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超级畅销书《使女的故事》续作
2019年布克奖得主,阿特伍德二度折桂
全新角色演绎不同视角,首次披露基列国背后的秘闻
英国每四秒售出一本,全球上市首周50万册即告售罄。
即将改编电视剧集,延续《使女的故事》电视剧收视神话。
--------------------- --------------------------------------------
“这部小说并不像出自一位处于写作生涯晚期的作家之手,相反更像是她的巅峰之作,这一点着实令人惊叹。”——布克奖评委丽兹•考尔德
“我一直认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很快就能获诺贝尔奖,且我现在仍这么想,仍希望她得奖。”——石黑一雄
“她一向超前。不管是她的哪部小说,读者定会在半小时内沉迷其中。”
——资深出版人卡门•卡里尔
“如果哪一位小说家能够证明创作一本续作是正确选择的话,就非阿特伍德莫属了。”
——《卫报》
-----------------------------------------------------------------------------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曾多次向我提问,关于基列国及其内部运作的细节。这些疑问都成了这本书的灵感来源。而另一部分的灵感来源则是我们正身处其间的这个世界。”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使女的故事》结局十五年后,基列国的统治从内部显露出衰腐的迹象。在巨变将临的关键时刻,三位不同身份背景的女性的命运开始交错,进而引发了颠覆性的后果。她们从各自的视角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三种不同的叙事声音构建起一个更宏大、更开阔的时空,首度披露了基列国倾覆背后的秘闻。过去与未来在讲述中逐渐交叠,真相以令人惊叹的面貌呈现在读者眼前。
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也是二十世纪加拿大文坛为数不多享有国际声誉的诗人。现居多伦多。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起,阿特伍德便以持久旺盛的创作力不给评论界任何淡忘她的机会。她获得过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的大多数重量级国际文学奖,并被多伦多大学等十多所院校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她的作品已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2017年,阿特伍德获卡夫卡奖和德国书业和平奖。2019年,阿特伍德凭借《证言》再度问鼎布克奖。
于是,著名青年文学翻译家、作家。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协签约作家。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至今已出版多部个人著作,包括小说《一只黑猫的自闭症》、《事后》、《六翼天使》,书影评选集《慌城孤读》,以及数部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同时致力于文学翻译。至今已有数十部译作面世,包括赫赫有名的美国作家斯蒂芬•金所著《黑暗塔》之第七卷、《杜马岛》,新晋诺贝文学奖得主托卡尔丘克长篇力作《云游》、丹•布朗的《失落的秘符》,英国女作家温特森的《时间之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英国作家亨利•S•斯托克所著《美与暴烈——三岛由纪夫的生与死》等。
好不容易在图书馆借到这本书,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那种阅读的畅快感是Atwood 小说特有的。无论是三线并进,还是恰到好处的收尾,技巧都炉火纯青,无可挑剔。 因为之前没有读过 The Handmaid’s Tale也没有看过剧集,所以在开篇阶段参考了[The Handmaid’s Tale Wiki],了解了...
评分 评分路上读书解读: 《证据》的结尾跟《使女的故事》一样,依旧是多年之后,在2196年,专家们举办了一场关于基列国史料研究的学术研讨会。一位名叫皮埃克斯的教授发表了他最新发现的三份史料,分别来自基列国里一位署名莉迪亚嬷嬷的高级官员,还有一对同父异母的姐妹花,阿格尼丝和...
熟悉的多重视角叙事,长于前基列、长于现基列、长于加拿大后潜入基列的三位不同身份的女性一齐叙述更丰富的基列生活,三种视角下的想法对比,不同国家的生活对比,对三十五年前的上一本里的使女视角做出补充,拓宽了基列的意义——在基列,对所有人进行规训,让他们自我怀疑、互相猜疑,各种身份都生活得如履薄冰,平静的假象无非删除所有人的自我意识所获得。更可怕的是每种手段都真实存在过,并且有重来的趋势。最后的逃跑描写得有点轻易,让读整书时吊着的那股气还来不及放。
评分伟大的文学的模样。阿特伍德在2019年出版的《使女的故事》续集,前作只是揭开了基列神秘的面纱的一角,《证言》则是以三个立场的人物串起了一个密谋的故事,也将基列国更大的面貌揭示了出来。阿特伍德不喜欢人们把基列的故事当做科幻来看,是因为这里上演的一切全是历史的某种程度的演化: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生育自主权的控制、女性间的敌意与友谊、争取权利的困难……正如她所言:“人类历史中没有先例的事情不准写进小说。”小说信息密度极大,有着太多的女性主义议题的映射。最丰富的角色是丽迪亚嬷嬷:既是基列的创建者,也是它的毁灭者,是男权社会的帮凶,亦是女性复仇路上的胜利女神。阿特伍德对她的书写,从立场到动机再到言行,都如故事里的珍珠项链般自然串联在了一起,而她也成了这个前基列—基列—后基列时代史诗里最重要的一个观察者。
评分这。。也太二流惊险小说范儿了。。其实如果没有特别出奇的构思,不必强行续写前作的。。(翻译也略嫌粗糙,大概是赶工所致)。
评分阿特伍德太知道如何写女权主义爽文,姐妹情谊如何推翻暴政,让正义得到伸张,读起来非常过瘾,但过瘾之后也略有缺憾,过于政治正确和脸谱化,少了一点前一本《使女的故事》里人物的复杂性。快结尾处,阿特伍德借笔下人物之笔揣想读者的模样,愉快地对号入座了:坐在书桌旁,头发束在耳后,有一点指甲油蹭掉了,微微蹙眉。老太太宣布,这个习惯(蹙起眉头)会随着我们年纪增长而加剧,而她自己则化身看不见的缪斯,永远盘桓于我们肩上,催促我们奋进(情不自禁想起尼尔·盖曼在《好兆头》得2020雨果奖之后献给特里·普拉切特的那段感人至深的话)
评分精彩绝伦,远超《使女的故事》,从最高位嬷嬷、大主教女儿、正常国家少女三个人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全新的发生在使女的国度——基列的故事,提高了真实度和立体感,而且,这一次,不再是绝望,不再是前途未卜,而是精心谋划,斗智斗勇,一番牺牲,终于成功——我喜欢积极向上的happy ending。我会一直记得丽迪亚嬷嬷,一个充满勇气、智慧和力量的女人,记得她说:泪水从我两只看得见的眼睛里流淌出来,但我还有第三只眼,它不会流泪,它看。就在它之后,有个人在思考:我要让你们恶有恶报。我不在乎要用多久,也不在乎那期间我不得不忍辱负重,但我会办到的。她办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