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女性心理学》论文集反映了霍妮女性心理学思想发展演变,以及与弗洛伊德思想的不同,在用她自己所谓的女性心理学反对弗洛伊德男性导向心理学之后,她为哲学、心理学,以及研究全人类生活和多变环境互动的精神分析做好了铺垫。
卡伦·霍妮(Horney Karen 1885—1952),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心理学家。1885年9月16日出生于德国。1913年,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18—1932年,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并创办诊所、开业行医。在此期间,霍妮由于对弗洛伊德关于女性性欲的看法表示不满而离开弗洛伊德的正统学说,并在杂志上发表了大量关于女性问题和驳斥弗洛伊德观点的论文。1932年,受F·亚历山大的邀请赴美,担任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副所长。1934年,迁居纽约,创办了一所私人医院,并在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培训精神分析医生。随着她与弗洛伊德正统理论分歧的增大,促使她与弗洛伊德派决裂,退出了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1941年,创建了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并亲任所长。1952年12月4日逝世。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哎呀呀,肿么能少了霍妮呢。看她的书会伴随很多自我分析,所以速度都很慢。我怎么记得当初我看的不是这个版本的呢。
评分精神分析味道太重了,不是她的巅峰作品
评分这一本的翻译比神经症那本要好很多,所以读起来就要舒服一些。假期里读的第二本霍妮,先且不说内容。阅读的过程总在想一件事情,1个世界以前的心理学家们他们写下这些著作,在心理实验和科学的基础上。一个世纪后的我们在做些什么?不要说超越了,能不能领会他们当时的成果都不好说。物质的世界是一直在飞速进步,很多科学的领域也是。但心灵的领域,则并不是这样。精神分析的许多观点对世俗事物的理解是很有颠覆性的,先不论这些建构是否是站得住脚的,但这种建构本身需要的智力和能力也是让人叹服的。这本书中的内容一方面颠覆着我原有的观念,或者填充我原本空白的观念,另一方面我也得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才能辩证地面对这些知识。就算是这样,我觉得对女性心理发生有兴趣的人,可以一读,难题是不一定能读得特别懂。
评分奇怪为什么中国的心理学界不重视霍尼,可能就是因为重男轻女太厉害了吧。所谓弗洛伊德的学生,其实很多地方已经完爆她师傅了~尤其是弥补了她师父致命大缺陷就是没法将自己的观点合理地在女性身上得到印证。我觉得这本书和波伏娃的第二性合在一起,是身为女人了解自己必读的书目。
评分考虑到她整体剖骨见髓的犀利,这是Horney比较让我失望的一部书,应该为她早期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受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响太大,远不如她个人出版关于神经症书中的见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