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十九讲

中国哲学十九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牟宗三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20-3
价格:45.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22115873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哲学
  • 中国
  • 牟宗三
  • 未知
  • 0.哲学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新儒家
  • 义理
  • 中国哲学
  • 哲学史
  • 经典著作
  • 思想启蒙
  • 文化传承
  • 儒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伦理学
  • 智慧人生
  • 学术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牟宗三,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海外新儒学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哲学大家刘述先曾说,牟宗三在当代中国哲学的地位比之于康德在西方哲学的地位。

《中国哲学十九讲》为牟宗三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十九讲,大体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中国哲学的特殊性问题、先秦诸子的起源及系统、魏晋玄理的内容及价值、佛教的哲学问题、宋明儒学等。书中所讲,关系到中国哲学的系统格局与义理综述。书中厘清的问题,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启发性。

作者简介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海外新儒学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华西大学、金陵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东海大学、台湾大学、中国文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教授。1987年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

他毕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国文化的世界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有《历史哲学》《道德的理想主义》《中国哲学十九讲》《才性与玄理》《心体与性体》《佛性与般若》《圆善论》《名家与荀子》等主要著作,并有《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康德判断力之批判》等三部译作。

目录信息

第一讲 中国哲学之特殊性问题 1
第二讲 两种真理以及其普遍性之不同 16
第三讲 中国哲学之重点以及先秦诸子之起源问题 39
第四讲 儒家系统之性格 60
第五讲 道家玄理之性格 76
第六讲 玄理系统之性格──纵贯横讲 96
第七讲 道之“作用的表象” 111
第八讲 法家之兴起及其事业 137
第九讲 法家所开出的政治格局之意义 154
第十讲 先秦名家之性格及其内容之概述 173
第十一讲 魏晋玄学的主要课题以及玄理之内容与价值 191
第十二讲 略说魏晋梁朝非主流的思想并略论佛教“缘起性空”一义所牵连到的诸哲学理境与问题 208
第十三讲 二谛与三性:如何安排科学知识?是不是主观主义? 226
第十四讲 《大乘起信论》之“一心开二门” 241
第十五讲 佛教中圆教的意义 267
第十六讲 分别说与非分别说以及“表达圆教”之模式 283
第十七讲 圆教与圆善 315
第十八讲 宋明儒学概述 334
第十九讲 纵贯系统的圆熟 36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由于读这本书之前对于中国哲学的了解基本等于零(会背些名家名句肯定不能算是什么像样的了解),我觉得把这本书作为我了解中国哲学的开端貌似不太合适,因为这本书的某些章节真的很难读,超过我所读的关于西方哲学的任何一本。我总觉得这不全是背景知识的问题,而是我...  

评分

由于读这本书之前对于中国哲学的了解基本等于零(会背些名家名句肯定不能算是什么像样的了解),我觉得把这本书作为我了解中国哲学的开端貌似不太合适,因为这本书的某些章节真的很难读,超过我所读的关于西方哲学的任何一本。我总觉得这不全是背景知识的问题,而是我...  

评分

评分

第一讲 讲历史,一定要道德判断和历史判断两者都有。什么是历史必然?我们说的历史是指民族国家的历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具有精神发展的人。那么历史的必然性国家民族走的每一步路都是由这个民众的集体精神决定的,也就是由这个国家的哲学观价值观世界观推动...  

用户评价

评分

大师手笔不同凡响,果然讲学式的文体才是最适合哲学的,哲学的本质便是精神活动的高度总结和表达吧。可以看出作者真正做到学贯中西,方法论的完美融合使阅读有酣畅淋漓之感,不过需要读者具有一定中西哲学基础

评分

在中国「发现」哲学,作为在西方中心主义的普世语境中拒绝中国文化的客体地位的一种努力,无论其内在结构中有怎样致命的缺陷,都将在我们这些汉语文化的「遗民」中引起经久的敬意。——杨立华

评分

对中国哲学有了新的认识,可以用西方哲学的方法分析中国哲学,但是不能用西方哲学的标尺来衡量中国哲学,毕竟历史成因不一样。牟宗三确实博学,功底深厚,信手拈来,但是有些车轱辘话,有点啰嗦,还有很多专有名词很头疼。

评分

自身能力还不够去完全看懂这本书,放一放,不读也罢。一些有意思的观点有: >> 中国文化在开端处的着眼点在生命,因为重视生命、关心自己的生命,所以重德 >> 中国人为什么重视德行而不用知识的态度讲呢?因为中国人一开始就是关心自己的生命,他根本从头就是从实践上来关心的 >> 西方人始终不看自己,专门祈祷上帝,这是东西文化一个基本态度不同的分歧点 >> 了解儒、墨、道、法四家对周文所抱持的态度,这才是了解诸子兴起的原因,这种了解才是本质的了解。

评分

自身能力还不够去完全看懂这本书,放一放,不读也罢。一些有意思的观点有: >> 中国文化在开端处的着眼点在生命,因为重视生命、关心自己的生命,所以重德 >> 中国人为什么重视德行而不用知识的态度讲呢?因为中国人一开始就是关心自己的生命,他根本从头就是从实践上来关心的 >> 西方人始终不看自己,专门祈祷上帝,这是东西文化一个基本态度不同的分歧点 >> 了解儒、墨、道、法四家对周文所抱持的态度,这才是了解诸子兴起的原因,这种了解才是本质的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