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新闻

工作中的新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帕布鲁·博奇科夫斯基
出品人:
页数:304
译者:周亭
出版时间:2020-5-1
价格:5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1312193
丛书系列:未名社科·媒介与社会丛书:翻译版
图书标签:
  • 新闻传播
  • 传播学
  • 新闻学
  • 媒介生产
  • 新闻出版传播
  • 新闻生产
  • 中传学实公开课
  • 社会学
  • 新闻写作
  • 职场新闻
  • 新闻实践
  • 信息采集
  • 记者职业
  • 媒体素养
  • 真实报道
  • 新闻伦理
  • 工作笔记
  • 沟通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揭示了互联网出现后,新闻业出现的两个普遍现象和一个悖论。这两个现象分别是,首先工作场所成为了网络新闻消费的重要时空节点,许多人在上班时间和工作场景中使用互联网消费新闻;其次,网络媒体和印刷媒体在各自新闻生产的过程中不断相互模仿,不同形态的媒体在新闻议题的选择、议题的呈现和叙事的模式上越来越相似。这两个现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当代新闻业图景中的一个悖伦:新闻报道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内容的多样性却在持续下降。本书旨在通过研究新闻生产中的“模仿”机制去解释新闻媒体如何把社会知识之“多”变成了生产者和消费者选择之“少”。

作者简介

作者:帕布鲁·博奇科夫斯基(Pablo J. Boczkowski):美国西北大学传播学系教授,阿根廷媒体和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任。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科学与技术研究博士学位,曾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他的研究领域是数字文化的机制研究,近年来主要从比较的视角对阿根廷、芬兰、以色列、日本和美国的新闻消费、娱乐与技术进行研究。他已经出版了三本专著,发表三十余篇学术文章。《工作中的新闻:信息充裕时代的相互模仿》曾获2011年美国社会学学会传播与信息技术分会最佳书籍奖。

译者:周亭: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在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美国西北大学访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媒介生产研究、国际传播、大数据舆情研究。

目录信息

引言:当“多”变成“少”
理论与方法的基础
时间和空间的语境
第一章 在南美研究模仿
“模仿”的理论化
研究思路和方法
研究语境的重要性
第二章 硬新闻和软新闻在生产逻辑上的分野
Clarín网站内容生产的演变
Ultimo Momento部门的硬新闻生产
Conexiones部门的软新闻生产
内容生产的不同逻辑
结语
第三章 新闻生产中的监看与模仿
监看
模仿
结语
第四章 新闻产品的同质化
新闻的选择
新闻的呈现
新闻的叙事
结论
尾声
第五章 工作场景中的网络新闻消费
网络新闻消费模式
总结
第六章 日益同质化的新闻消费
记者对消费者偏好的了解如何影响新闻生产
比较记者和消费者对网络新闻的选择
消费同质化新闻的体验
选择性与参与性消费之间的媒介应用
结论
第七章 信息充裕时代的新闻工作
相似性螺旋
理解模仿
新闻中模仿行为带来的文化和政治影响
附录一 研究设计
对新闻生产过程中模仿行为的研究
对新闻产品同质化的内容分析
对多样性日益减少的新闻产品的消费情况研究
附录二 补充研究
研究的时机
研究的地点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通过读书会了解到本书的框架和内容,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本对传播学子非常友好的书籍。 1、就学术研究而言。规范的研究设计,无疑给有志于投身传播学研究(特别是经验研究)的学子提供了一份精巧的模仿样本。 2、就内容话题而言。该书聚焦于新闻业突出的历时变化趋势—“生产...  

评分

非常推荐的一本书!很值得一读!本书作者是帕布鲁·博奇科夫斯基,美国西北大学传播学系教授,阿根廷媒体和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任。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科学与技术研究博士学位,曾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该书虽然是国外学术类书籍,但是译者翻译得非常流畅,通俗易懂。本书内...

评分

#remix计划# 研究本身扎实、可靠,不同的读者可以各获所需,非专业阅读者可以获取有趣的知识增量(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学术阅读可以充分地与一些社会科学经典命题展开对话。而对于传播研究的研究生和青椒朋友们来说,这本书友好地提供了一个经验研究范本。看完这本书,...  

评分

今天很有幸在一周的开始,考研的闲暇时间听了周亭老师关于《工作中的新闻》这本书的分享。虽然我还没有实在地读过这本书,但是通过周老师的分享,我可以得知处于互联网和各种眼花缭乱的新技术捆绑下的传媒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本书着重谈到的是新闻业的变革。从...  

评分

#中传学实公开课# 特别有幸可以听到译者本人的分享,得以让我对书的框架有基本的认识。去听这个分享之前只是对书的主题比较感兴趣,确实可以在生活中发现这样的问题。很多研究都是你觉得生活中显而易见,但是没有办法抽象出来。经过周亭老师的介绍,我又对书中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用户评价

评分

在“中传学实公开课”上周老师对本书进行了解读与介绍,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新闻模仿的总结:新闻生产中的模仿行为带来的影响——新闻职业的逻辑、大众和精英的关系都发生了变化,网络硬新闻的生产逻辑和消费发生了变化;常规性新闻的报道越来越同质化;通讯社的重要性提高了。UGC内容为消费者驱动改革提供了可能,但消费者的新闻只能是补充品而不是替代性。都是全职人员,提供最全面的报道的硬新闻生产:没有标准的消息来源;通过监看其他网络媒体来了解事件,‘拼贴消息;只需要在网络上发布;内容大同小异、标题党;使用短信沟通。基本都是自由职业者的软新闻生产:耗时长;消息源比较高;使用短信社交。

评分

学实公开课,周老师这本书对于理解当下西方新闻业有很大意义,为什么主流媒体越来越不主流,为什么极化政治越来越影响着西方新闻业。模仿 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角色,互联网与传统新闻业之间的互动,是系统的、复杂的。

评分

听过中传学实公开课过来的,这次分享很棒!感谢译者周亭老师的倾囊相授,感谢新传研读社的组织!作为模仿的新闻工作——这一传递着某些刻版印象和意识形态、渗透着潜网(Policy)的群体压力的行为,原来正在默默剥夺受众的媒体接近权,那么,这一现象是否也出现在另类媒体(Alternative media)中?模仿的便利性会消弭自媒体创作者的创作活力吗?市场化的压力下,卑微的公共意识会让我们的创作场域最终走向多元亦或是单一?这次讲座启发我产生了诸多思考。身边处处都是传播现象,处处都值得我们从传播学的视角下展开想象!

评分

学实公开课,周老师这本书对于理解当下西方新闻业有很大意义,为什么主流媒体越来越不主流,为什么极化政治越来越影响着西方新闻业。模仿 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角色,互联网与传统新闻业之间的互动,是系统的、复杂的。

评分

是用户的选择性消费≠创造性参与 @中传学实公开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