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国家形成

战争与国家形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许田波
出品人:
页数:293
译者:徐进
出版时间:2009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16
isbn号码:9787208084322
丛书系列:东方编译所译丛
图书标签:
  • 历史
  • 政治学
  • 历史社会学
  • 比较政治
  • 海外中国研究
  • 许田波
  • 政治
  • 社会学
  • 战争史
  • 国家认同
  •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 历史学
  • 国家形成
  • 冲突研究
  • 军事史
  • 社会学
  • 政治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通过比较东西方两个相似历史时段,即秦国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拿破仑征服欧洲失败前的时期,提出了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分别利用古代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历史检验了动态理论,集中关注了该理论对国家形成的意义,强调了国际关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不可分割,并从动态理论的角度对世界政治转型进行了思考。

译者序

中文版前言

致谢

第一章 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第三章 反思近代早期欧洲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第四章 国家形成和转型的动力学

第五章 结论与意义

附录一 近代早期欧洲(1495-1915年)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

附录二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56-前221年)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

附录三 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的操作标准

附录四 中国历史年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许田波,现为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她2000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获博士学位,并曾先后获得哈佛大学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圣母大学海伦·凯洛格国际研究所、哈里·弗兰克·古根海姆基金会和世界政治研究所的研究资助。

目录信息

译者序
中文版前言
致谢
第一章 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
案例
研究方法
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的基本架构
国际政治的动力学
国家形成的动力学
自强型改革对自弱型权宜措施
"替代性"解释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制衡逻辑的早期胜利(公元前656-前284年)
秦国的崛起及统一(公元前356-前221年)
超越均势
克服扩张成本的上升
发动最后的统一战争
为什么秦国能制定更明智的策略
小结
第三章 反思近代早期欧洲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两弱的平衡:自弱的法国与自弱的哈布斯堡帝国(1495--1659年)
强弱的竞争:自弱的法国与自强的英国(1661-1715年)
霸业在望:大革命及拿破仑时期自强的法国
初始状况与客观环境
近代早期欧洲的自强型改革诸模式
比较战争的强度
哪个体系更霍布斯化和马基雅弗利化
"替代性"解释
小结
第四章 国家形成和转型的动力学
国家形成的制衡逻辑
自强型改革、国家形成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制型政府
自弱型权宜措施、国家畸形化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宪政政府
初始状况与客观环境
国家形成与国家力量的差异
秦朝的崩溃和汉朝国家一社会关系的转型
第五章 结论与意义
国际政治和国家形成动力学的再结合
后拿破仑时代世界政治的转型
……
附录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赵鼎新的评论: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998311/ 联系赵鼎新的评论,粗略说几点感受。 1 赵纯粹从方法论出发对许的批评,个人以为有问题。在先前书评中有人引用的话里已经很清楚:许的意图在于发掘一套类似的动机(富国强兵的三个面向:增强军力、加强经济能力和发...  

评分

在西方比较历史方法的阴影下 ———评许田波《古代中国和近现代欧洲的战争及国家形成》 赵鼎新   许田波的《古代中国和近现代欧洲的战争及国家形成》一书运用比较历史学、以国际关系理论和行为主体性(agency)为核心的理论方法,提出了如下核心问题: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  

评分

其實赵鼎新指出來的所謂問題, 作者都有一一論及。 赵鼎新可能沒有看清楚, 也可能他用有色眼鏡來看書,認定任何的中西比較都不行。 關於“西方比较历史方法的阴影,” 作者在第一章這樣寫的: 如果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在国际和国内政治方面都有这么多相似性的话,那为什...  

评分

许田波的回應: “构建‘中国学派’必須正視中国历史”,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2010 年第5 期,第124-138页.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2014年读后短评:“我就喜欢比较历史学,有比较才能有联系和区别。内容挺好,可能稍微有点浅。好像和《利维坦的诞生》一样,都是作者自己的博士论文扩写的。”】重新细读,发现许的国关理论和政治社会学功底非常不错,但优劣势也很明显:长于竖方法和建模型,短于史料还原和解读。但瑕不掩瑜,许的很多论点,比如国际战争推动和加速了国家的改革行动,国家采取的一整套改革措施又可以在国家形成(State-Formation,我更喜欢翻译成国家政体建构)与国际竞争的互构中“架起桥梁”,以及其使用韦伯、华尔兹、利维以及摩尔等人的理论方法对秦制的分析和论述,都非常的精彩和有启发性。相较于国人在研究中国历史和国家建构方面影响深远的“超稳定结构”路径,这本书不失展示了另外的窗口。

评分

作者虽是香港人,但是不通中文,又是已婚妇女,相夫教子耗费精力。结果这本书在史料上不精,结论更是牵强。

评分

最后仍必须引入马基雅维利主义因素,显见理论的说服力有限

评分

思路非常清楚,虽然视角似乎有些太机械了。

评分

【这是2014年读后短评:“我就喜欢比较历史学,有比较才能有联系和区别。内容挺好,可能稍微有点浅。好像和《利维坦的诞生》一样,都是作者自己的博士论文扩写的。”】重新细读,发现许的国关理论和政治社会学功底非常不错,但优劣势也很明显:长于竖方法和建模型,短于史料还原和解读。但瑕不掩瑜,许的很多论点,比如国际战争推动和加速了国家的改革行动,国家采取的一整套改革措施又可以在国家形成(State-Formation,我更喜欢翻译成国家政体建构)与国际竞争的互构中“架起桥梁”,以及其使用韦伯、华尔兹、利维以及摩尔等人的理论方法对秦制的分析和论述,都非常的精彩和有启发性。相较于国人在研究中国历史和国家建构方面影响深远的“超稳定结构”路径,这本书不失展示了另外的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