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原與延異

本原與延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硃剛
出品人:
頁數:339
译者:
出版時間:2019-11
價格:7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177061
叢書系列:中大哲學文庫
圖書標籤:
  • 現代哲學
  • 德裏達
  • 延異
  • *北京·商務印書館*
  • 哲學
  • 形而上學
  • 本體論
  • 存在主義
  • 差異哲學
  • 解構主義
  • 思辨哲學
  • 現代哲學
  • 西方哲學
  • 理論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早期德裏達最關切的哲學問題是本原問題。他對傳統形而上學的本原觀或本原形而上學的解構是引領其思想發展的一根主綫、一個“綱”。綱舉而目張,隻要把握這條主綫、這個綱,我們就會發現,號稱晦澀的德裏達,其實並不難懂,至少我們可以知道他討論和針對的是什麼問題。比如,他的那些幽靈般飄忽不定的術語:延異、蹤跡、替補等等,就都是針對本原問題而發,或者說是為瞭解構傳統形而上學的本原觀而提齣:延異是對本原的延異,或本原的自身延異;蹤跡是本原消逝後留下的蹤跡;替補是對本原的替代-補充,等等。同時,從這個角度入手,通過揭示本原與在場之間的同謀性,我們也將會更真切、更深入地理解德裏達為什麼會反對在場形而上學和語音中心論:因為在場形而上學和語音中心論正是傳統本原形而上學的兩種主要的錶現模式。但德裏達對傳統形而上學本原觀的解構卻並不必然走嚮取消本原的相對主義和虛無主義。相反,他對永恒在場、自身同一的傳統本原的解構,乃是為瞭給絕對未來的到來打開空間、留下可能。德裏達解構思想的主綫是對傳統形而上學本原觀的解構。

著者簡介

硃剛,1972年生,哲學博士。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以現象學、當代歐陸哲學、倫理學為主要研究領域。齣版專著有《本原與延異——德裏達對本原形而上學的解構》(上海人民齣版社,2006年)、《開端與未來——從現象學到解構》(商務印書館,2012年)、《多元與無端——列維納斯對西方哲學中一元開端論的解構》(江蘇人民齣版社,2016年);譯著有《論精神——海德格爾與問題》(德裏達著,上海譯文齣版社,2008年初版,2014年再版)、《總體與無限:論外在性》(列維納斯著,北京大學齣版社,2016年)。

圖書目錄

目錄:
導 言..........................................................................1
一、德裏達其人其學 ............................................................1
二、德裏達的研究現狀及本書的研究目的 ..........................................5
三、在現象學與結構主義之間和之前
——德裏達的思想資源及其位置 ................................................10
四、對本原問題的解構
——德裏達的“一以貫之”之“道” ...........................................19
五、本原問題與西方傳統形而上學 ...............................................25
六、本原與延異
——德裏達的解構策略及其意義 ...............................................35
七、本書的寫作方式與結構 .....................................................41
第一部分 本原與延異
——德裏達對鬍塞爾現象學中本原 替補結構的解構
引 言........................................................................47
第一章 諸種符號之前的符號
—被鬍塞爾擱置瞭的一般符號問題 .............................................54
一、“本質性的區分”及其意義 .................................................54
二、德裏達的問題:在“指嚮”與“指示”區分之前的本源的
“顯示” .................................................................57
三、鬍塞爾對素樸存在論的突破以及德裏達的再突破 ...............................60
四、錶達與指號在交往話語中的交織 .............................................64
五、獨白的對話性
——錶達與指號在獨白中的交織(一) .........................................69
六、獨白的生産性
——錶達與指號在獨白中的交織(二) .........................................74
七、符號的顯示
——指示與指嚮之間的本質統一 ...............................................78
第二章 同一與重復
——符號與觀念同一性的本原 .................................................82
一、各種再現之前的重復 .......................................................82
二、符號:本源的重復結構 .....................................................84
三、重復與同一 ...............................................................87
四、實在與想象 ...............................................................89
五、觀念性的同一性:重復與存在 ...............................................93
第三章 本原與重復
——德裏達對鬍塞爾內時間意識本原觀的解構 ...................................99
一、“本原問題”釋義 .........................................................100
二、原印象:內時間意識的本原 .................................................102
三、滯留:本源的重復 .........................................................111
四、重復的蹤跡:非本源的“本原” .............................................118
第二部分 原文字——從替補到本原
引 言..........................................................................129
第一章 聲音中心論與在場形而上學................................................132
一、話語與存在 ................................................................132
二、現象學的聲音與觀念性
——聲音與在場的同謀(一) ..................................................134
三、言說的“自聽—自說”結構
——聲音與在場的同謀(二) ..................................................140
第二章 文字與本原
——德裏達的“文字學”與傳統形而上學 ........................................146
一、對本原的解構
——德裏達“文字學”的“哲學”意義 ..........................................146
二、“自聽—自說”中的純粹差異與延異
——對聲音內在性的解構 ......................................................150
三、語言的本質:差異係統 ......................................................155
四、差異的延異化:德裏達對索緒爾語言學的解構 ..................................157
五、延異:作為“本原”的“原文字” ............................................161
六、文字:從替補到“本原” ....................................................164
第三章 文字:一種新的“替補”邏輯...............................................173
一、替補的經濟 .................................................................174
二、增添、補充與替代:替補的多重含義及其關係 ................................. 181
三、替補的悖論:威脅與拯救 ....................................................184
四、本原與替補之間:一個拓撲舞颱 ...............................................191
第三部分 存在與蹤跡
——德裏達對海德格爾的存在本原觀及傳統在場形而上學的解構
引言 德裏達與海德格爾的思想之緣.................................................201
第一章 從“存在與時間”到“時間與存在”
——海德格爾的尋“原”之路以及德裏達對它的解構 ...............................207
一、海德格爾的尋“原”之路 .....................................................207
二、解構的焦點:存在“與”時間(一) ...........................................215
三、解構的焦點:存在“與”時間(二) ...........................................220
第二章 德裏達對傳統存在論的再解構................................................230
一、海德格爾眼中的亞裏士多德的時間學說 .........................................230
二、亞裏士多德的時間難題及德裏達對它的改寫 ....................................233
三、存在即現在(在場):亞裏士多德時間難題的隱蔽前提 ..........................236
四、時間:純粹的感性形式
—從亞裏士多德到康德 ........................................................241
五、超越論想象力:時間的本原 ..................................................245
六、ama:本源的綜閤 ...........................................................250
七、本源的共—存 ..............................................................255
八、封閉的綫 ..................................................................258
第三章 在場與蹤跡
——德裏達對海德格爾存在本原觀的解構 ........................................261
一、海德格爾與在場形而上學 ....................................................261
二、蹤跡:對“在場—不在場”的絕對超齣 ........................................267
三、在場的蹤跡化 ..............................................................272
四、比存在還古老的延異 ........................................................277
第四部分 解構與西方形而上學的曆史命運
——德裏達解構的意義
一、劃界與越界
——德國古典形而上學及其對待本原的不同態度 ..................................288
二、本原問題:擺脫不掉的形而上學幽靈
——當代哲學麵對本原問題的尷尬 ..............................................302
三、來自他者與未來的“本原” ..................................................308
四、解構與未來形而上學的可能性 ................................................318
結 語..........................................................................322
跋.............................................................................324
參考文獻.......................................................................327
修訂版後記.....................................................................339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硃剛老師的博論。對德裏達前期思想的疏解非常精當,也可以作為幾部著作的導讀來看。

评分

硃剛老師的博論。對德裏達前期思想的疏解非常精當,也可以作為幾部著作的導讀來看。

评分

硃剛老師的博論。對德裏達前期思想的疏解非常精當,也可以作為幾部著作的導讀來看。

评分

是第一版的再版,內容沒有大的修改,我也非常同意他在書的結語說自己在這本書裏並沒有把德裏達歸到後現代主義和解構主義的做法 最齣彩的部分是對《聲音與現象》的分析以及最後一章中對康德和德裏達的比較

评分

是第一版的再版,內容沒有大的修改,我也非常同意他在書的結語說自己在這本書裏並沒有把德裏達歸到後現代主義和解構主義的做法 最齣彩的部分是對《聲音與現象》的分析以及最後一章中對康德和德裏達的比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