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经济史 明清史 制度史 社会史 陈支平 赋役 历史 社会经济史
发表于2024-11-25
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卷一、清初赋役财政制度的演变 ……………………(1)
一、清初赋役制度整顿慨述 ……………………(2)
二、清初对明末加派的革除与沿袭 ……………(19)
三、清初赋税的实证与包课 ……………………(43)
四、清初的赋税蠲免 ……………………………(68)
五、清初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成 ………………(88)
六、明清赋役制度改革的局限与赋役财政的失控(107)
卷二、清代福建赋役失控与民间社会 …………………(120)
一、清代福建赋役失控与滔理田赋 ………………(121)
二、清代福建赋役失控与官僚士绅 ………………(130)
三、清代福建赋役失控与民间乡族社会 …………(139)
四、清代福建赋役失控的社会影响 ………………(149)
卷三、清代更名田立法及其赋役负担 …………………(161)
一、更名田的由来 ………………………………(162)
二、顺治年间对明藩田产的清查…………………(171)
三、康熙前期的更名田立法………………………(182)
四、更名田的正赋负但……………………………(207)
五、更名田的丁银、加派及其他负但……………(236)
六、更名田的赋役减免……………………………(246)
七、结语……………………………………………(259)
下班从办公室走回家刚好看完——我的思考点在于清初传媒尚未发达之际,天子与官员的仁政(benevolent politics)是如何向基层农民宣传到位的?既然作者认为政策实行者玩朝三暮四巧立名目加赋(至少不减)的把戏,农民不傻也会算账,那么这种宣传效应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评分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揭示了清代废除三饷、赋税蠲免、更名田立法等所谓的“仁政”掩盖了清初重赋的现实,明末的辽饷加派实际被清朝政府以“九厘银”的名义继承下来,蠲免的背后是地丁原额总量的提高,更名田的负担也比普通民田更重。第二是重新审视了明清赋役制度改革的种种局限,认为明代中叶以来差役的折银化和田赋化实际上不仅方便了中央政府通过裁扣地方经费的方式来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导致地方经费的不足,还方便了官员上下其手中饱私囊。这一系列改革实质上是将明中期以来的各种额外征派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长远看既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又未能杜绝新的加派。第三是以福建为例指出明清两代中央政府由于封建体制自身的矛盾难以控制全国人丁田地的实际数字,只能以维持原额的办法来维系国家财政收入,因而在赋役征收领域陷入失控状态
评分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揭示了清代废除三饷、赋税蠲免、更名田立法等所谓的“仁政”掩盖了清初重赋的现实,明末的辽饷加派实际被清朝政府以“九厘银”的名义继承下来,蠲免的背后是地丁原额总量的提高,更名田的负担也比普通民田更重。第二是重新审视了明清赋役制度改革的种种局限,认为明代中叶以来差役的折银化和田赋化实际上不仅方便了中央政府通过裁扣地方经费的方式来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导致地方经费的不足,还方便了官员上下其手中饱私囊。这一系列改革实质上是将明中期以来的各种额外征派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长远看既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又未能杜绝新的加派。第三是以福建为例指出明清两代中央政府由于封建体制自身的矛盾难以控制全国人丁田地的实际数字,只能以维持原额的办法来维系国家财政收入,因而在赋役征收领域陷入失控状态
评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清初赋役制度的探讨与梳理。尽管清初清政府对于明末的加派进行了革除,对于赋税进行了一定的蠲免,但是通过九厘银、尽可能提高原额等方式,加之人地比例失衡,清初的依旧不轻。第二部分以福建为例,探究清代赋税失控之影响。清政府努力维持原额既是对于维持财政的努力,也是对于社会各阶层侵吞赋税的妥协。第三部分涉及清前期对于更名田的管理。清政府将其视为国有土地,是明代官田制度某种延续。
评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清初赋役制度的探讨与梳理。尽管清初清政府对于明末的加派进行了革除,对于赋税进行了一定的蠲免,但是通过九厘银、尽可能提高原额等方式,加之人地比例失衡,清初的依旧不轻。第二部分以福建为例,探究清代赋税失控之影响。清政府努力维持原额既是对于维持财政的努力,也是对于社会各阶层侵吞赋税的妥协。第三部分涉及清前期对于更名田的管理。清政府将其视为国有土地,是明代官田制度某种延续。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