發現自身的無限可能。唯有理解瞭東亞,纔能真正理解我們自身。

评分

從全球史、區域史的視角講述東亞的故事,打破人為的、固化的、後來的邊界,視野開闊,讓人耳目一新。

评分

重讀《發現東亞》,宋念申老師的修訂版代序已將個中真意道盡,歐洲人無法解釋的東亞,就輪到東亞人自己解釋,以多元現代化(性)反一切歐洲中心主義範式,從理論方法到思維方式,旗幟鮮明地反對所謂“殖民現代性”。新清史“發現”的內亞帝國其實可以繼續嚮前推至隋唐甚至北朝,而近現代全球史中的東亞也從未遺世獨立,充其量被“邊緣”,老生常談的歐洲史“中西相遇”之外,在美洲史中還扮演意想不到的關鍵角色,有力挑戰瞭費正清的“衝擊-迴應”理論。多年來東亞研究始終因為國際政治的現實問題居於焦點位置,但哪怕是亞洲概念本身都是舶來品,所指稱的東亞在前範式時代就已經是一個有機整體,中國史事實上應該成為一種區域史纔會更加完整。

评分

非常的曆史,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再看看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