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跡觸覺與心理

筆跡觸覺與心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遼寜大學齣版社
作者:柏榮剛
出品人:
頁數:284
译者:
出版時間:2019-10-1
價格:5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109677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筆跡心理學
  • 筆跡學
  • 心理學
  • 教育
  • 筆跡
  • 心理
  • 潛意識
  • 互聯網
  • 筆跡心理學
  • 心理學
  • 書寫心理學
  • 筆跡分析
  • 心理測量
  • 人格心理學
  • 手寫
  • 心理學研究
  • 行為分析
  • 筆跡與人格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屬於“筆跡學”和“個性心理學”範疇,是通過對筆跡分析人的個性心理等。

全書共分8章,分彆闡述瞭筆跡分析原理、四種思維方式、筆跡學與特質學說的關係、在教育中的應用、在IT領域的應用、筆跡感悟、筆跡與潛意識等。

---------------------------------

本書通過研究“筆跡綫條的觸覺特徵”入手,利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閤的研究方法,較為詳盡地解讀筆跡觸覺理論。筆跡觸覺理論不僅對“筆跡學”的發展做齣重大的貢獻,更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一個標誌性的裏程碑。

【教育】:筆跡觸覺理論為“教育和人力資源領域”提供瞭一種準確有效的人纔評價機製,破解瞭教育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即由於考試這種不完善的評價機製,導緻學生片麵地追逐分數和學曆,而忽略瞭人格的整體發展)。本書列舉瞭多種從筆跡中易於觀察的“能力”,便於老師和傢長從能力成長的角度培養孩子,有助於孩子人格的整體平衡發展。

---------------------------------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理想方式,它要求教師能夠準確地認識所有學生的個性和能力。但是按照傳統的溝通方式,如觀察、談話、調查等,需要付齣較高的時間與腦力成本。筆跡觸覺理論能夠幫助教師快速地認識學生的個性特點,準確深入地與學生溝通,取得學生的信任,低成本地實現因材施教。

---------------------------------

【心理學】:近年來,心理學對“教育和生活”指導不足。事實上,現代心理學包含瞭大量不同的內容和觀點,缺乏整體性的理論。筆跡觸覺理論具有完整和係統的人格模型,它能夠廣泛地解釋各種個性心理特徵,連接心理學中許多互相孤立的研究成果。在“筆跡—人格空間”中,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順暢,聯結更密切。並且,這種聯結可以用計算機進行運算。

---------------------------------

【潛意識】:自弗洛伊德時代以來,人們常以為潛意識是“夢和被壓抑的性欲”等看不見的心理活動。在筆跡觸覺理論裏,“潛意識”的定義包括瞭“習慣化的行為——性格”。通過筆跡,我們可以同時得到這三種評價“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客觀的社會評價”(事實上,很多人一輩子都沉浸在主觀的“自我評價”之中)。當潛意識層麵的信息進入意識之後,我們就能有意識地修正與完善自己的性格,開啓僅屬於個人的“知行閤一”之旅。

著者簡介

【馬鵬程個人簡介】

馬鵬程,男,1974年生,遼寜瀋陽人,師從筆跡觸覺理論創始人徐慶元先生,曾在多傢報刊媒體上發錶多篇筆跡學方麵的文章。

---------------------------------

【馬鵬程筆跡學著作】

1. 馬鵬程. 筆跡與心跡的感悟——探索字如其人的真諦[M]. 白山齣版社,2003.

2. 馬鵬程主編. 漢 字筆跡心理學——筆跡心理分析技術與應用[M]. 遼寜大學齣版社,2006-06.

3. 盧江虹,馬鵬程. 五角星趣味練字[M]. 遼寜教育電子音像齣版社,2010.

---------------------------------

【柏榮剛個人簡介】

柏榮剛,男,1980年生,遼寜遼陽人,本科和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現任北京林業大學信息學院講師。2010年起嚮馬鵬程學習筆跡觸覺理論,一直緻力於計算機與筆跡學交叉學科的研究。

圖書目錄

自 序 1
前 言 2
第1章 初識筆跡觸覺理論 1
1.1 緒論
1.1.1 筆跡學簡介與發展現狀
1.1.2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與貢獻
1.1.3 常見問題解答
1.2 筆跡綫條的觸覺特徵
1.2.1 什麼是“筆跡綫條的觸覺特徵”
1.2.2 比較筆跡特徵穩定性的實驗
1.2.3 如何選擇穩定的筆跡樣本
第2章 筆跡觸覺理論的空間模型 13
2.1 “筆跡—人格空間”模型
2.1.1 從一個簡單的例子開始
2.1.2 N個筆跡變量的定義
2.1.3 N維筆跡空間的概念
2.1.4 變量間的獨立性——沒有歧義的推理
2.2 狀態類變量——性格的基調
2.2.1 第1個變量:平均壓力
2.2.2 第2個變量:平均速度
2.2.3 五種典型的綫條——從一維到二維空間擴展
2.3 剛柔分析法——遞進式推理個性
2.4 連續變量與等級變量
2.4.1 人工判彆采用等級變量的原因
2.4.2 等級變量可能引入的思維誤區
2.5 統一類變量——性格的整閤程度
2.5.1 第3個變量:穩定
2.5.2 第4個變量:過渡
2.5.3 第5個變量:轉摺
2.6 時間類變量——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2.6.1 第6個變量:頭尾
2.6.2 第7個變量:階段變化
2.7 空間類變量——豐富的性格色彩
2.7.1 第8個變量:反差
2.7.2 第9個變量:量比
2.7.3 第10個變量:內外
2.8 綜閤案例
2.9 降低推理復雜度的方法
第3章 筆跡觸覺理論的思維方式 129
3.1 概述
3.1.1 同一綫條的多種心理含義
3.1.2 多種綫條的同一心理含義
3.1.3 筆跡與個性心理的相關性
3.2 陰陽思維與剛柔思維
3.2.1 抽象與具體
3.2.2 相聯與對立
3.2.3 剛柔相濟——把握教育的尺度
3.3 整體思維
3.3.1 整體思維與拆分思維——係統論與還原論
3.3.2 東、西方科學思維在筆跡學中的融閤
第4章 筆跡觸覺理論與特質學說 147
4.1 特質學說的概述
4.1.1 特質學說的曆史和發展
4.1.2 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和大五人格理論
4.1.3 特質學說的主要觀點
4.2 筆跡觸覺理論與特質學說的比較
4.2.1 筆跡觸覺理論和特質學說的相同點
4.2.2 “語言的模糊性”和“語言分布不均勻”的差異
4.2.3 “意識參與”的差異
4.2.4 “變量獨立性的含義”的差異
4.3 筆跡觸覺理論的信度與效度
4.3.1 信度
4.3.2 效度
4.3.3 提高效度——模糊語言的精確化
第5章 筆跡觸覺理論在教育中的應用 165
5.1 人纔評價機製的束縛與轉變
5.1.1 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齣傑齣人纔
5.1.2 不完善的人纔評價機製——考試
5.1.3 更完善的人纔評價機製——筆跡分析
5.2 從筆跡中評價能力
5.2.1 以能力為中心的教育
5.2.2 解析八種能力
5.2.3 注意力
5.2.4 邏輯思維能力
5.2.5 速度
5.2.6 應變與變通能力
5.2.7 心理承受能力
5.2.8 人際融閤能力
5.2.9 感知力
5.2.10 創造力
5.3 從筆跡中提高能力
5.3.1 練字的標準字體——楷體
5.3.2 五角星練字——提高書寫能力
5.3.3 珊瑚畫訓練——提高注意力
5.3.4 筆跡檔案——記錄心理成長軌跡
5.3.5 筆跡主動觸覺訓練——新鮮的觸覺體驗
第6章 計算機筆跡分析 225
6.1 手寫闆采集筆跡的實驗
6.1.1 書寫動作的力學分析
6.1.2 處理手寫闆采集的筆跡數據
6.1.3 驗證筆跡變量的獨立性
6.2 計算機筆跡分析的技術方案
6.2.1 計算機識彆筆跡變量
6.2.2 計算機推理個性特徵
6.3 筆跡學與第四次工業革命
6.3.1 筆跡學與IT技術融閤——新的行業
6.3.2 筆跡學與勞動力轉移——新的職業
第7章 筆跡感悟 237
7.1 用潛意識分析筆跡的境界——筆跡學與翻譯學
7.2 鍛煉筆跡分析思維的方法——無處不在的觸覺
第8章 筆跡案例 241
8.1 本章閱讀方法——循序漸進的學習
8.2 筆跡解析——39個詳細案例分析
參考文獻 270
附錄1 作者簡介
附錄2 水跡類型人格理論
附錄3 徐慶元筆跡學活動簡介
附錄4 各章“筆跡變量—特徵值”匯總
附錄5 筆跡學詩詞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一种新颖的笔迹学理论解读与实战,可以通过笔迹来分析人的性格,能力。 笔迹学领域里,一本可以快速上手并练习的好书。内容易理解,专业名词附有解释。 试了一下方法,确实好用。 本书从十个变量入手,可以分析出人的八种能力: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速度、应变与变通能力、心...  

評分

引用网上一篇文章 教育的最高目标,其实是培养一个“没病”的孩子。这不是反讽,而是陈述事实,可惜多数人成了“家长”之后,再也看不破这个道理。 “有病”的教育,是让孩子终其一生走不出他人的期待,迷失自我;而成功的教育,是让孩子从内在找到力量,过好自己的人生。 有时...

評分

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说,宇宙有十维空间。 中医理论中,八纲辩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加上六经,也是十个维度。 笔迹学中,压力,速度,稳定,过渡,转折,阶段变化,头尾,反差,量比,内外,也是十个维度。 一个复杂的系统,都要有多个维度,整体思维的难度就在...  

評分

引用网上一篇文章 教育的最高目标,其实是培养一个“没病”的孩子。这不是反讽,而是陈述事实,可惜多数人成了“家长”之后,再也看不破这个道理。 “有病”的教育,是让孩子终其一生走不出他人的期待,迷失自我;而成功的教育,是让孩子从内在找到力量,过好自己的人生。 有时...

評分

一种新颖的笔迹学理论解读与实战,可以通过笔迹来分析人的性格,能力。 笔迹学领域里,一本可以快速上手并练习的好书。内容易理解,专业名词附有解释。 试了一下方法,确实好用。 本书从十个变量入手,可以分析出人的八种能力: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速度、应变与变通能力、心...  

用戶評價

评分

筆跡學“心作”。全新的研究思路,便捷的操作手冊。

评分

目前世界上唯一有完整係統的筆跡學理論,跳齣瞭來自西方的特徵法,能運用於任何語言文字。 作者在細節上畫瞭不少心思,每張筆跡圖片都包含有原始和放大尺寸兩種字跡,原始尺寸是便於識彆的,放大尺寸保留瞭清楚的細節,而幾乎所有其他筆跡學的書,圖片尺寸任意放大,你根本不知道原來的字是多大的。 用計算機測量筆跡特徵,筆跡學從此邁入瞭科學化的時代。

评分

筆跡學“心作”。全新的研究思路,便捷的操作手冊。

评分

寫得很用心的一本書。 書中絕大多數圖片的內容都是一樣的,性格卻五彩紛呈,僅這一點就要花不少功夫。 所有圖片都是原始尺寸疊加放大尺寸,兼顧瞭原貌與細節。 多處配有計算機筆跡圖像,有助於深入的理解筆跡中的三維力。 大量案例縱橫交錯,互相聯係,邏輯嚴密,共同構建瞭一個筆跡人格空間的大網。 終於體會到前言所述,當走入這座有著無數寶藏的筆跡學的殿堂,真是令人驚嘆!

评分

值得推薦的一本筆跡學的新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