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爱情故事,假如成其为故事,都是从第二次见面开始的。”日本文学史上绕不开的经典,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代表作,侍桁绝版译本,收录《雪国》《伊豆的歌女》两部小说。
☆列车穿过长长的隧道,开往雪国,岛村即将与驹子第二次会面,却意外看见车窗镜面上映现出叶子的美丽面容。三人的愁绪辗转牵连,纷扬的雪花落在每个人的身上, 爱——真的是徒劳的吗?
☆《雪国》并非由一个心碎的爱者所写下的追忆,而是来自一个无能力爱的被爱者的冷眼旁观,某些时刻,他以为这样的爱不过是宛如飞蛾扑火般的徒劳和虚无,但最终,他知晓这爱竟是有幸倾泻在自己身上的壮丽银河。——张定浩 导读
编辑推荐:
▼卡尔维诺曾写道:“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与张定浩重读《雪国》,穿越长长的隧道,抵达爱的银河。
▼选定国内最早的《雪国》译本,1981年侍桁《雪国》单行本。不断被翻译、改编的文学经典,从未被遗忘的爱与忧愁。如果爱注定不能相等,让我们成为爱得更多的那个人。
▼黑白双封×小开本设计,护封“雪国”字体构造出山野、轨道、电线杆、路灯、晒雪场等意象,内封字体设计如同夜间行驶的列车喷薄而出的蒸汽,昼夜交替,简约的具象符号尽显日本文化的幽玄与物哀美学。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作家。1968年以 “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只鹤》《山音》《睡美人》等。
译者侍桁(1908—1987),本名韩侍桁,我国30年代著名作家、评论家、文学翻译家。早年曾留学日本,1930年参加“左联”。30年代曾写作大量的文艺批评文章,辑有《文学评论集》《参差集》《浅见集》。重要译著有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之主潮》,日本川端康成的《雪国》,俄国托尔斯泰的《家庭的幸福》(中篇小说集)等。
清浅的疏影映在格子窗上,窗外是茂密新绿的竹叶,女子的颈项间仿佛映上一抹杉林的暗绿。黑色的发丝衬托白皙的面颊,隐约感觉到的是空气里来自白雪的凉意。 《雪国》中的驹子娟秀洁净却哀愁清冷。 而叶子是存在于虚幻中的姑娘。即使面影也是沉浮消融于寒山灯火的暮色...
评分在东京人岛村的眼里,生命本是徒劳。 赶鸟节不过是孩子们徒劳的嬉戏,就像飞蛾在铺席上徒劳地挣扎。驹子写读书笔记和日记也是徒劳,每晚奔走于各式各样的酒席,陪酒、表演更是徒劳,就连她执着的爱情也是美丽的、稍纵即逝的徒劳。一切如病故的行男一样,终将化为乌有。 岛村以...
评分《雪国》的作者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先生生于1899年,自幼身世坎坷,生活凄凉寂寞,性格自卑伤感。孤僻的性格让他不善与人交往,因此他从小喜爱读书。1934年12月35岁的川端康成去了汤泽,开始写《雪国》,1935年开始分期连载,后陆续发表《雪国续篇》,这个阶段正是川端康成盛年时...
评分初次读川端的作品,是语文书里的那篇《花未眠》,当然就暗自惊叹,怎般这样细腻,所见所述并非我们未曾蒙面过的各种,但为何在他笔下就变得这样独到。 在《雪国》里再次展现他的长处来,其中不乏好几处得意之笔,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开头,叶子在窗玻璃上的映像和流逝...
评分这算是我第二次读川端康成了,第一次肯定就是唯一的新经典译本。而这次川端康成公版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译者来翻译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使得读者的选择更加的多样化了,也使得普通读者更加能够体会川端美学的魅力。 说到翻译我最期待的译本就是陈德文译本,也就是联合独创这个系列...
重读《雪国》,淡淡的哀愁,叶子之死与爱的银河。
评分重读的冲动有一部分产生于装帧的恰如其分
评分重读《雪国》,淡淡的哀愁,叶子之死与爱的银河。
评分一整个美得大雪纷飞
评分一般来说我是不喜欢看文前就先看他人的评论先入为主的 但是这本书的序写的不错 看着读懂了书中很多看似无意的桥段 雪总是在下 最后的结尾也让人意外 是会想让人重读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