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1867-1916)
日本近代最重要的文学家,本名夏目金之助。夏目漱石出身东京官吏之家,幼年起学习汉学,后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英语专业,赴英留学后,在东京大学教授英国文学。夏目漱石兼具东西文化素养,早期致力于俳句的创作,后开始创作小说,代表作有《我是猫》《哥儿》《三四郎》《后来的事》《门》《心》《明暗》等。夏目漱石的小说多以细腻的心理分析,刻画了日本近代信奉个人主义的知识分子在伦理观、宗教观、自然观上的探索,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百分百真实的夏目漱石
“则天去私”思想形成
不囿于时世偏见之正直
不畏惧病痛之砥砺意志
-
《漱石日记》收录了夏目漱石一生几个最重要的时间节点,记录了漱石毫无保留的所思所想,以及对他生涯深具影响的桩桩件件,直至生命最后时刻。包括“伦敦留学日记”“《后来的事》日记”“满韩纪行日记”“修善寺大患日记”“明治的终焉日记”“大正三年家庭日记”“大正五年最终日记”。陈德文先生倾情翻译,最大程度还原明治时代一代大文豪夏目漱石的一生掠影。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印象最深的是在修善寺沉疴之中仍不断念叨着饼干、冰淇淋……有难掩的可爱与生的力量,和后面再病重不同,尚有明亮。
评分读日记,知其人
评分无论研究夏目漱石的个人经历,还是理解他的文学作品,这本日记都是很有用的材料。在伦敦留学期间,夏目虽还不是职业作家,但从简要的日常记述中就足见作家一贯的品格——不卑不亢、特立独行。夏目漱石的小说永远存在一个社会观察家的视角,故事中的知识分子对个人境遇和社会现状的思考在日记里也有所体现;同样,以淡泊的学者为中心的知识分子群落也与现实无二,在《后来的事》日记部分,各路友人或门生往来不绝,各式社交活动从未间断,他仍能两月余写完一部长篇,可见创作速度之快。另外,肠胃病是困扰夏目漱石一生的顽疾,逢出门远行,必肠胃不适,在“修善寺大患日记”部分,他一度生命垂危,日记交由妻子代写,读来好似患者病历,夏目常于日记中作诗,漫长的康复过程更是多产佳句,“万事休时一息回,余生岂忍比残灰”,苦闷与倔强都表现出来了~
评分2020381“我问下女今日几号,回答说多半是十四号,又说不太清楚。好自在也。”
评分我喜欢前半,家庭琐事实在不知如何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