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因果到機製

從因果到機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群學
作者:葉啟政
出品人:
頁數:500
译者:
出版時間:2020-7
價格: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86974748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方法論
  • 葉啟政
  • 葉啓政
  • 方法
  • 因果
  • 繁體
  • YM
  • 因果關係
  • 機製分析
  • 社會科學
  • 數據分析
  • 因果推斷
  • 政策評估
  • 實證研究
  • 模型構建
  • 變量分析
  • 因果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潛心四十餘載,末代武士的關鍵一戰

一九七〇年代,葉啟政教授迴颱任教,學術關懷轉嚮理論性思考,但同時也保留瞭主流的以實證主義為導嚮的「經驗實徵」研究這條「深層」軸線。《從因果到機製》即是他對此深層軸線沉思四十年的積纍成果。在這部深具開創性的作品中,葉教授徹底反思瞭「確立因果關係」這個科學探討的核心課題。

在葉教授的思路裡,一招一式都在錶達一個基本立場:尊重各種研究策略,但絕無法供奉某種特定的研究策略是追求「真理」的唯一途徑。固然我們經常選擇某種「靜態」的特定狀態來作為貫連因果關係的「變項」,但這樣的「靜態」模樣隻是用來勾勒整個現象的起始概念。事實上,起點充其量隻是提供我們如此漫遊的意義,重點更在於尋找概念的分岔點。這正是葉教授不斷檢討實證主義主導下「經驗實徵」研究策略所具有的特性及其侷限的基本緣由。

批判經驗實徵,既破且立的全新視野

葉教授的前一部作品《實證的迷思》緻力於破除以實證主義為主導的「典範迷思」,而在《從因果到機製》中,葉教授更上層樓,深入探討「因果」與「機製」此二論點如何架設、分殊、轉化與圓成的問題。

在過去,學者們力主採取「變項」這類概念來錶徵現象的因果關係。這樣的錶達方式卻有著基本缺陷,其中最為根本的莫過於,從錶徵現象認定的因果關係可能是虛假的,經常無法有效處理「混淆因子」問題。針對此一難題,最典型的化解方法即是善用「機製」概念來補救。「機製」提供一套解釋項和被解釋項之間,相互連串且接續的因果聯繫。在此同時,機製卻也涉及到具因果鏈性質的「中介變項」問題。更貼切地來說,這乃關乎「機製」作為一種中介過程的問題瞭。

葉教授進一步以分析社會學和批判實在論作為分析對象,檢討他們各就不同立場如何處理「機製」這一概念。葉教授認識到,機製乃是一種具引信促發作用的解釋性思維理路。「機製」的內涵理法必然是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隨時空條件的更移卻可能轉變。這意味著,人作為具有能動性的行動者,在當下時空的思考與決定,對事態的發展,是具有決定性的關鍵因素。

最後,葉教授認為,我們可以採行Max Weber的「理念型」概念來處理「機製」作為因果權(能)力的錶現。基本上,以機製為基礎的因果解釋,乃是以具選擇親近性的方式來描繪因果過程,而非窮盡所有的可能情況。其所論述的因果,其實是人們透過經驗所形塑齣的一種心靈圖像,因此具有區域性與選擇性,始終受特定社會條件隨時製約著,易言之,世間並無一成不變的因果「真理」。

著者簡介

葉啟政

已完全退休,目前專心從事學術性論述的寫作。

曾獲得國立颱灣大學心理學學士與碩士、美國密蘇裏大學哥倫比亞校區(University of Missouri at Columbia)社會學博士。

1974年迴颱任教後,先後服務於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社會學係(副教授)(2年)與國立颱灣大學社會學係(副教授、教授)(30年)。在2007年退休後,轉任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係(講座教授)(8年),於2015年完全退休。

一生以從事理論性的思考社會現象為職誌,重要著作計有

《社會、文化和知識分子》(1984,東大)

《製度化的社會邏輯》(1991,東大)

《颱灣社會的人文迷思》(1991,東大)

《進齣「結構—行動」的睏境:與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論述對話》(2000,三民)

《傳統與現代的鬥爭遊戲》(2001,巨流)

《社會學和本土化》(2001,巨流)

《觀念巴貝塔:當代社會學的迷思》(2005,群學)

《現代人的天命:科技、消費與文化的搓揉摩盪》(2005,群學)

《期待黎明:傳統與現代的搓揉》(2005,上海人民)

《社會理論的本土化建構》(2006,北京大學)、《邁嚮修養社會學》(2008,三民)

《象徵交換與正負情愫交融:一項後現代現代的透析》(2013,遠流)

《深邃思想繫鏈的歷史跳躍:霍布斯、尼采到佛洛依德以及大眾的反叛》(2013,遠流)

《實證的迷思》(2018,三聯)

《穿越西方社會理論的省思》(2019,浙江大學)

《社會學傢的絮言絮語》(2019,浙江大學)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 追尋因果關係性——走齣相關程度的迷宮
第一節 簡扼迴顧「經驗實徵」的研究傳統
第二節 從Hempel的科學解釋模式談起
第三節 實驗法作為確認因果關係、檢證假設和理論的最佳方式
第四節 社會研究中歸納統計模式作為實驗法的替代策略
第五節 以因果推論為目的之統計模式的推進:邁嚮機製取嚮的伴手禮
第六節 摘要性的綜閤提示

第二章 「機製」概念作為因果鏈的中介構造——跨越古典經驗實證主義的概念奏麯
第一節 簡扼地迴顧H-O之覆蓋性的法則型解釋模式
第二節 中介變項抑或假設構造:一九四○年代美國心理學界的一場爭論
第三節 簡單迴顧社會學傳統中的「生成機製」概念
第四節 機製作為解除因果鏈之「黑箱」詛咒的中介體
第五節 機製是具體活動/假設構念、抑或事件/過程?邁嚮「體係化」的模式
第六節 (社會)機製為基礎之解釋模式的知識社會學意涵
第七節 承接轉進以邁嚮分析社會學的機製觀:代結語

第三章 分析社會學的興起與發展——對經驗實證論的概念性修補
第一節 對分析社會學齣現的前沿思想剖析
第二節 帶動分析社會學興起的社會背景:美國主流社會學典範「委外」精進加工製造的學術產品
第三節 到底「分析社會學」試圖告訴我們什麼?一個預備性的陳述
第四節 方法論個人主義與「以微觀解釋宏觀」模式
雙重主導下的機製概念
第五節 由中距理論開展齣來的核心論述架構:由變項取嚮/能動者本位而至微觀基礎/宏觀現象
第六節 機製微觀基礎論的「是」與「非」
第七節 一個餘波盪漾的課題:分析社會學與理性選擇論的分/閤以及一/二

第四章 從存有論典範齣發的批判實在論——超越分析社會學的論述模式
第一節 批判實在論是什麼?
第二節 批判實在論的基本特質:「本體論的」與「實在的」
第三節 實在的、真實的和經驗的分層說:本體論的實在主義過渡到認識論的相對主義
第四節 真理的四位體製(truth tetrapolity)與勢態真理(alethic truth)的意涵:判斷理性的準則
第五節 結構(structure)與能動(agency):批判自然主義和社會活動的轉型模式
第六節 迸生論(emergentism)的三要義:附隨(supervenience)、多元實現性(multiple realizability)與自然裂離(wild disjunction)
第七節 再探Bhaskar對機製與具共時性的迸生權能力的論述
第八節 「社會建構」的實在論意涵

第五章 「機製」概念的析論取徑
第一節 議題的鋪陳衍展
第二節 走齣分析社會學的低階/高階解釋模式
第三節 作為錶呈「內涵理法」的「可能性」——「趨勢」或「潛勢」
第四節 「闕如化」的衍生意涵:以「理念型」作為元型來理解「機製」
第五節 以Weber命題為例
來闡述「機製」作為具理念型性質的概念道具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