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写下我们

必须写下我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吴越
出品人:
页数:376
译者:
出版时间:2023-6
价格:6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013222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爱情
  • 成长
  • 现实
  • 家庭
  • 女性
  • 情感
  • 生活
  • 选择
  • 自我
  • 救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收获》杂志编辑吴越关于文学写作领域近十年来的深度访谈、座谈以及非虚构叙事的结集。全书分为五辑,前四部分收录了对当代中国青年作家、文坛泰斗、外国文学大师、非虚构作者的一对一访谈和评论,最后一部分则是作者自己的非虚构写作尝试。

作为训练有素的传统新闻媒体人, 吴越亦是勤于思考和表述的非虚构写作者。在本书中,作者一方面自觉延续了传统媒体新闻训练的严谨与切实 ,另一方面从个人兴趣出发,尝试最能打动作者和读者的独特讲述。其中描述的人物无论名人或普通人,都有一个隐约的共同点:他们都在时代的进程与个人的成长中着力转变固有身份,在流动、行走中拥抱变化,摆脱标签,蜕变求新。记录下这些故事、这些人,也是试图为时代留下个体角度的声音与线条。

作家班宇说,“书中收录的这些篇章穷尽了近年来非虚构作品的全部形式——人物特写、事件报道、活动速记、对谈问答、小说评论、印象记等,灵活丰富,不妨将其看作是一次非虚构写作样本的集中展示。”

..............

我在职业生涯中——我称之为以“不断提问题”为工作的十年时间中,对一个个“现成的人”的不信任与不满足不断跑出来,以问题的形式弹出去。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的那些关于身份的问题仿佛是始终的、唯一的问题,而我的受访者们毫无保留地把过去打开给我看,把他们的痛苦与裂变描述给我。他们给予我的丰富、真诚的答案,一多半呈现在我的这本非虚构集子中,一少半永在我心。

——吴越

作者简介

吴越,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1983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新闻学硕士;曾任《文汇报》首席记者,现为《收获》文学杂志编辑,业余从事文学评论与非虚构写作,获中国新闻奖及多次上海新闻奖。

目录信息

序Ⅰ
辑一
班宇:故事给我自由 3
麦客,双雪涛 31
索南才让:游牧与蹲守 43
张悦然:雪花落地 67
陈河:殷墟归来 83
辑二
苏童五十:中国当代先锋写作样本 99
马为什么白颜色?——与金宇澄的两次访谈 111
草帽下的阮义忠 139
逝去的“帮主”——与倪匡谈金庸 151
陈村:上海最资深宅男 175
叶永烈:燃点1978 191
辑三
残酷的花:韩国当代文学印象 209
写作课上的幽灵——科尔姆·托宾在上海 227
勒克莱齐奥:我把自己比作一个鼓 243
辑四
他们只认我为“何伟” 257
在这个可能是虚构的世界上,非虚构能写什么? 273
必须写下我们 285
辑五
杂技四十年 309
重返光明街 343
后记:鱼刺357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当天空透明的时候。/他嗡嗡地振动着羽翅,/看我跟乞讨的人。/怎样把硬面包分享。” ——阿赫玛托娃《站在天堂的白色门口》 对一位作家进行访谈有多艰难,将作家访谈呈现给读者又有多艰难, 从前看《巴黎评论》的作家访谈专栏就可见其一斑。且不说内心丰富如作家的访谈对象,...  

评分

评分

“当天空透明的时候。/他嗡嗡地振动着羽翅,/看我跟乞讨的人。/怎样把硬面包分享。” ——阿赫玛托娃《站在天堂的白色门口》 对一位作家进行访谈有多艰难,将作家访谈呈现给读者又有多艰难, 从前看《巴黎评论》的作家访谈专栏就可见其一斑。且不说内心丰富如作家的访谈对象,...  

评分

其实我一直不能理解,采访集有什么特别价值,可能得罪很多出了不少集子的同辈朋友们。毕竟文章都是要一篇篇写出来先发表的。经过若干长时间,将过去分散的文章集纳起来,合为一个集子,也是理所当然。但在我心中,还是固执认为文集比专著会差一点点,尽管那么多经典的专著其实...  

评分

读吴越的这本《必须写下我们被写作改变的人生》,有一种美好的错觉,仿佛我们也跟在吴越的身后,去拜访了那一个个伟大的人物,去触摸了那一个个写作的灵魂。 书中,作者共采访了17个中外作家,这些作家中有我非常熟悉的,也有我孤陋寡闻第yi次听说的,但无论是我以前有没有听说...  

用户评价

评分

“不管是虚构还是非虚构,这些关于普通人生活的叙述都很有意义。所以我期待不管是哪种文学形式,都能够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活。”

评分

访谈总归有意思

评分

阅读这本书,犹如上了多堂干货满满的写作课,对写作与作家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体认。对于有志于写作的创作者而言,可以读读此书,相信不会失望。

评分

好的对谈主持懂得隐身于被采访对象的影子里,并且要在被采访对象思绪混乱时及时拨开迷雾,推动被采访对象从自己潜意识的迷宫里走出来,让读者看见被采访对象熟悉而又不曾见的一面。吴越在这方面做的很好,而且为每场对谈做足了有关作家及其作品的前情提要与个人评述,作为一位杂志编辑好会通过对谈与评论来正面营销作家及其作品。班宇、双雪涛、金宇澄、韩江...这些一再读的作家,现在感觉更喜欢了。之前模糊的印象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比如:东北昔时的繁荣与现在的没落,都是被时代选中的割裂与奇观;韩江原来是一位作二代,《素食者》的灵感来自韩国作家李箱笔记中的一句话:“我认为只有人,才是(真正的)植物。”索南才让、张悦然、苏童、托宾、郭爽...文中提到的作品感觉都很有意思。

评分

为什么如此精彩?最容易想到的一点,是因为有时间跨度的集子呈现了一个完整的风貌,他们形成的整体力量展现出这个作者的多面性或者某种长期一的同一性,这是单篇文章所不能表现的。第二点,我想是这个集子表达了文学的某种始终在场性和预言性,从而让集子在经过时间历练之后再回看,更加精彩。因为这些在场和预言加上其后时间和事件,本身就构成了文学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