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杜拉

少女杜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奥地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出品人:
页数:192
译者:徐胤
出版时间:2020-5
价格:39.8
装帧:
isbn号码:978753396071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
  • 心理学
  • 拉康
  • 心理学经典
  • 歇斯底里
  • 心理学史
  • 设计感人
  • 奇幻
  • 冒险
  • 成长
  • 魔法
  • 少女
  • 友情
  • 勇气
  • 命运
  • 神秘
  • 异世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弗氏精神分析学入门读本, 心理治疗史上最著名的病人,精神分析实践的经典案例

· ·剥开伪装、倒错、压抑及隐喻,揭示人类内心最晦暗幽深的原欲。

· ··德文原版无删节直译 ( 译者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博士徐胤,专门从事“文学与精神分析”方向研究,已出版译著《性学三论》 《精神分析引论》《我与你》等)

***

18岁的少女杜拉不知为何突然变得脾气古怪,并声称邻居K先生对她非礼。

K先生则坚决否认,并告诉杜拉的父亲,说杜拉沉迷 于 关于性的书籍中,可能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随着分析的逐渐深入,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被揭示了出来……

弗洛伊德以开山鼻祖的功力,抽丝剥茧,揭穿一个接一个谎言,揭示出杜拉复杂而离奇的症状,是对这两个家庭复杂而离奇的关系的反映。过程跌宕起伏,充满悬念。

可惜的是,这个案例报告有着完美自洽的分析,却不是一次完美的治疗。弗洛伊德太急于把结论强加给杜拉,导致杜拉对弗洛伊德产生极大不满,并中断了治疗。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 年 5 月 6 日

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 今捷克东部) 犹太商人家庭

1873 年(17 岁)

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1881 年(25 岁)

获医学博士学位,进入维也纳综合医院工作。两年后转入精神科并担任负责人

1885 年(29 岁)

赴巴黎系统深造精神疾病的治疗,正式迈入该领域

1900 年(44 岁)

出版《梦的解析》,精神分析法正式建立

1902 年(46 岁)

受聘维也纳大学教授,开始在家中举办“星期三心理学俱乐部”,参与者包括阿德勒、荣格等

1905 年(49 岁)

出版《性学三论》

1910 年(54 岁)

组织创立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首任主席为荣格

1915—1916 年

于维也纳大学开设精神分析课程,讲稿集结为《精神分析引论》出版

1919 年(63 岁)

在维也纳创办“国际精神分析出版公司”,专事心理学相关书籍的出版

1930 年(74 岁)

获“歌德奖”殊荣,因健康原因,由女儿安娜·弗洛伊德代为出席授奖仪式

1936 年(80 岁)

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38 年(82 岁)

因纳粹德国入侵奥地利,被迫辗转迁居英国

1939 年 9 月 23 日

逝于英国伦敦,时年 83 岁

目录信息

前言 1
病情回顾 13
第一个梦 91
第二个梦 141
后记 174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因为这本书配有名画插图,而且那时候正好在读弗洛伊德的文集就买了。以前一直就读了一个序言,最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 如果你没有弗式心理学的背景,但喜爱研究癔症和心理表现,这本书会让你觉得像一部侦探小说一样。是一个以童年为“动机”,社交关系情景为“导...  

评分

有个别错别字,但总体来说,还好,还是比较能顺利地阅读完整本书。 整个故事的内容实际并不多,同时由于杜拉出于“报复”,而中途结束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治疗,所以从某种角度而言,是个不完整的治疗分析研究。 但总体而言,还是能让一窥弗洛伊德在歇斯底里的研究思路的。 ...

评分

注:本人不懂心理学,只是把此书当成一本小说看。 看过此书的最大的感触就是原来爱是一种病。杜拉的每一次发病我们都可以从影视作品或我们生活中找到对应,但是到了佛先生这里,这些恋爱过程中很常见的事(逃避,掩饰、嫉妒,猜测,自责以及对他人的谴责)都变成促使杜拉发病的...  

评分

提升b格的利器,这个版本尤其难得的是德文直译,译者又是德国相关专业的学者,比市面英文转译的版本不知高到哪里去了。问了下出版届的朋友,果然挺有来头,底本是18 卷本《弗洛伊德全集》,由弗洛伊德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主编 ,是现有最为完整的弗洛伊德文集,简...  

评分

看佛洛依德分析完了少女杜拉之后 我也能来做分析了 当有病的时候是因为你爱一个人没有得到实现 而你爱他的原因是你在抗拒对另一个人的爱 而你爱这另一个人是你转移了对另另一个人的爱 以此类推。。。尽可能组合。。。 而所有这些爱后面的推动力是力比多 性欲 少女杜拉的毛病常...  

用户评价

评分

挺神奇的 人的梦境甚至一些病症能受到自己潜意识的影响 比较学术的书

评分

挺短的 就是弗洛伊德居然都蒙对了

评分

大师如此敏感而居然没疯,说明他可能猜的对

评分

大师如此敏感而居然没疯,说明他可能猜的对

评分

我向来质疑《莫格街凶杀案》里杜宾猜他朋友的脑回路的故事是不会在现实里发生的。毕竟,杜宾怎么知道朋友的知识储备里有没有和他同样的反射点。朋友的举动无意之间透露出来的信息很有可能只是巧合。 而弗洛伊德就很烦了,他弄了一大堆的信息试图论证少女各种行为背后的意义,然后告诉你很有可能是潜意识作祟。正主都没意识到的东西,被他这样一论证,就变得好像只有这一种解释说得通了。 为什么所有的行为都要说得通?!人与人之间流动的模糊的状态,用言语一分析就容易变成结论,明明是一说即错的状态,弗洛伊德怎么能那么自以为是! 少女杜拉最后不辞而别了,干得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