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的诞生

世纪的诞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汪晖
出品人:
页数:495
译者:
出版时间:2020-6
价格:72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66800
丛书系列:20世纪的中国
图书标签:
  • 汪晖
  • 思想史
  • 近代史
  • 革命
  • 政治
  • 中国
  • 历史
  • 汪晖及其研究
  • 历史
  • 世纪
  • 诞生
  • 时代
  • 发展
  • 变革
  • 文明
  • 探索
  • 进程
  • 转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延续《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中最后一卷的问题意识,将“有关中国革命及其意识形态的历史分析”作为全书的研究宗旨,致力于将中国20世纪的思想和历史建构为思想的对象。全书共三部,主题分别为:第一部“世纪的诞生: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第二部“世纪的多重时间:帝国、革命与跨体系的运动”;第三部“世纪的绵延:重新政治化与齐物平等的哲学”,展现了他长期以来对“短20世纪”的中国从时间到空间、从历史到社会、从政治到信仰之巨变的宏大研究。

本书为第一部。开篇即开宗明义,对于“世纪”这一新时势概念的“诞生”和20世纪中国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宏阔又纵贯的阐释与分析,其余篇章主要聚焦于从“世纪诞生”时期的系统性断裂与置换、民族国家危机、“一战”与“亚洲觉醒”、五四启蒙运动、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结点中寻找“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探讨民族国家如何在传统帝制中艰难地脱胎而出,其间国家与政治、文化与政治、大众与政治,尤其是革命与政治之间上演了怎样的分合缠斗,又如何共同塑造了20世纪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独特面貌,诚如作者所说:“这是一个不断变革与革命的世纪;是激烈反对旧世界也激烈反对着自身的不断自我否定的世纪;也是将他者的历史纳入自身内部,同时将自身的历史置于全球范围内的世纪。‘短世纪’和‘漫长的革命’构成了20世纪中国最显著的特质。”

作者简介

汪晖,1959年生,江苏扬州人。曾就学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理论等。

目录信息

序 言
绪 论 作为思想对象的20 世纪中国
长世纪、欧洲世纪末与作为时势的世纪
短世纪的条件:帝国主义与太平洋时代
中国革命与短世纪的起点:
非均衡性与“薄弱环节”
空间革命、横向时间与置换的政治
多重时间与自我否定的政治:
作为异物的“20 世纪”
失败与胜利:斗争哲学的辩证法
第一章 世纪的诞生
20 世纪中国的历史位置
20 世纪已经存在
“世纪”概念、帝国主义与普遍历史的诞生
作为世纪前史的他者历史
对独特性的探索与对普遍性的重构
第二章 国家与政治
“亚洲的觉醒”时刻的革命与妥协
中国的短20 世纪:两个独特性
革命与连续性的创制
帝国与国家、北方与南方
民族自决与“落后的北方”
两种政治整合与革命:议会多党制、
行政集权与革命建国
第三章 文化与政治
“一战”、内战与“思想战”
“觉悟”的时代
从“文明冲突”到“文明调和”
洪宪帝制、政体危机与“新旧思想”问题
调和论与20 世纪新(旧)文明
第四章 科学与政治
现代中国思想中的“科学”概念
“分科之学”、实证方法与社会模型
格物致知与科学概念的理学根源
科学体制与科学的公理化
文明论战与知识领域的再分化
第五章 预言与危机(一)
中国现代历史中的“五四”启蒙运动
“五四”启蒙运动的态度的同一性
“五四”启蒙运动的意识危机
附论 什么是“五四”文化运动的政治?
——关于“五四”的答问
第六章 预言与危机(二)
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
如何思考革命及其“失败”?
民族自决权与中国革命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第七章 大众与政治
地方形式、方言土语与“民族形式”问题
作为“民族形式”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地方形式”概念的提出及其背景
“地方性”与“全国性”问题
方言问题与现代语言运动
“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否定之否定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篇目说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有一些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论述。但我一直以为很了解作者的去政治化概念,这次从反向仔细阅读了他对于政治化的定义,有耳目一新之感… 通过以平等作为伦理核心来改造一种本质是科学的、也即不提供超越性价值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作者认为的中国革命的特殊性;然而同时又保留了一种对革命的潜在批评(革命可能是一种对现代性内在矛盾的否定,也就是逃避了拉康意义上的焦虑)。很多精彩的春秋笔法:P

评分

有一些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论述。但我一直以为很了解作者的去政治化概念,这次从反向仔细阅读了他对于政治化的定义,有耳目一新之感… 通过以平等作为伦理核心来改造一种本质是科学的、也即不提供超越性价值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作者认为的中国革命的特殊性;然而同时又保留了一种对革命的潜在批评(革命可能是一种对现代性内在矛盾的否定,也就是逃避了拉康意义上的焦虑)。很多精彩的春秋笔法:P

评分

以“世纪”这一范畴统摄对二十世纪的思考,探讨这一概念背后的丰富历史意蕴。世纪并非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而是蕴含着能动力量的对新的时势的判断,它打破了孤立封闭的历史时空想象,而“将他者的历史、把整个外部的历史变成自己的历史,同时也将自己的历史置于全部历史的内部予以解释和指认。”在这一全新的共时性关系中,我们得以思考“空间革命”、帝国主义体系内部的非均衡性、反现代性的现代性等一系列问题。而政治整合、文化政治、人民战争、政党与阶级则是这一全新的“世纪”意识催生的四个核心思想命题。读罢感到汪晖构建宏大框架的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开阔性较之《去政治化的政治》确实又上升了一个档次,而更加扎实的史料搜集和实证分析则仍是有待完成的使命和任务。这一“世纪”留给我们的政治遗产仍需要仔细清理和挖掘。

评分

本书是由汪关于近现代中国思想史的论文按照时间顺序编排而成。看思想史确实费脑子,文中诸如“帝国主义”“南方北方”“五四启蒙”“民族自决”等主题都是发人深省的。还是得看慢点不然啥也记不住。

评分

有一些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论述。但我一直以为很了解作者的去政治化概念,这次从反向仔细阅读了他对于政治化的定义,有耳目一新之感… 通过以平等作为伦理核心来改造一种本质是科学的、也即不提供超越性价值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作者认为的中国革命的特殊性;然而同时又保留了一种对革命的潜在批评(革命可能是一种对现代性内在矛盾的否定,也就是逃避了拉康意义上的焦虑)。很多精彩的春秋笔法:P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