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方法與技術

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方法與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化學工業
作者:王蘭 編
出品人:
頁數:215
译者:
出版時間:2009-3
價格:38.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12204305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環境微生物學
  • 微生物學實驗
  • 實驗方法
  • 環境科學
  • 生物技術
  • 微生物生態學
  • 分子生物學
  • 環境監測
  • 實驗室技術
  • 生物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方法與技術》係統地介紹瞭環境微生物實驗研究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技術,內容注重基礎性和實用性。全書分四部分共十六章,包括基礎微生物實驗部分、微生物生態學實驗部分、環境微生物監測與評價實驗部分、汙染物微生物處理與資源化實驗部分。基礎微生物實驗部分介紹瞭顯微技術、微生物製片和染色技術、培養基製作和消毒滅菌、微生物接種和培養技術及分離和鑒定技術、菌種保藏技術等;微生物生態學實驗部分介紹瞭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生長與死亡的影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測定技術、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多樣性的研究方法等;環境微生物監測與評價實驗部分介紹瞭土壤、水體、空氣中微生物的監測方法,微生物毒理學監測方法等;汙染物微生物處理與資源化實驗部分介紹瞭廢水處理中微生物的測定、廢水處理中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馴化、微生物對有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固體廢物處理及廢物的資源化方法技術等。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基礎微生物實驗方法與技術第一章 顯微技術 第一節 常用顯微鏡的構造 一、普通光學顯微鏡(general microscope) 二、暗視野顯微鏡(暗場顯微鏡)(dark—field microscope) 三、相差顯微鏡(phase microscope) 四、熒光顯微鏡(Flurecenee Microscope) 五、電子顯微鏡 第二節 常用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二、暗視野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三、相差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四、熒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第二章 微生物製片及染色技術 第一節 微生物的製片方法 一、壓滴標本製作無菌操作製片 二、懸滴標本製作 三、塗片法  四、插片法  五、搭片法  六、玻璃紙法  七、壓片法(也稱印片法)  八、透明薄膜培養法  九、單細胞菌塊  十、其他方法 第二節 微生物染色技術及形態觀察 一、染色基本原理及染料種類的選擇  實驗2.1 細菌單染色法及形態的觀察  實驗2.2 細菌的革蘭染色法  實驗2.3 細菌鞭毛染色及運動的觀察  實驗2.4 細菌芽孢、莢膜的染色及觀察  實驗2.5 放綫菌活體染色及形態觀察  實驗2.6 黴菌的活體染色及形態觀察第三章 滅菌與除菌 第一節 實驗室常用滅菌方法 一、熱滅菌 二、過濾除菌 三、紫外綫殺菌 四、化學藥劑消毒與殺菌 第二節 各類培養基常采用的滅菌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各類培養基的滅菌法 二、培養基滅菌的注意事項第四章 培養基的配製 第一節 培養基的配製原則 一、選擇適宜的營養物質 二、營養物質濃度及配比閤適 三、控製pH值條件 第二節 培養基的種類及配置過程 一、培養基的種類 二、培養基的配製方法  實驗4.1 常用培養基的配置第五章 微生物接種與培養技術 第一節 微生物的接種技術 實驗5.1 微生物的各種接種方法 第二節 微生物的培養技術 一、微生物培養的一般問題 二、好氣性微生物培養法 三、厭氣性微生物培養法 實驗5.2 用厭氧袋法培養丙酮丁醇梭狀芽孢杆菌第六章 微生物的分離及鑒定技術 第一節 微生物的純種分離方法 一、稀釋混閤倒平闆法 二、稀釋塗布平闆法 三、平闆劃綫分離法 實驗6.1 土壤微生物的分離技術 第二節 微生物生長的測定技術 一、生長測定 二、繁殖測定 三、群體生長規律——生長麯綫測定 實驗6.2 微生物菌體大小的測定方法 實驗6.3 微生物數量的測定 實驗6.4 微生物生長麯綫的測定 第三節 微生物生理特徵測定技術 實驗6.5 微生物需氧性的測定 實驗6.6 微生物最適生長溫度的測定 實驗6.7 微生物生長pH值範圍的測定 實驗6.8 固氮能力的檢測 第四節 微生物生化特徵測定技術 實驗6.9 糖類發酵實驗 實驗6.10 甲基紅試驗 實驗6.11 澱粉水解試驗 實驗6.12 縴維素水解試驗 實驗6.13 果膠水解試驗 實驗6.14 細胞色素氧化酶試驗 實驗6.15 過氧化氫酶試驗 實驗6.16 TTC試驗 實驗6.17 硝酸鹽還原試驗 實驗6.18 a澱粉酶活力的測定方法 實驗6.19 蛋白酶活力的測定方法第七章 菌種保藏技術 實驗7.1 菌種的保藏方法 第二部分 環境微生物生態學實驗方法與技術第八章 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生長與死亡的影響 第一節 營養和氧氣對微生物生長發育的影響 實驗8.1 營養元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實驗8.2 氧和CO2濃度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第二節 物理和化學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發育的影響 實驗8.3 溫度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實驗8.4 滲透壓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實驗8.5 氫離子濃度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實驗8.6 化學藥劑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第九章 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的測定方法 實驗9.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測定 實驗9.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測定 實驗9.3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測定 實驗9.4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硫的測定第十章 微生物多樣性的測定方法 第一節 PCR技術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實驗10.1 PCR擴增技術與方法 實驗10.2 微生物總DNA中的16SrDNA PCR擴增技術 實驗10.3 凝膠中DNA的迴收、測序及係統發育樹的構建 第二節 微生物多樣性的測定方法 實驗10.4 Biolog分析方法 實驗10.5 PLFA分析方法 實驗10.6 PCR—DGGE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 環境微生物監測與評價技術第十一章 水中微生物監測 第一節 水樣的采集和保存 一、采樣 二、樣品保存 第二節 水體中微生物數量的監測 實驗11.1 水中細菌總數的監測 實驗11.2 水中大腸菌群(Coliform group)的監測 實驗11.3 水中糞鏈球菌的監測 實驗11.4 水中病毒的監測 實驗11.5 水體沉積物中的H2S産生菌的測定 實驗11.6 循環水冷卻係統中有關的微生物監測 實驗11.7 應用PCR與基因DNA分子探針監測汙染水體大腸杆菌 實驗11.8 富營養化湖泊中藻類的監測(葉綠素a法) 實驗11.9 PFU微型生物群落監測法第十二章 土壤中微生物的監測 第一節 土樣的采集及保存 一、土壤環境樣品采集 二、樣品的處理與保存 第二節 土壤中微生物數量及組成的監測 實驗12.1 土壤中微生物數量的監測 實驗12.2 微生物在自然界氮素循環中的作用 實驗12.3 利用16SrDNA方法分析不同汙染土壤中微生物種群的變化第十三章 空氣中微生物的監測 第一節 空氣的采樣方法及保存 一、樣品的采集方法 第二節 空氣中微生物數量的監測 實驗13.1 空氣中細菌數量的監測第十四章 生物毒理學檢測與評價 實驗14.1 發光菌的生物毒性測試方法 實驗14.2 根據硝化細菌的相對代謝率檢測環境汙染物的綜閤生物毒性實驗 實驗14.3 采用細菌脫氫酶檢測化閤物毒性——水質毒性快速測定儀法 實驗14.4 用Ames法檢測環境中緻癌物 第四部分 汙染物微生物處理與資源化技術第十五章 汙染物微生物處理技術 第一節 廢水生物處理中的活性汙泥 實驗15.1 活性汙泥微生物的顯微鏡觀察及微型動物的計數 實驗15.2 活性汙泥中絲狀微生物的鑒彆 實驗15.3 活性汙泥脫氫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15.4 活性汙泥耗氧速率、廢水可生化性及毒性的測定 第二節 微生物在汙染物降解中的應用 實驗15.5 光閤細菌的培養及其對高濃度有機廢水的淨化作用 實驗15.6 酚降解微生物的分離和解酚能力的測定 實驗15.7 微生物對有機磷農藥的降解 實驗15.8 微生物對錶麵活性劑的降解 實驗15.9 微生物細胞的固定化及其在廢水生物處理中的應用 實驗15.10 微生物吸附法去除重金屬 實驗15.11 生物過濾法對含氨廢氣的處理第十六章 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方法 實驗16.1 垃圾堆肥中縴維素分解菌的計數和分離 實驗16.2 利用酒精廢液生産單細胞蛋白 實驗16.3 固體廢物的固體發酵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