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讨论了著名思想家维柯、卢梭、费希特、黑格尔、圣西门、赫尔德和迈斯特等人对自由以及人类历史的看法。梳理了乌托邦、浪漫主义、法西斯土义到民族主义等思想的兴衰或变迁,阐释了在扭曲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下扭曲的人性。
本书是“人文与社会译丛”之一,全书共分8个部分,主要讨论了著名思想家维柯、卢梭、费希特、黑格尔、圣西门、赫尔德和迈斯特等人对自由以及人类历史的看法。梳理了乌托邦、浪漫主义、法西斯土义到民族主义等思想的兴衰或变迁,阐释了在扭曲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下扭曲的人性。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以赛亚·伯林(1909-1997),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20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主要著作有《卡尔·马克思》(1939)、《自由四论》(1969,后扩充为《自由论》)、《维柯与赫尔德》(1976)、《俄国思想家》(1978)、《概念与范畴》(1978)、《反潮流》(1979)、《个人印象》(1980)、《扭曲的人性之材》(1990)、《现实感》(1997)等。
◆ 4 我们常常把“我尊重你的想法”挂在嘴边,但很多时候只是单纯承认“人和人之间不一样”这一被动事实,却无法也不愿去真正拥抱、赞赏和理解别人的想法。 >“我喜欢咖啡,而你喜欢香槟。我们口味不同,没什么可说的。”这是相对主义。但是赫尔德、维柯的观点并不是这种:...
评分 评分某种意义上说,《扭曲的人性之材》可以看作是《反潮流》的姊妹篇。众所周知,伯林对多元主义价值观的强调,贯穿到了他的一系列著作之中,因此很难提炼和归纳出他思想中的统一主题。但在观念史研究这个大前提下,《扭曲的人性之材》和《反潮流》还具有了某些同一性和关涉性。比...
评分伯林这本思想史著作,其实是几个互不关联的演讲稿的整合,但是说互不关联是说外在的形式,而内里的思想却是一脉相承。 简单的说,此书将近代以来(其实我觉得甚至可以说是自古以来)人类对于真理与正义的追索的一次梳理和分析,这些追寻无疑有不同的派别循不同的轨迹,而且在...
评分前言 又一本伯林的书。太喜欢这个作者了,遇见真是缘分……脑袋中许多模糊暧昧的想法,跟着他的思路都理清了。感觉又掌控了自己的脑壳(・・;) 不过在想是不是应该少看些这种暂时没卵用的思想史观念史啊? 观念和思想太强烈反而写不出好故事。一些东西被解构了,生活和历史...
柏林著作的缺憾在于,没有被更系统地梳理(他是狐狸),甚至许多地方用的都是广播演讲稿,以致容易使人怀疑,不是其格局,而在程度。就其处理的观念史来说,多有交叉,以致他在不同的背景下论及相近甚至同一主题,其论点、论据、论述方式、涉及人物,最后甚至表述句式与引语,大都重复(有的间隔十年)。最后的解决方案在《浪漫主义的根源》得以显露,或以思想家、观念史为线索进行梳理。
评分伯林在《自由及背叛》里开列了自由的六个敌人,这本书是加强版,“自由之敌”的名单差不多涵盖了大半个西方思想史……十八、十九世纪莱茵河以东就是“东方”了,德国嫉妒、敌视法国,民粹高涨倒是和今天的“东方”有些许相像……自由主义宣称自己是反乌托邦的,但对民粹主义的警惕性不足。
评分伊格纳季耶夫的《伯林传》使伯林给世人留下一个深刻印象:欢快而健谈,口才绝佳。在《扭曲的人性之材》中,通过对乌托邦、启蒙主义的批判,以及对赫尔德、麦斯特、马基雅维利别出心裁的推举,伯林以洋洋洒洒的口才阐述他一以贯之的自由主义观,即对多元论的推崇。这个概念纵贯于《反潮流》、《浪漫主义
评分为什么总觉得各种思想深入进去都显得矛盾,因为无论是左是右,及至癫狂都是殊途同归
评分伊格纳季耶夫的《伯林传》使伯林给世人留下一个深刻印象:欢快而健谈,口才绝佳。在《扭曲的人性之材》中,通过对乌托邦、启蒙主义的批判,以及对赫尔德、麦斯特、马基雅维利别出心裁的推举,伯林以洋洋洒洒的口才阐述他一以贯之的自由主义观,即对多元论的推崇。这个概念纵贯于《反潮流》、《浪漫主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