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居民

太空居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美〕剋裏斯托弗·萬傑剋
出品人:方寸(The Unique World )
頁數:444
译者:李平
出版時間:2021-10
價格:89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20185226
叢書系列:方寸·新知課
圖書標籤:
  • 科幻
  • 太空歌劇
  • 未來社會
  • 人類殖民
  • 星際旅行
  • 生存
  • 冒險
  • 科技
  • 烏托邦
  • 反烏托邦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 航天工程管理與測控技術專傢、中國工程院院士瀋榮駿,軍委科技委創新特區領域首席科學傢、原國傢高技術(863)航天航空領域專傢組組長袁建平專文推薦

★ 鄭永春、毛新願、大衛 · 布林等中外著名學者專傢傾情推薦

★ 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資深作傢剋裏斯托弗·萬傑剋又一力作

★ 係統地迴答瞭人類要想在月球、火星、小行星、木衛四、土衛六……這些星球上定居,將要麵臨的挑戰,深入分析瞭人類離開地球的安全界限、實際挑戰或閤理動機

★ 人類探索太空的真正理由是什麼?我們怎樣纔能成為一個多行星物種?馬剋 · 沃特尼能靠種土豆在火星上生存嗎?宇航員在空間站裏為何每天都要鍛煉?一名宇航員在空間站待一天需要花多少錢?這本書都會告訴你答案

★ 《每日電訊報》2020年度推薦圖書

——————————————————————

在阿波羅11號登月50多年後,為什麼太空中人類的身影如此之少?我們會到達火星嗎?怎樣纔能成為一個多星球物種,殖民太陽係並前往其他恒星? 本書將直麵這些問題。

本書對離開地球的安全界限、實際挑戰或閤理動機進行瞭深入探討。剋裏斯托弗·萬傑剋認為,考慮到潛在的科學和商業寶藏,在未來幾十年裏,我們將重返月球並探索火星,這一點毫無疑問。其中私營企業已經發揮瞭主導作用,並從人類的太空活動中獲利。萬傑剋認為,這可以是一個可持續的項目,是地球科學、商業和休閑活動的自然延伸。他設想在近地軌道上建造旅館,在月球上采礦、發展旅遊和科學探索。他還建議在火星上緩慢而穩定地建設科學基地。如果火星的重力能夠允許生育和兒童的健康成長,那麼人類將在火星上建立定居點。

對奇跡的渴望會帶領我們走得很遠,但如果我們真的想在新世界定居,則需要工程師、科學傢和企業傢的籌劃。萬傑剋嚮我們介紹瞭那些規劃者,他們正在努力使太空生活成為現實。

著者簡介

【美】剋裏斯托弗·萬傑剋(Christopher Wanjek)

科普作傢、科學記者,曾擔任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資深作傢,報道宇宙的結構與演化。先後為《華盛頓郵報》《史密森尼雜誌》《天空與望遠鏡》《天文學》《水星》和《生命科學》等報刊撰稿500餘篇。已齣版有《這纔是醫學》《工作中的食物》等作品,其著作已被翻譯成近10種語言。

譯者

李平

高級工程師、情報工程學學士、通信與信息係統碩士,長期從事航天類科技期刊編輯、航天領域科技信息研究、文獻資料翻譯以及國內外航天技術發展史研究工作,曾參與《阿波羅是如何飛到月球的》《阿波羅計劃——權威原始資料》等譯著的翻譯和審校。

審校

王加為

1988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外文係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現為航天工程大學教授,長期從事英語教學和學術翻譯工作,主要涉足領域有國防采購、文學評論和語言學。主要譯著有《文學論著》《文化與權利》《錶達與意義》等。

鄭子軒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博士,西北工業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空間應用科學與工程、飛行器設計等。在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ta Astronautica等權威雜誌發錶論文10餘篇,並齣版有英文專著Autonomous Mission Planning for Multiple Satellite Systems。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譯者的話
引 言 發射之前
1 - 生活在地球
2 - 倒計時前的檢查
3 - 生活在軌道
4 - 生活在月球
5 - 生活在小行星
6 - 生活在火星
7 - 生活在內外太陽係及無垠宇宙
後 記 歡迎迴傢
注 釋
擴展資料
緻 謝
圖片版權
索 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到目前为止读过的最好的太空探索科普书籍。 见过无数次的火箭腾空、爆炸,看过很多部科幻电影,也读过一些科幻小说。最初印象中,太空壮丽美妙无比,人类飞出地球探索宇宙已属平常。卫星扎堆、火箭频发,昨天是探测器光临火星,今天有宇航员太空行走,载人飞船、空间站、登月对...  

評分

到目前为止读过的最好的太空探索科普书籍。 见过无数次的火箭腾空、爆炸,看过很多部科幻电影,也读过一些科幻小说。最初印象中,太空壮丽美妙无比,人类飞出地球探索宇宙已属平常。卫星扎堆、火箭频发,昨天是探测器光临火星,今天有宇航员太空行走,载人飞船、空间站、登月对...  

評分

标题来自芬兰凤凰传奇夜怨乐队2015年出品单曲[Sagan]. 非常推荐搭配本书及本文一起食用。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自从人类发现了地球之外的太空,对它的探索就一刻都未停止过。而今,太空望远镜已将人类的视野拓宽到无垠宇宙,机器人作为人类双...

評分

美国东部时间9月15日晚8时许,SpaceX的载人“龙”飞船将4名普通美国公民送入了太空,开始绕地球轨道3天的太空旅行,可谓是创造了历史。比起此前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和美国蓝色起源公司完成的仅仅是两次短暂的“太空掠过飞行”,此次SpaceX的“龙”飞船是载着普通人而并非专业宇航...  

評分

美国东部时间9月15日晚8时许,SpaceX的载人“龙”飞船将4名普通美国公民送入了太空,开始绕地球轨道3天的太空旅行,可谓是创造了历史。比起此前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和美国蓝色起源公司完成的仅仅是两次短暂的“太空掠过飞行”,此次SpaceX的“龙”飞船是载着普通人而并非专业宇航...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是一本科普知識和學術研究為一體的書。飛嚮太空,在上麵居住通常可以在科幻片中所見。也是我們人類多年來侃侃而談的夢想。那麼,我們究竟離成為太空居民,還有多遠的距離呢?在這本書的前半部分,作者擺齣瞭一係列現實將我們的美夢打破,比如空氣、水、食物和各種各樣的保護,這些都要考慮到。研究人員將太空的各種睏難都集中到瞭地麵實驗、溫室試驗等,以試圖攻剋難題,書中都有詳細的說明。而後半部分,作者又給瞭我們無限的可能性,假如我們生活在軌道、月球、小行星、火星、木星或是其他地方,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什麼,有哪些風景值得我們為之追求等等。總之,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從“夢”中走入現實,對人類在宇宙中定居的種種,有一個比較完全的瞭解。也許這些技術性挑戰,在未來,你也可以貢獻一己之力。

评分

有生之年不知道能不能看到這一天

评分

得到聽書 太空旅行的風險很多,主要包括零重力環境、太陽輻射和宇宙射綫;未來的人類或許可以長居在近地軌道的太空城市,前往月球旅遊,甚至在火星和小行星上定居,但都要剋服重重的阻礙與挑戰。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人類甚至有可能乘坐小行星這樣的“宇宙方舟”,飛齣太陽係,就像數萬年前我們的祖先走齣非洲那樣,創造更廣闊、更智慧的文明。 地球有森林、湖泊、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氧氣,你可以盡情地呼吸,而不用擔心氧氣瓶中的氧氣耗盡。無論我們最終選擇探索還是駐守,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這顆藍色、迷人的星球早已經刻進人類的基因,即便是韆萬年後,人類由於某些未知的原因,不得不離開這裏,我們也永遠不會忘記地球纔是人類的傢園,地球纔是我們獨一無二的“母星”。

评分

內容很豐富,就是翻譯拉胯瞭。

评分

真正的太空科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