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之思(第3版)

社会学之思(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英]齐格蒙特·鲍曼
出品人:梯
页数:336
译者:李康
出版时间:2020-4
价格:6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17496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社会理论
  • 齐格蒙·鲍曼
  • 鲍曼
  • 李康
  • 日常生活
  • 理论
  • 2020
  • 社会学
  • 思辨
  • 理论
  • 经典
  • 学术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社会问题
  • 文化
  • 现代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不依时间线性梳理,不按名家逐位清点,而是围绕既渗透日常生活、又塑造学科品格的一些核心概念,探究构筑我们世界观的潜在假设与默含期待,堪称入门上选。本次修订的第三版,全面回应第二版刊行以来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气候变迁、不平等持续恶化、社交媒体的角色日益重要之类趋势,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亲密关系、共同体、消费观念、伦理、社会认同等方面的生活世界。

我们就此邀请读者,通过本书戴上“社会学之镜”,重启日常生活的历险,去发现那些习焉不察的风景、事件与问题。

这部如今已成经典的作品推出新版,全面考察那些重要的当代议题,它们引导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影响我们如何看待自身及彼此,并对社会加以组织。我不仅会向社会学家与社会科学家推荐此书,并且会介绍给任何力求理解我们如何能把生活过得更好的人。

——贝弗·斯克格斯(Bev Skeggs),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齐格蒙特· 鲍曼是现代社会学最具创造力与洞见的声音之一。他对社会学思维的引介依然是一部富有魅力、发人深思的导引,教人如何经由社会学之镜,去看待世界,看待人的生活。蒂姆· 梅以其精湛的工作更新了鲍曼,增添了自己的洞见。没有哪一位社会学学生不会从本书中有所获益。

——克雷格·卡尔霍恩(Craig Calhoun),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

作者简介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 1925—2017)

社会学家、哲学家,生于波兰,曾任华沙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利兹大学终身教授。著有《现代性与大屠杀》《现代性与矛盾》《后现代性及其不满》《立法者与阐释者》《流动的现代性》《怀旧的乌托邦》等。

蒂姆 ·梅(Tim May)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社会科学方法论教授,著有《反身性基本指南》《城市与知识经济:前景、政治与可能》《社会研究的议题、方法与过程》等。

译者简介

李康

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教学卓越奖获得者。曾于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分别访学一年。在西方社会学理论、文化社会学、历史社会学方面完成译著近30部,1400余万字。

目录信息

第二版序
第三版序
致谢
引论:精心打磨社会学之镜
第一编 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与理解
第一章 与他人一起并通过他人来理解自身
第二章 维持我们的生活
第三章 社会纽带:谈论"你们"与"我们"
第二编 选择、背景与挑战
第四章 价值、权力与选择
第五章 馈赠、交换与亲密关系
第六章 身体、性相与健康
第七章 空间、时间与社会动态机制
第八章 文化、自然与地域/领土
第九章 消费、技术与生活方式
第三编 回顾与前瞻
第十章 社会学之镜:回顾与前瞻
思考题与拓展阅读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要有一种适合、平衡和规律,才能使社会关系协调,才有社会运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如果一旦失去适合、平衡和规律,就会出现社会问题。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等人总结了40年代以来的社会问题研究,提出社会问题应包括3个方面的含义:社会期望或愿望的事物安排...  

评分

评分

书内容其实很不错,但是这几个翻译实在太烂了。前后明显是多人翻译拼凑,越到后面翻译越烂,一看就知道肯定是机器翻译再加一点人工干预搞出来的东西!

评分

其实人家鲍曼写的蛮用心的,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介绍社会学常识,但是被翻译给搞烂了。 200多页的一本书,竟然4个人翻译。不知道他们4个翻译的分工是怎样的。 第一章翻译得还不错,看着不费劲。但第二章实在读不进去了,译得让人心情烦躁。翻翻后面吧,第九章开头竟然“...  

评分

不同于其他社会学教材中以社会变迁和社会制度为中心议题的写作手法,也与吉登斯《社会学》中采用批判视角观察社会有所不同,本书作者更多关注的是我们与他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此来思考社会如何塑造出自我,可以简单地说,这既是一份个人社会生活指南,也是一封反思个人社...  

用户评价

评分

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在最后关于社会学如何不被“逆练”的反思。保卫生活的暧昧性,守护激流中的回旋。

评分

一门理解的艺术,坚守生活的暧昧。别忘了版权页那些幕后人的努力。

评分

新版,后部分反复提醒社会学要如何才不被“逆练”,真是令人感慨…

评分

重要的是“为什么”,而不是“为了谁”。社会学的思考方式需要习惯于对自己想法的不适应与对既定秩序的不服从,要做的是解释现象而不是批判现象,持有批判的立场本身就意味着强化固有观念,与其批判不如多问几个为什么。

评分

害,跟第二版相比,我甚至觉得它是本新书!啥也不说了,买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