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哲学(第一辑)

未来哲学(第一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孙周兴
出品人:
页数:245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0
价格:54.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0179102
丛书系列:未来哲学丛书
图书标签:
  • 哲学
  • 孙周兴
  • S孙周兴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中国哲学
  • =B
  • 2081
  • 未来哲学
  • 哲学思考
  • 科技与人类
  • 人工智能
  • 存在主义
  • 社会变革
  • 伦理探讨
  • 未来社会
  • 意识研究
  • 人类命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内容主体是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和本有哲学院举办的首届“未来哲学论坛”的六个报告及相关论文、访谈。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技术与人类未来”,邀请了著名法国哲学家斯蒂格勒、德国著名哲学家、波恩大学哲学系加布里尔教授、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赵汀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陈嘉映教授等六位名家做了相关报告。书的具体内容如下: 主题报告 1.(法)贝尔纳·斯蒂格勒:人类世中的人工愚蠢和人工智能 2.赵汀阳:未来的合法限度 3.陈嘉映:现代技术与终端知 4.(美)康思塔·泰齐迪:语言代码创新 5.孙周兴:现代技术与人类未来 6.(德)马库斯·加布里尔:数码化革命 专题论文 7.陆兴华:为了知识和工作的未来——一种本有哲学的愿景 8.杭春晓:奢侈品考古报告 9.余明锋:资本-技术-科学的三位一体结构 访谈和报道 10.沈大园:哲学,不能总是迟到 11.李召:现代弗兰肯斯坦——基因编辑婴儿与未来哲学之思 12.孙周兴:自然人类技术化的限度何在?

作者简介

孙周兴,1963年生,绍兴会稽人。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学系,获理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1999-2001年在德国从事洪堡基金课题研究;2002年起任同济大学教授;现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同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欧洲思想文化研究院院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艺术哲学、技术哲学等。主要著作有《语言存在论》《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后哲学的哲学问题》《存在与超越》《以创造抵御平庸》《未来哲学序曲》《一只革命的手》等。主编有:“尼采著作全集”(14卷)“海德格尔文集”(40卷)“欧洲文化丛书”“未来艺术丛书”“未来哲学丛书”等。主要译作有:《海德格尔选集》《尼采三书》《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林中路》《路标》《尼采》《哲学论稿》《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等。

目录信息

前言
未来是难以言说的(孙周兴)

主题报告
1、(法)贝尔纳·斯蒂格勒:人类世中的人工愚蠢和人工智能(陆兴华译)
2、赵汀阳:未来的合法限度
3、陈嘉映:现代技术与终端感知
4、(美)康思塔·泰齐迪:语言代码创新(袁晓丹译)
5、孙周兴:现代技术与人类未来
6、(德)马库斯·加布里尔:数码化革命(余明锋译)

专题论文
7、陆兴华:为了知识和工作的未来——一种本有哲学的愿景
8、杭春晓:奢侈品考古报告
9、余明锋:资本-技术-科学的三位一体结构

访谈和报道
10、沈大园:哲学,不能总是迟到
11、李召:现代弗兰肯斯坦——基因编辑婴儿与未来哲学之思
12、孙周兴:自然人类技术化的限度何在?

编后记

试读章节:(可选项)
海德格尔对技术的思考始于1930年代中期,当时欧洲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特别是在他1936-1938年间完成的《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1989年出版)中,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以及相关课题作了极有深度的思索。战争结束后,海德格尔于1953年做了一个题为《技术的追问》的演讲,他在其中讲道:“对人类的威胁不只来自可能有致命作用的技术机械和装置。真正的威胁已经在人类的本质处触动了人类。集置(Gestell)之统治地位咄咄逼人,带着一种可能性,即:人类或许已经不得逗留于一种更为原始的解蔽之中,从而去经验一种更原初的真理的呼声了。”
今天回头看海德格尔的这个说法,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远见卓识。海德格尔分明看到了我们上面所讨论的自然人类文明向技术人类文明的过渡(断裂),他所谓的“更为原始的解蔽”和“更原初的真理”之类,无疑是指自然人类文化世界的建立和构造。由于现代技术的“集置”作用,自然人类的精神系统和生活世界已经或者正在瓦解和崩溃。在更早些时候(1936-1946年),海德格尔在题为《形而上学之克服》的笔记中甚至预言了今天的基因工程:“对超人而言,本能是一个必需的特性。这意思就是说:从形而上学上来理解,末人归属于超人;但却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即:恰恰任何形式的动物性都完全被计算和规划(健康指导、培育)战胜了。因为人是最重要的原料,所以就可以预期,基于今天的化学研究,人们终有一天将建造用于人力资源的人工繁殖的工厂。”如此说来,尼采所谓的“末人”和“超人”是最后的自然人与未来的技术人(智能机器人)么?
我们知道,尼采对“超人”(Übermensch)的规定和呼声是:“超人乃是大地的意义……我的兄弟们,忠实于大地吧!”“超人”的方向不是应该绝然向上吗?不,“向上超越”是作为自然人类精神表达方式的超验宗教的超越方式,是信宗教、迷道德的自然人类的方式,是需要被克服的“末人”(“最后之人”)方式。“超人”是对以往人类(“末人”)的克服,但尼采又赋予“超人”以“大地性”即“自然性”的意义。由此可见,尼采已经天才地预见到了自然人类向技术人类过渡或者说从“末人”向“超人”过渡的核心命题,即“超人”身上的自然性与技术性的二重性。“末人”将通过计算和规划而被克服,而“超人”将通过“忠实于大地”而成就自己。若然,我们简直可以把尼采的“超人”视为“未来人”。
尼采哪里可能知道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机器人和基因工程?那么,尼采为何具有如此高明的“未来之眼”?我们总是强调“历史感”或者说“历史之眼”,这当然没错,所谓“温故知新”,没有“历史之眼”何来“未来之眼”?但就“人类世”意义上的人类历史断裂来说,我们今天恐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调“未来之眼”。也许恰恰是在这个意义上,尼采晚年笔记中不断出现一个新提法,即“未来哲学”。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个人来说,没讲什么新东西,或许标题改为《技术哲学》会更好,但是未来不只有科技。

评分

对于我个人来说,没讲什么新东西,或许标题改为《技术哲学》会更好,但是未来不只有科技。

评分

对于我个人来说,没讲什么新东西,或许标题改为《技术哲学》会更好,但是未来不只有科技。

评分

对于我个人来说,没讲什么新东西,或许标题改为《技术哲学》会更好,但是未来不只有科技。

评分

对于我个人来说,没讲什么新东西,或许标题改为《技术哲学》会更好,但是未来不只有科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