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逐富強

競逐富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美] 威廉·麥剋尼爾
出品人:見識城邦
頁數:452
译者:孫嶽
出版時間:2020-12-15
價格:9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21720891
叢書系列:見識叢書
圖書標籤:
  • 曆史
  • 近代史
  • 中國近代史
  • 改革
  • 發展
  • 經濟
  • 社會
  • 奮鬥
  • 勵誌
  • 富國強兵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公元1000年,中國宋朝稱雄世界東方,卻又為何曇花一現?

近代歐洲如何做到超越傳統的封建帝國並最終在武備上一騎絕塵?

戰爭市場化、武備正規化、暴力官僚化如何發生?如何催生兩次世界大戰?

政治革命和工業革命怎樣實現對戰爭工業化的推動?軍事與工業如何互動?

大國博弈的時代,技術、軍事與人類社會如何實現共存?

《瘟疫與人》之後,史學大師威廉·麥剋尼爾再齣重磅力作

跨越韆年曆史劇變,聚焦東西方大國激烈博弈,以演化論視角縱覽世界大國競強曆程

集軍事、技術和社會於一爐,探索人類過去一韆年跌宕起伏,追溯我們其來有自的發展路徑

威廉·麥剋尼爾在《競逐富強》這部集軍事、技術和社會於一體的曆史巨著中,緻力於探索人類在上一個韆年的跌宕起伏,並追溯我們其來有自的發展路徑,讓我們看清世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當今不得不麵對的可怕窘境。

本書首先從約公元前3500年人類開始在美索不達米亞使用青銅武器和盔甲說起,談到前1800年武器變革,前1000年齣現職業軍隊。然後分十章重點敘述瞭在公元1000年後世界東西方主要國傢工業進步、武器製造、政府管理、社會秩序演變,歐洲人戰爭業務、戰爭技藝的提高,暴力官僚化帶來的壓力,法國政治革命和英國工業革命對軍事的影響,簡述瞭20世紀的世界大戰特彆是1945年以來的美蘇軍備競賽和計劃經濟,包括民族國傢政治權力的較量,人口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技術發展對武器創新發明的促進,冷戰期間兩個超級大國核武器競賽及太空爭奪,等等。

本書的核心論點是:自11世紀齣現的世界範圍的商業轉型導緻瞭軍事行動日益屈從於市場力量的調遣和統治者的指令。麥剋尼爾認為,隻是到瞭我們這個時代,計劃經濟纔開始取代市場力量對大規模人力活動的操縱。本書直麵公元1000年來當今世界麵臨的重大問題,其中的發現、假說和廣博的學識足以令讀者重新審視我們這個時代,為我們未來更明智的決策提供堅實的理據。

---------------

【編輯推薦】

1. 20世紀史學大師、全球史奠基人、美國著名曆史學傢威廉·麥剋尼爾的重要代錶作,《瘟疫與人》姊妹篇。《瘟疫與人》主要講述人類與微寄生物互動過程中的重要事件,而本書的講述對象則是人類自身,研究人類之間盛行的巨寄生現象,即武力組織,尤其是不同時代的技術、軍事和社會力量。麥剋尼爾在這兩部作品中正式提齣人類社會組織及其運行中的“微寄生”和“巨寄生”現象,實現瞭人類曆史研究的巨大飛躍。

2. 巨寄生無處不在,它是權力與欲望、徵服與統治的代名詞,是揭秘人類曆史運轉演變的萬能鑰匙。本書主要圍繞戰爭的工業化進程展開,而植根於此的武力組織即軍隊,不直接從事生産,卻又嚴重附著於社會之上,獲得社會剩餘物資的分配權。無論是中世紀的封建領主,還是現代的民主國傢,都力圖獲得軍事優勢。追逐軍事優勢的過程也就是權力與欲望、徵服與統治的過程,社會隨之發生深刻的改變。麥剋尼爾在書中梳理瞭從冷兵器發展到原子彈的劇烈變化過程,其間伴隨武器變革、科技進步、政府管理、社會秩序演變、暴力官僚化、經濟模式轉變等多個維度的深刻變革,無不與巨寄生現象密切相關。

3. 一部跨越1000年、演化論視角的國傢發展史和世界競強史。過去的1000年是一個異常動蕩的年代,充滿不顧一切地彼此對立和永無休止的創造力。本書主要圍繞技術與政治力量之間的關係展開,從軍事史和經濟史看國傢崛起,也正是經濟政治化和軍事工業化推動瞭國傢崛起。戰爭工業化的曆史雖不過一個多世紀,但由此迸發的巨大力量卻一舉蕩滌往昔全部的勇武之道。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不穩定的變局,由此生發瞭我們這個時代一個亟待拷問的大問題:武裝力量、軍事技術和人類社會如何能夠繼續共存?

4. 一部厚重、富有開拓性的軍事經濟社會史。本書以大量豐富細節突顯軍事對社會變革的深刻影響,從軍事到社會的變革模式在曆史中一再齣現。麥剋尼爾廣泛地引用不同時代的案例,展示齣軍事對社會的深刻作用。在每個案例中,他都深入到瞭足夠的技術細節,比如鑽孔式大炮的工藝、蒸汽船的早期演化過程等。這些技術細節,並非單純的史料挖掘,通過這些工藝的敘述,說明瞭社會為這些新軍事技術付齣的物資、經濟和組織代價。

5. 一部直通未來的警示之作。何時及是否會實現國傢體係嚮全球帝國的轉變,是我們人類麵臨的一個極其嚴肅的大問題。未來世界如何發展是個未知數,但我們如何行動和信仰什麼在尋常年代更為重要。無論未來如何,都需要清晰的大腦和果敢的行動,本書無疑對現代中國尤其具有藉鑒價值。

---------------

【名傢推薦】

整個世界都在威廉·麥剋尼爾手中。

——史景遷

威廉·麥剋尼爾教授的分析往往細緻入微,其涵蓋又好像無所不包,所以絕非三言兩語所能概括。其學識淵博,從歐洲文化到中國文化再到伊斯蘭文化均能做到駕輕就熟,從軍事、技術進步到社會經濟和政治演進同樣能夠鞭闢入裏。所以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部跨學科多角度的綜閤性巨作,從中既可一覽黃油的曆史,又能夠欣賞到槍炮問世的曆程。從大的方麵說,該書的突齣貢獻是醒示世人:我們人類有著共同的曆史,尤其關乎武器的選擇與戰爭,而這些又關乎人類未來的塑造。

——《華盛頓郵報》

威廉·麥剋尼爾教授的恢弘和敏銳足以和屠格涅夫媲美。亨利·詹姆斯曾這樣描述後者:他的作品娓娓道來,總讓我浮想聯翩。而在這部曆史敘事中,作者同樣能以高超的理性審視人類非理性的自殘行為,其清晰之至,令人拍案叫絕、豁然開朗。其中最富啓迪的解析之一,是人類為何時至今日仍未學會珍惜自己的同類。

——《紐約客》

著者簡介

威廉·麥剋尼爾(William H. McNeill,1917—2016)

當世知名曆史學傢、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曆史學科的“現代開創者”、芝加哥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曾擔任美國曆史學會主席、美國世界史學會主席。在全球史方麵的研究卓然有成,德高望重,與斯賓格勒、湯因比齊名,被譽為“20世紀對曆史進行世界性解釋的巨人”,開闢瞭一個西方世界史學的新時代。

1963年,他以一部《西方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West)一舉成名,並因此獲得美國國傢圖書奬。此後,他筆耕不輟,迄今已齣版30多部作品。1996年,威廉·麥剋尼爾因“在歐洲文化、社會和社會科學領域做齣的傑齣貢獻”榮獲伊拉斯謨奬。2010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為威廉·麥剋尼爾頒授國傢人文勛章,以錶彰其在人文科學研究方麵做齣的重要貢獻。

1964年,麥剋尼爾在芝加哥大學開設世界曆史課程,為此他為“學生和一般讀者”精編簡化瞭《西方的興起》,於1967年齣版《世界簡史》作為該課程的教材。自1967年問世至今,《世界簡史》經過四次修訂再版,半個世紀以來在英語世界中暢銷不衰,既是美國大專院校世界史課程的必讀著作,也是普通讀者瞭解世界曆史的初選入門讀物,甚至成為美國空軍學院的指定教材。

麥剋尼爾的貢獻和獨特之處在於:他認為世界史隻有文明間的互動纔有意義,他不斷書寫文明間的衝擊與反衝擊、徵服與反徵服。麥剋尼爾的《世界簡史》以文明為單位,書寫全球文明的互動,讓之前隔離、孤立的世界史,變成動態、交互的世界史,繪製瞭一幅人類文明的交互網絡圖。這被認為是世界曆史研究的開始。

其他主要作品有《瘟疫與人》(Plagues and Peoples)、《競逐富強:公元1000年以來的技術、軍事和社會》(The Pursuit of Power)、《人類之網》(The Human Web,與其子J. R.麥剋尼爾閤著)、《追尋真理》(The Pursuit of Truth)等。

---------------

譯者簡介:

孫嶽,曆史學(世界史專業)博士,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翻譯教學及文史類跨文化研究,尤其是近年來更多緻力於大曆史研究。2014年被選為國際大曆史協會理事會理事。主要譯作有《起源:萬物大曆史》、《大曆史與人類的未來》、《曆史學宣言》、《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閤譯)等。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古代的武器與社會
第二章 中國稱雄的時代(1000—1500年)
中世紀中國的市場和指令
中國境外的市場動員
第三章 歐洲人的戰爭業務(1000—1600年)
在意大利北部開闢戰爭業務
火藥革命與大西洋歐洲的崛起
市場奪取瞭控製權
第四章 歐洲人戰爭技藝的提高(1600—1750年)
地區性傳播
軍隊控製的改進
歐洲武裝部隊的正規化和半穩定化
第五章 歐洲暴力官僚化帶來的壓力(1700—1789年)
邊境擴張引發的不平衡
審慎重組帶來的挑戰
第六章 法國政治革命和英國工業革命對軍事的影響(1789—1840年)
法國緩解人口壓力的措施
英國的不同情況
戰後協議(1815-1840年)
第七章 最初的戰爭工業化進程(1840—1884年)
商業組織與國傢軍備的競爭關係
普魯士戰法:戰爭的新範式
全球性影響
第八章 加劇的軍工互動(1884—1914年)
英國戰略地位的下降
英國軍工聯閤體的齣現
海軍軍備與經濟的政治化
理性設計與管理的限度
國際反響
第九章 二十世紀的世界大戰
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均勢與人口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管理觀念上的轉變:第一階段(1914—1916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管理觀念上的轉變:第二階段(1916—1918年)
兩次大戰之間的反動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嚮管理經濟體製的迴歸
第十章1945年以來的軍備競賽和計劃經濟
結論
譯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补课。真是杰出而有趣的军事经济史与军事社会史!再注意到此书要在《大国的兴衰》之前六年出版,就更显非凡了。然而,这般出色论述的结果却是对“全球政府”的预期,真是令人失望。只要人之与人之间的差异还在,颇为和平美好的全球政府就绝无可能。全球政府之下,就不会有内战...  

評分

这是一本梳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书,但是不同于以往常见的政治史和文化史,作者选择将军事和武器的发展衍变作为视角,慢慢展开做了一个框架性的阐述。虽然从史学细化的角度而言,任何一门学科都会有其历史进程,但相比军事而言,能对社会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的寥寥无几,这样...  

評分

近代以来,被西方入侵和征服的东方国家,第一个反应就是羡慕西方的船坚炮利,先买后造西式枪炮军舰,以为这样就能抵御外侮,富国强兵。然而无一不碰得头破血流,为何?西方文明,其器物乃用,制度与精神乃本也。了解西方军事革命的历程,才能认识到我们的文明究竟欠缺哪些东西...

評分

过去很不理解鸦片战争中,英法几千人就打的清朝割地赔款;更不能理解抗日战争中,日本人的师团可以以一敌十,几千人就能追击几十万溃兵。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套论调是错误荒谬的。但西方军事到底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至少我从来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評分

补课。真是杰出而有趣的军事经济史与军事社会史!再注意到此书要在《大国的兴衰》之前六年出版,就更显非凡了。然而,这般出色论述的结果却是对“全球政府”的预期,真是令人失望。只要人之与人之间的差异还在,颇为和平美好的全球政府就绝无可能。全球政府之下,就不会有内战...  

用戶評價

评分

讀得很過癮,從軍事、技術、組織的角度解答東西方尤其是歐洲諸國興衰起伏的原因,材料豐富、論證紮實,知識密度非常高,常有一語中的之感,摘錄瞭4萬字的筆記。不過,也許當局者迷,最後一章有些平實無奇。

评分

麥剋尼爾教授將公元1000年看做世界軍事體製質變的分界綫,原因是宋朝開啓瞭隨後1000年的技術創新大幕。但遺憾的是“指令不可能比市場更有效的調度人力物力和財力。隻要沒有單一的政治指令把資本主義積纍消滅在萌芽,市場淩駕於當時最強大的統治者之上就是基本現實”。隨著技術的日趨復雜,其本身正越來越成為一個獨立存在,從而脫離既有製度的控製,這就是美國軍工體製存在的根源之一。軍事技術創新的另一個産物是全麵管理體製的興起,也是日本所謂1940趕超體製的源頭。從這個角度說,1990以後的20餘年全球化大繁榮真的是太偶然瞭,偶然到這段插麯纔像一個黑天鵝事件。

评分

作品把技術進步、軍事變革和社會變遷三者緊密結閤,置於公元1000年以來漫長的曆史時段中加以剖析,進而揭示西方興起的原因。在麥剋尼爾看來,西歐並不是先有瞭現代的價值觀、世界觀,然後纔産生現代政治和工業文明,而應是多種因素的急劇變化和強烈刺激的綜閤作用。這部作品從軍事技術角度將麥氏史學的內涵加以細化、拓展和豐富,是麥剋尼爾理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西方的興起》的一個補充切片,仍是鮮明的麥式“人類之網”的大曆史觀。該書問世於1982年,現在讀來不算新鮮,迴顧就是一次紀念。

评分

讀得很過癮,從軍事、技術、組織的角度解答東西方尤其是歐洲諸國興衰起伏的原因,材料豐富、論證紮實,知識密度非常高,常有一語中的之感,摘錄瞭4萬字的筆記。不過,也許當局者迷,最後一章有些平實無奇。

评分

嘆服。金句:強有力的武裝力量與支撐其存在的社會之間的共生優勢一般都超過瞭寄生所帶來的資源消耗。強軍布武方麵,蘇聯顯然沒有度德量力,而帝英帝美則吃足瞭這種超額紅利。穩定的WS-15,可靠的50MW燃氣輪機必須搞齣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