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歷史地理考辨(上)

秦漢歷史地理考辨(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作者:周運中
出品人:
页数:181
译者:
出版时间:2019-9
价格: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986485896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周運中
  • 秦漢史
  • 歷史地理
  • 考证
  • 秦汉
  • 地理
  • 历史
  • 秦汉史
  • 历史地理
  • 秦汉史
  • 考辨
  • 史学
  • 地理学
  • 古籍
  • 中国历史
  • 学术研究
  • 历史研究
  • 文献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考证秦汉地理诸多问题,高阙在狼山,阴山北假中在今固阳。西河郡西北界在黄河之西,上郡西北界在今鄂托克前旗。巨鹿之战关键地点棘浦是今鸡泽县的鸡丘,刘邦入汉中的褒中误为蚀中,垓下在今灵璧县南,湖阳即固陵,假密即高密,百二是一百二十的简称。古盱眙在今县东北25里,张楚是楚方言的大楚,海昏源自海气昏,临淮海贼源自古长江口北的长洲。犍为郡最早治所鄨县在今桐梓,又西迁南广、僰道。五尺道在今邛崃、汉源间,不在宜宾、昭通间。夜郎国在今黔西南,是越人建立。陆梁是越语的河谷平地,秦军在岭南最早是沿河谷推进。赵佗北侵服岭是符灵冈,在今富川、江永交界。长沙马王堆《地形图》南岭唯一缺口在此,未画今江永县西南的谢沐县,因为此县被赵佗占领。《驻军图》汉军集中在今江华县东,因为赵佗通过贺江北进,潇贺道是重要通道。西汉苍梧郡越过岭北的是谢沐、冯乘县,因为长期被南越占领。秦代象郡在今广西,前人未发现《淮南子》说秦南界在桂林郡。汉初的南海国在今梅江流域,内迁到赣南。西汉灭闽越的出发地梅岭在今浦城西北,白沙在今资溪东北,武林在今铅山南。东瓯内迁到江西,闽越则北迁到很多地方。本书重新考证秦三十六郡,汉武帝设刺史部在元封元年而非五年。

作者简介

周运中,男,1984年生于江苏滨海县。南京大学学士,复旦大学博士,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理事。曾任厦门大学助理教授、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著有《郑和下西洋新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中国南洋古代交通史》(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中国文明起源新考》(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5年)、《正说台湾古史》(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滨海史考》(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等,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录信息

上册
前言 1
西北篇
高阙、阴山北假中与西汉河套诸城考 11
西汉西河、北地、上郡西北边界考 43
巨鹿之战地理再考 57
刘邦入汉中的杜、蚀中道考 67
中原篇
刘邦的历史文化地理背景分析 73
刘邦歌的是哪一场大风? 83
楚汉决战之垓下在今灵璧县考 89
从楚汉之际浙江王再评项羽自刎 107
高密为何称假密? 113
释秦得百二、齐得十二 117
盱眙古县考兼论古县方位考证法 121
汉代徐部诸县位置新考 133
吴楚篇
北京大学藏秦简中的楚地考 147
从方言看张楚即大楚 157
从古代文学中的湖海气昏看海昏 161
居延汉简新莽临淮海贼考 165
汉代吴楚诸县位置新考 177
下册
西南篇
犍为郡三道三治转移过程新考 185
秦代五尺道在今邛崃、汉源间新考 195
夜郎国在今黔西南考 207
汉代云南地名新考 215
岭南篇
陆梁地是越语的河谷平地 227
秦攻百越路线与岭南置郡考 239
赵佗北侵服岭与马王堆军事地图 259
秦汉岭南县城位置新考 269
秦代象郡在今广西新证 283
汉代南海国位置考 299
西汉灭闽越路线新考 315
西汉东瓯、闽越内迁地域差异 329
综合篇
秦朝三十六郡再考 341
两汉州制再考 381
后记 38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是作者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汇集,作者在前言强调,江苏方言、文化、经济基础造就了乾嘉学派的顶峰扬州学派,南京大学历史系有重视朴学的传统,又因韩儒林等学者而得到加强。语言文字学是考据学的基石,清代学者一直使用多重证据法而非二重证据法,王国维不过是提醒当时学人重视新出土材料,不料致使现在很多人误以为考据学就是二重证据法,其实考据学必须是结合语言文字、版本目录、文物考古及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多重证据法。当代中国史学的遗憾是北方很多学者重视上古史但不通考据学的入门之术古音,南方很多学者熟悉古音但不喜欢研究上古史,考据学需要贯通古今南北、贯通东西学科。

评分

本书是作者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汇集,作者在前言强调,江苏方言、文化、经济基础造就了乾嘉学派的顶峰扬州学派,南京大学历史系有重视朴学的传统,又因韩儒林等学者而得到加强。语言文字学是考据学的基石,清代学者一直使用多重证据法而非二重证据法,王国维不过是提醒当时学人重视新出土材料,不料致使现在很多人误以为考据学就是二重证据法,其实考据学必须是结合语言文字、版本目录、文物考古及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多重证据法。当代中国史学的遗憾是北方很多学者重视上古史但不通考据学的入门之术古音,南方很多学者熟悉古音但不喜欢研究上古史,考据学需要贯通古今南北、贯通东西学科。

评分

本书是作者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汇集,作者在前言强调,江苏方言、文化、经济基础造就了乾嘉学派的顶峰扬州学派,南京大学历史系有重视朴学的传统,又因韩儒林等学者而得到加强。语言文字学是考据学的基石,清代学者一直使用多重证据法而非二重证据法,王国维不过是提醒当时学人重视新出土材料,不料致使现在很多人误以为考据学就是二重证据法,其实考据学必须是结合语言文字、版本目录、文物考古及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多重证据法。当代中国史学的遗憾是北方很多学者重视上古史但不通考据学的入门之术古音,南方很多学者熟悉古音但不喜欢研究上古史,考据学需要贯通古今南北、贯通东西学科。

评分

本书是作者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汇集,作者在前言强调,江苏方言、文化、经济基础造就了乾嘉学派的顶峰扬州学派,南京大学历史系有重视朴学的传统,又因韩儒林等学者而得到加强。语言文字学是考据学的基石,清代学者一直使用多重证据法而非二重证据法,王国维不过是提醒当时学人重视新出土材料,不料致使现在很多人误以为考据学就是二重证据法,其实考据学必须是结合语言文字、版本目录、文物考古及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多重证据法。当代中国史学的遗憾是北方很多学者重视上古史但不通考据学的入门之术古音,南方很多学者熟悉古音但不喜欢研究上古史,考据学需要贯通古今南北、贯通东西学科。

评分

本书是作者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汇集,作者在前言强调,江苏方言、文化、经济基础造就了乾嘉学派的顶峰扬州学派,南京大学历史系有重视朴学的传统,又因韩儒林等学者而得到加强。语言文字学是考据学的基石,清代学者一直使用多重证据法而非二重证据法,王国维不过是提醒当时学人重视新出土材料,不料致使现在很多人误以为考据学就是二重证据法,其实考据学必须是结合语言文字、版本目录、文物考古及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多重证据法。当代中国史学的遗憾是北方很多学者重视上古史但不通考据学的入门之术古音,南方很多学者熟悉古音但不喜欢研究上古史,考据学需要贯通古今南北、贯通东西学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