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力量

数字化的力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郭为
出品人:
页数:262
译者:
出版时间:2022-6-15
价格:9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1170809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数字化转型
  • 数字经济
  • 科技创新
  • 人工智能
  • 大数据
  • 云计算
  • 数字化营销
  • 智能制造
  • 未来科技
  • 商业模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神州数码创始人郭为首部力作!为中国企业量身打造的驾驭数字化、创新数字化的重要参考和行动指南。

♦本书追溯过去,着眼现在,展望未来,对数字化的本质及其为人类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探讨,帮助企业管理者把握数字化革命的发展趋势及潜藏的发展机会,启发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逆转!

♦中国科学院樊文飞院士、北京大学陈春花教授、清华大学陈国青教授作序推荐!16位一流业界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联袂推荐!

————————————————

在本书中,郭为先生以数字化的前世今生为切入点,回溯了人类认知与数字科技的发展过程,阐述了认知颠覆、技术范式变革、新基建的蓬勃发展对数字文明的深远影响,以及云原生、数字原生和元宇宙将会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企业的发展带来哪些积极意义。

郭为先生还基于自己在数字化领域的多年思考与实践,提出了数字化转型就是对商业模式和企业价值重构的观点,并为企业规划出数字化转型的四条可行路径:资产数字化、产业数联、决策数智化和企业无边界。在时代认知层面,本书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字化的内涵及其深远广泛的影响;在企业转型实操层面,本书也提出了可行的思路和路径,能给企业经营者带来启发。

作者简介

郭为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为先生专注信息化及数字科技产业30余年,以前瞻性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行业实践持续引领技术和商业创新,探索中国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曾荣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中国未来经济领袖”“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改革开放四十年“软件名人”、“中国软件产业十年功勋人物”等荣誉,并连续三次入选《财富》(中文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单。

此外,郭为先生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任理事长,数字中国产业发展联盟首任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等。

目录信息

赞誉
推荐序一(樊文飞)
推荐序二(陈春花)
推荐序三(陈国青)
自序
第 1 章 ► 奔涌而来的数字文明新浪潮 1
未来已来 2
阿尔文·托夫勒的预言2
点燃数字文明火炬的乔布斯5
数字文明的前世今生 8
工业文明是数字文明的基石8
互联网创造的虚拟世界15
从数字孪生到数字原生17
走向数字原生22
元宇宙:数字文明的创世之作24
迈向数字文明的星辰大海 26
数字文明新浪潮已到来26
拥抱挑战与机遇30
第 2 章 ► 颠覆认知的数据科学 37
认知的力量 38
人类的进化史,是一次次认知革命38
认知无边界,只有不断颠覆43
世界是数字的 45
从毕达哥拉斯到牛顿45
数据科学让世界重归一体48
不变的底层逻辑:第一性原理54
用进化的思维看世界 57
当“黑天鹅”成群出现57
一切皆是因果吗62
从慢工出细活到快速迭代64
企业正在避“重”就“轻”66
“上帝的指纹”70
重塑数据管理新认知 74
谁才是数据的主人74
给数据安全加上“紧箍咒”79
以数据主权抗衡数据霸权82
高纬度文明呼唤新的世界观 85
元宇宙开启数字化迁徙85
连接现实与元宇宙的 NFT89
第 3 章 ► 重构企业价值的数字化转型 91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的自我颠覆 92
拒绝数字化的企业没有未来92
未来所有企业都是数字化企业94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整体战略98
一切资产都可数字化 103
以资产数字化赋能资产103
从“学不会”到“学得会”106
产业数联,共生共赢 110
产业数联使产业链共繁荣110
中台是企业数字化的中枢113
以决策数智化驱动管理 119
构建智慧的“企业大脑”119
决策数智化是劳动生产率倍增器123
“机器 + 人”让人的价值最大化126
企业无边界,方能以无胜有 127
未来的企业靠无边界制胜127
无边界“无”在哪里130
激活个体,赋能组织133
“新银行”: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137
“新银行”是机遇,也是挑战138
运用第一性原理认知“新银行”144
建设“新银行”148
面向未来的 Model Bank 5.0156
第 4 章 ► 基于云原生的技术范式创新 163
范式颠覆是一种必然 164
云原生:一场新的“集装箱革命” 167
从大型机计算到云计算167
“生在云上,长在云上”172
抓住机遇,乘云而上176
软件正在重新定义世界 182
软件赋予硬件灵魂182
软件定义一切186
未来社会:一切皆可编程189
拥抱开源与开放191
第 5 章 ► 新基建引擎启动,共赢未来 195
新基建是数字时代的“黄河” 196
基建即文明196
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底座200
加速破局的新基建 210
守住金融安全底线210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21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18
新基建要共建共治共享 220
从红色龙岩到数字龙岩220
企业是新基建的重要力量223
新挑战,新蓝图 227
后记 232
参考文献 23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未来颠覆性的技术在哪里? 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有如手握开启未来的密码。 郭为先生写作《数字化的力量》的缘起,便是希望能从企业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回望历史长河,人类社会曾经经历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和使用是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创造是第二次信息技...  

评分

这本数字化转型书籍有什么看点?答案是三个看,一是看一种更宏大的视野,二是看一种更广博的叙事,三是看一位业界老总的数字化转型,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这本书中的数字化转型拥有更宏大的视野。 如何看待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角度不同,看到的内容往往也就不同...  

评分

神州数码的根系源于最早的中科院计算所,这使得它一直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但又有别于传统科技企业,神州数码的“爱折腾”也是有目共睹。常言道,一个企业的气质,与它的创始人的气质是分不开的。郭为先生一直以来都是兼具产业深厚理解和独到见解的思想家,实践者。完整参与...  

评分

银行业的未来场景l 未来是无人的银行有了大数据平台和算法中台的支撑,未来银行网点可预测谁会到银行,要干什么。智能机器人早已提前为您准备好了一切!对于突发事件,早已预料并做好万全的准备,只等瓮中捉鳖!l 未来是数字的银行基于算法中台+数据中台+搜索引擎+业务中台的聚...

评分

在这个高速变革的时代,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有率先实现认知的颠覆,才能在数字化浪潮中立于潮头,才能不断获得价值提升,才能抓住时代赋予的增长红利。面对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变化,郭为总在《数字化的力量》中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无论是对个...  

用户评价

评分

1、很宏观,缺乏实操,作为公司的管理人员看了后热血沸腾,但依然不知道怎么做数字化转型。 2、书中顺便介绍了自己公司的业务和产品。

评分

这本数字化转型书籍有什么看点?答案是三个看,一是看一种更宏大的视野,二是看一种更广博的叙事,三是看一位业界老总的数字化转型方法论,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这本书中的数字化转型拥有更宏大的视野。 如何看待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角度不同,看到的内容往往也就不同。有的人从技术的角度,看到数字化转型是又一次技术驱动下的社会改变;有的人从商业的角度,看到数字化转型是又一次组织运营模式、商业模式的嬗变;有的人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到数字化转型无非是组织随着环境变化而再一次的适应性演变。 而本书作者看到了新的文明,认为数字化转型其实只是冰山之一角,它在揭开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引领一个可以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量齐观、并驾齐驱的数字文明,数字化转型只是一个序曲,(后文见书评正文)

评分

这本数字化转型书籍有什么看点?答案是三个看,一是看一种更宏大的视野,二是看一种更广博的叙事,三是看一位业界老总的数字化转型方法论,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这本书中的数字化转型拥有更宏大的视野。 如何看待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角度不同,看到的内容往往也就不同。有的人从技术的角度,看到数字化转型是又一次技术驱动下的社会改变;有的人从商业的角度,看到数字化转型是又一次组织运营模式、商业模式的嬗变;有的人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到数字化转型无非是组织随着环境变化而再一次的适应性演变。 而本书作者看到了新的文明,认为数字化转型其实只是冰山之一角,它在揭开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引领一个可以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量齐观、并驾齐驱的数字文明,数字化转型只是一个序曲,(后文见书评正文)

评分

这书都有水军?

评分

目前9.8分有点夸张吧,就还行啊,讲过的例子也都听过,虽然能感受到作者写的很认真,但这书要是早出来八年可能就担得起这么高的分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