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記作傢卡羅琳·穆爾黑德二戰係列作品
★ 記述法國維希政權下女性的抵抗運動、集中營生存與戰後生活
★ 見證友誼與智慧的力量
本書為“穆爾黑德二戰作品集”第一部,獲譽《多倫多星報》最佳圖書、《紐約時報》優秀讀物。
二戰期間,為換取軸心國不瓜分法國,維希政權助紂為虐,協助抓捕猶太人和其他“不良分子”。一些勇敢的女性,因仇恨和抵抗納粹占領者而團結起來,她們分發反納粹傳單,印製革命齣版物,藏匿抵抗者 ,並將猶太人秘密地帶到安全地帶。她們是教師、學生、藥劑師、巴黎歌劇院的歌唱傢、作傢和傢庭主婦,她們是母親、妻子、姐妹、女兒。她們還是開往納粹集中營的31000次列車的囚犯。
列車將她們帶到奧斯維辛、比剋瑙,在那裏,她們經受瞭難以想象的摺磨:黨衛軍軍官的凶殘暴虐,糟糕的居住環境引發的斑疹傷寒、壞疽等疾病,毒氣室、焚化爐籠罩的無形陰影。在那裏,她們彼此照料,相互慰藉,在深厚的感情和友愛中獲得安慰和力量。她們去時有230人,但僅49人活瞭下來,重迴法國。她們的經曆告訴我們,人性嚮惡可以墮落到何種地步,嚮善又可能升華得多麼崇高。 本書為“穆爾黑德二戰作品集”第一部,獲譽《多倫多星報》最佳圖書、《紐約時報》優秀讀物。
二戰期間,為換取軸心國不瓜分法國,維希政權助紂為虐,協助抓捕猶太人和其他“不良分子”。一些勇敢的女性,因仇恨和抵抗納粹占領者而團結起來,她們分發反納粹傳單,印製革命齣版物,藏匿抵抗者 ,並將猶太人秘密地帶到安全地帶。她們是教師、學生、藥劑師、巴黎歌劇院的歌唱傢、作傢和傢庭主婦,她們是母親、妻子、姐妹、女兒。她們還是開往納粹集中營的31000次列車的囚犯。
列車將她們帶到奧斯維辛、比剋瑙,在那裏,她們經受瞭難以想象的摺磨:黨衛軍軍官的凶殘暴虐,糟糕的居住環境引發的斑疹傷寒、壞疽等疾病,毒氣室、焚化爐籠罩的無形陰影。在那裏,她們彼此照料,相互慰藉,在深厚的感情和友愛中獲得安慰和力量。她們去時有230人,但僅49人活瞭下來,重迴法國。她們的經曆告訴我們,人性嚮惡可以墮落到何種地步,嚮善又可能升華得多麼崇高。
卡羅琳·穆爾黑德,傳記作傢,曆史學傢,記者,文學評論傢。她是伯特蘭?羅素、芙瑞雅?斯塔剋、艾麗斯?奧裏戈和瑪莎?蓋爾霍恩傳記的作者。她還創作有非虛構類作品,如《杜南的夢想》講述紅十字會的曆史。她還為包括《文學評論》、《泰晤士報文學增刊》、《每日電訊報》、《獨立報》、《旁觀者》和《紐約書評》等撰寫評論。
一部关于法国抵抗组织的血泪史。在法国沦陷后民众陷入了迷茫,面对德军的铁蹄,有人选择了同流合污,有人选择了抵抗,更多的人选择了沉默。不同于以往的男性抵抗者的形象,法国的地下抵抗者中出现了大量的女性,他们原本是教师、药剂师,甚至是默默无闻的家庭主妇,他们尽自己...
評分一部关于法国抵抗组织的血泪史。在法国沦陷后民众陷入了迷茫,面对德军的铁蹄,有人选择了同流合污,有人选择了抵抗,更多的人选择了沉默。不同于以往的男性抵抗者的形象,法国的地下抵抗者中出现了大量的女性,他们原本是教师、药剂师,甚至是默默无闻的家庭主妇,他们尽自己...
評分以开往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的31000次列车上230位法国女性为对象,记录她们抵抗侵略的勇敢行为及被捕后遭遇的惊人暴行,书写她们面对极端恐怖时始终保持的韧性和尊严,歌颂她们在死亡随时来临时的相互扶持和自我牺牲。而我想作为读者在此处应该更多地看到是对纳粹的控诉、对暴行...
評分这是一本历史书,记录二战法国人民抗争的历史。这也是一本纪实文学,描绘了二战那段时期的人物和事件。 这本书的文字非常流畅,让读者读起来非常的顺畅,毫无生涩之感。书中的人物和事件不停的穿插,令人有些眼花缭乱。这本书的作者主要是以传记作品为主,所以他的文字有很深的...
評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2/09/29/%e9%80%83%e4%ba%a1%e6%88%96%e8%80%85%e6%8a%b5%e6%8a%97/] 《冬日列车:维希政权与纳粹集中营里的法国女性》([英]卡罗琳·穆尔黑德,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徐臻译) 子扉我 2022年秋分 芙蓉之巅 原载[风之回响RESONA...
活著是為瞭講述——在苦難麵前的人們唯一的信念大抵如此。第三帝國給無數人帶來瞭磨難:不僅限於德國以及德占區猶太人,還有很多吉普賽人、蘇聯人、法國人等等,後者多是法國政治犯。這類人在集中營佩戴的是紅色臂章,德國占領法國後行事愈發尖銳,對其不斷地剝削造成瞭法國人民的抵抗運動。女性在其中找到瞭自己所能扮演的角色:信使、通訊員、印刷工、被禁文件的分發者和提供安全屋。也正是這些看起來不是那麼英勇地作戰方式,使其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她們在集中營也遭受著與男性同樣的摺磨,在承受的苦難麵前,沒有性彆之分。十幾歲的孩子到幾十歲的婦女,她們用著自己的方式抵抗著侵略者,她們是彆人的女兒、妻子、母親。她們為自己的國傢而做齣抵抗,少數的人活下來瞭,她們將真相公之於眾。但是除瞭這些,她們沒有活著,她們在集中營時就死去瞭
评分活著是為瞭講述——在苦難麵前的人們唯一的信念大抵如此。第三帝國給無數人帶來瞭磨難:不僅限於德國以及德占區猶太人,還有很多吉普賽人、蘇聯人、法國人等等,後者多是法國政治犯。這類人在集中營佩戴的是紅色臂章,德國占領法國後行事愈發尖銳,對其不斷地剝削造成瞭法國人民的抵抗運動。女性在其中找到瞭自己所能扮演的角色:信使、通訊員、印刷工、被禁文件的分發者和提供安全屋。也正是這些看起來不是那麼英勇地作戰方式,使其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她們在集中營也遭受著與男性同樣的摺磨,在承受的苦難麵前,沒有性彆之分。十幾歲的孩子到幾十歲的婦女,她們用著自己的方式抵抗著侵略者,她們是彆人的女兒、妻子、母親。她們為自己的國傢而做齣抵抗,少數的人活下來瞭,她們將真相公之於眾。但是除瞭這些,她們沒有活著,她們在集中營時就死去瞭
评分讀瞭太多集中營的書,然而本書還是那麼打動我。附上本書金句:知識分子的職責是把事實說齣來,堅持寫作——因為這是他的工作,而不是麯解文意,賦予它們新的,暗藏的意義
评分穆爾黑德詳細介紹的這些女性的生活和她們非凡的友誼時,特彆是女性的團結的強調。她一再寫下她們為瞭生存而剋服階級、地區和政治觀點上的差異時,作為女性,她們特彆傾嚮於生存所必需的深層關係時,我慶幸,終於,這群抵抗組織女性成員可以加入被銘記的行列瞭。
评分二戰時期,有些法國女性勇敢抗爭、矢誌不渝! 1943年1月24日(周日)清晨,230名法國女性被迫登上開往納粹集中營的【第31000次列車】。她們中最小的纔剛過17歲生日,最年長是67歲的安全屋提供者。然而戰爭結束時(29個月後),230人中僅幸存49人。極端殘酷下,她們的友誼、勇氣與品格都發揮到瞭極限,這也是支撐她們活下來的關鍵。在集中營那種超越人類正常認知的地方,凡是與人性有關的事物都遭到瞭極端挑戰…… 在40760名戰後歸來的“政治抵抗者”中(女性8872名),有1053人被授予最高榮譽--【法國解放勛章】,但女性僅6名!人們並不認為戰時女性所扮演的角色足夠英勇(如信使/印刷工/抵抗文宣分發者及安全屋提供者)。這種輕視與偏見發生在一眾勇敢且忘我的女性身上,怎能不令人痛惜且遺憾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