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業戰爭

茶業戰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美]劉仁威
出品人:
頁數:420
译者:黃華青
出版時間:2023-11
價格:99.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732206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茶葉
  • 茶文化
  • 商業戰爭
  • 行業競爭
  • 中國茶業
  • 傢族恩怨
  • 曆史
  • 經濟
  • 貿易
  • 市場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拉爾夫·戈莫裏奬首次授予以中國與印度為主題的著作

·入圍國際亞洲研究學者大會(ICAS)人文學科最佳圖書奬

·中外知名學者專傢仲偉民、梁小民、魏明孔、龍登高、羅茂銳鄭重推薦

·打破標準國彆史敘述框架,展開大西洋外勞動生産與資本主義的大辯論

·挑戰西方經典政治經濟學,揭示亞洲腹地經濟生活與經濟思想的大變革

沒有比這更近乎完美的對稱瞭:最初,來自印度的殖民地官員前往中國,研究中國茶葉的製作方法;在近乎一個世紀後,中國的改革者造訪瞭印度茶區,並做瞭同樣的事。

帝國的命數變化如何影響茶産業?反過來,茶葉如何在更宏大的政治經濟學議程、國傢的發展和對國外資本的抵製中發揮作用?中國與印度的觀察者是如何逐步理解過去數十年來高強度全球整閤進程中的衝突與巨變?

本書聚焦19世紀末、20世紀初全球市場下中印茶産業的激烈競爭,從全球史、經濟史、比較史的角度書寫,探尋跨大西洋史觀外關於勞動生産政治、經濟史觀、資本主義與全球現代性的可能性。

作者以中國地方文獻、清廷政客的奏章、清末文人的思想著作、殖民印度官方往來的信函、茶企業備忘錄、印度文學等各類一手材料為基礎,聚焦當時全球消費者熱捧與投資者青睞的全球性商品——茶葉,刻畫瞭一段中國手工造茶與印度機械製茶較量的故事,創新性地對比瞭中印從上至下各界人士為求生産轉型與經濟利潤所擇取的策略與路徑,由此反映亞洲腹地早已置身於全球市場的同時也參與瞭資本的積纍與循環。

敘事層麵外,作者藉助斯密、馬剋思等大傢的理論旁徵博引,旨在論證西方當時在奉行自由思想與市場的理念下,在殖民印度為求利潤與積纍,實質卻隱匿地鼓勵著不自由的勞動生産體製。這種思想政治與生産實踐的矛盾,由此反映西歐經典的政治經濟學不具普遍適用性。而中國各派文人學者則在西方經濟政治學思潮與勞動集約型生産實踐的浸潤下,企圖引導東方世界的財富觀、日常生活及經濟思想史在世紀之交的變遷,本書揭示瞭這種變遷背後復雜、多樣的社會邏輯與理論邏輯。

名傢推薦、媒體評價:

通過中印之間茶葉生産與貿易的異同,對印度和中國的茶葉生産流通機製進行瞭非常深入的探討,作者提齣瞭自己的真知灼見。比較兩個國傢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自主發展與外來影響之間的復雜處境和艱難抉擇。這既是本書論述的重點,也是本書最有創見的部分。這是一部有重要學術價值的專著,不僅是國際茶史研究的新成果,也將是全球史研究的代錶作。本書譯文準確流暢,可謂達到瞭信達雅的標準。

——仲偉民,清華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獲新聞齣版總署“全球新聞齣版行業領軍人纔”稱號,

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著有《茶葉與鴉片:19世紀經濟全球化中的中國》。

關於茶葉的書可以說汗牛充棟,我也讀瞭一些,深感本書有自己其他書沒有涉及的特點。首先展現齣全球競爭如何將中國和殖民地印度茶業聯係在一起。這就是從全球一體化的視角來研究茶葉問題。其次,通過阿薩姆邦和中國武夷山、徽州在現代經濟的崛起,說明許多被視為不適於現代的傳統實際起到瞭重要作用。最後批評瞭東方主義等麯解落後經濟現代化的理論。

——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傢,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著有《經濟學是什麼》,譯有《經濟學原理》《氣候賭場》。

中國是世界上種茶、製茶和飲茶最早的國度,係茶葉之故鄉。中國茶最初被視為藥材,飲茶“令人有力悅誌”“苦茶久食益意思”。茶由藥物過渡為飲料,當在西漢時,到瞭唐代則真正成為大眾飲料,“茶為食物,無疑米鹽,於人所資,遠近同俗”。直至200年前,茶葉種植仍然是中國人的專利,如今茶樹卻也在印度大規模種植。相對於嚮來以嚴肅麵孔即政治與社會為主旨的曆史著作,本書讓我們領略瞭19、20世紀全球,尤其中國與殖民地印度爭奪茶葉中涉及資本主義的曆程,茶葉由中國獨傢壟斷的奢侈品飲料,變成瞭全球市場都可參與生産銷售的生活必需品,從而改變瞭曆史,也為人類日常生活增加瞭味道——茶葉的魔力更彰顯於世。

——魏明孔,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經濟史學會會長,著有《中國手工業經濟史通史》。

劉仁威在《茶業戰爭》中緻力於解決如何書寫北大西洋以外的資本主義曆史的問題。他對亞洲兩個區域的比較研究迫使我們重新思考資本主義曆史傳統的印記。

——安德魯·薩托利(Andrew Sartori),紐約大學曆史係主任、教授,著有《帝國的自由主義》。

劉仁威對中印兩國茶産業以及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全球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等更重大的問題進行瞭清晰而有條理的討論。

——《中國研究》(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羅茂銳(Morris Rossabi),

國際知名遠東史研究專傢,代錶作《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國》。

《茶業戰爭》以19世紀印度和中國的茶葉生産進程為切入點,打開瞭世界;同時引發瞭關於資本主義的爭論。

——瑞貝卡·卡爾(Rebecca E. Karl),紐約大學曆史係教授,著有《毛澤東傳》。

傳統上對資本主義曆史的傳統理解是以歐洲為中心的,但很少有人試圖認真地從非歐洲中心的角度改寫這段曆史。《茶業戰爭》迎接瞭挑戰。清代中國和殖民地印度的茶産業實行的並非經典政治經濟學意義上的“自由勞動”,而是高度剝削和強製勞動的體係。資本積纍通過這些非自由勞動纔得以實現,為瞭完整地理解全球資本主義,我們需要把這些多樣的形態也考慮在內。

——《雅各賓》(Jacobin),張躍然,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社會學博士候選人,譯有《生産的政治》。

劉先生在範圍寬廣的敘事網下進行瞭仔細與精心的研究。他最為關注茶業貿易的運作及影響,但他在這個追逐利潤與剝削的故事中也穿插著引人入勝的文化上的趣聞軼事。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劉仁威的工作既深入研究又具有高度的獨創性,值得稱贊。他既超越瞭領域研究,又挑戰瞭全球資本主義的傳統觀念,這位其他學者研究計劃提供瞭藍圖。

——《中土》(Middle Ground Journal)

這是一項豐富而引人入勝的研究,它將我們對資本積纍的概念擴展到瞭世界經濟更廣大的地區,而傳統的馬剋思主義觀點很難以連貫的方式將這些地區整閤起來。

——《農業變化》(Journal of Agrarian Change),傑魯斯·班納吉(Jairus Banaji),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發展研究部。

著者簡介

作者簡介

[美]劉仁威(Andrew B. Liu)

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全球史博士,現為費城維拉諾瓦大學曆史係副教授。研究領域為近代中國史、跨國亞洲及全球史、政治經濟及社會理論。目前緻力於研究自20世紀後期以來中國及跨國亞洲在全球政治經濟變遷中的位置。在西雅圖齣生長大,現居住於費城市中心。

譯者簡介

黃華青

清華大學建築學學士、博士,現為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博導。研究領域為全球聚居史、建築人類學等,調查足跡遍及40餘國,曾在國內外多個茶産區做田野調查。著有《茶村生計:一個福建茶村的空間與社會變遷》。譯有《大吉嶺的盛名:印度公平貿易茶種植園的勞作與公正》。

華騰達

90後青年學者。德國法蘭剋福大學經濟學博士,同濟大學工程管理學士。現任職上海政法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地緣經濟、中西方商業和財政製度等。已齣版英語學術專著Merchants,Market and Monarchy,德語學術專著Handel im Chinesischen Imperium der Frühen Neuzeit等。

圖書目錄

序一/仲偉民
序二/梁小民
中文版自序
導言
世界史史中的茶葉
資本主義史的全球化
勞動和政治經濟學思想:抽象動力的有形曆史
敘述框架
第一章 兩處茶鄉:全球茶葉貿易簡史
中國的茶鄉
打造“高貴的茶鄉”阿薩姆的殖民化
全球商品和全球勞動:市場整閤及資本主義競爭
第一部分 競爭與意識:中國和印度的茶産業(1834—1896)
第二章 焚香與産業:徽州與武夷山茶區的勞動集約型資本積纍
19世紀茶葉生産的漫漫長路
從客商到茶廠
早期的貿易
19世紀末的工廠
一段勞動集約型積纍的曆史
茶廠之內以及勞動分工
徽州:焚香和産業
武夷山的岩茶廠
結論
第三章 阿薩姆的一場古典政治經濟學危機:從經濟自由主義到殖民化理論,1834—1862
茶葉試驗
茶葉試驗前夕的阿薩姆和政治經濟學
不乾涉主義開發的試驗
阿薩姆茶葉公司的頭十年
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曆史主義批判
自由主義的危機
“最溫和形式的奴隸製”:威廉·拿瑟·利茲的殖民化理論
結論:價值理論的曆史特定性
第四章 大崩盤之後:茶葉熱、海外資本和阿薩姆的勞動集約化
契約體係的創建,1861—1882
茶葉熱
管理經濟資本的擴張與集中化
阿薩姆茶園中的勞動集約型資本積纍
從技術中心到社會中心的曆史闡釋
身體脅迫
薪資和時間規訓
種族化和性彆化的勞動分工
勞動集約化和機械化
結論
第五章 無人恤商?晚清中國的茶葉危機與古典政治經濟學
最初的反應
對商人的同情
本與末:清代政治經濟理論
19世紀的迷失
第二種反應:從流通危機到競爭危機
本無是物,今忽有之:陳熾的政治經濟學
《茶務條陳》
《續富國策》
政治經濟學的普遍性
生財之道及其可信性
勞動的無限改良
結論
第二部分 苦力與買辦:世紀之交的茶葉及政治經濟學
第六章 苦力民族主義:“自由”的類彆和對抗勞動契約的印度民族主義運動
殖民契約法律的商品假象
阿薩姆茶園的奴隸製和自由勞動
《苦力生活素描》中的“自由”概念
反契約運動中的薪資勞動
契約在20世紀的消亡
結論:苦力民族主義和國傢資本
第七章 從公行到買辦:中國的茶業改革和對非生産性改革勞動的批評
買辦的曆史:從廣州體係到上海茶棧
吳覺農提齣中國的農民問題
“先墊資金的魔力”:徽州茶社區社會調查
農民
內陸茶號
茶棧
製造者和接受者:對茶棧和政治經濟學類彆的批判
閤作社:作為勞動集約型的工業化模式
1936年上海茶棧罷工
尾聲
結論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小看一本 ——沒想到還挺清晰

评分

小看一本 ——沒想到還挺清晰

评分

小看一本 ——沒想到還挺清晰

评分

小看一本 ——沒想到還挺清晰

评分

小看一本 ——沒想到還挺清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