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1976

静安197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禹风
出品人:
页数:248
译者:
出版时间:2019-9
价格:49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5351302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上海
  • 文学
  • 七十年代
  • 小说
  • 海派
  • 情怀与腔调
  • 少年的你
  • 独特视角
  • 静安区
  • 历史
  • 上海
  • 1970年代
  • 老上海
  • 城市记忆
  • 旧时光
  • 社会变迁
  • 日常生活
  • 时代风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静安1976》以一年四季夏、秋、冬、春四个季节为章节结构,以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主人公葛小宝)的视角,描绘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落于尘土之中的上海里弄生活,以及主人公的自我成长。小说抓住江宁路房东朱家、前资本家房客武家、主人公小宝家、晓静家、音乐家一家以及弄堂里“拉三”马红娣一家的命运浮沉。在结尾处,主人公小宝看似毫无缘由地告别了他的童稚的初恋,让一辆铁皮火车告诉晓静:我们将全速向未知的将来前进……

小说以江宁路和陕西北路上两栋居民宅院当年小市民生活为蓝本,透过西康路小学几位男女小学生活泼的眼睛,观察了1976年上海中心城区独特的居民生涯;以丰富传神的诸多细节,质感还原出那个年代的市民脸谱。用少年的视角去切入一个政治运动频繁的时代,于时代空白页,填写逼真往昔。

《静安1976》凭借深厚生活体验及长时间对以往的反思,如陈年佳酿,试图重塑真实的七十年代。七十年代的静安上海,没有沉溺于运动,没有从属于文化,只有琐细和落在尘土里的生活本身。弄堂里会发生什么?弄堂里能发生什么?弄堂埋葬了只属于弄堂的人群,吐出了走向广阔未来的那些人……

小说语言风格清淡自持,于淡淡惆怅中铺陈故事,娓娓道来,带着恬淡自如的海上气派。

作者简介

禹风

上海人,出生于静安区。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后担当城市记者十余年,辞职欧游,获巴黎高等商学院硕士学位,后供职于跨国企业。亦为上海作协会员及PADl高阶潜水员。

自2015年起,其小说作品陆续发表于《当代》《人民文学》《十月》《花城》《山花》等文学刊物,亦常为《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文学选刊所选登。

作品《洋流》及《鳄鱼别墅》曾获评“上海作协2017及2018年度中篇小说”,《番石榴故事》获评“中国作协2017年度短篇小说”,《炮台少年》获“2018山花文学双年奖”,《梦潜》获“广州文艺2018都市小说双年展二等奖”。

长篇小说代表作为《静安1976》《巴黎飞鱼》及《圆舞浜黑蜀葵》。

《静安1976》曾以《静安那一年》之名刊登于2017年第六期《当代》杂志,从儿童视角还原了1976年的上海小市民生活,在动荡时代不动声色的转折点上,充满理想的八十年代已然在望……

目录信息

自序001
夏日
一、 外国人来了
二、 批斗大小爷叔
三、 红领巾和一封信
四、 情调绣花鞋
五、 朱伯伯要出征
六、 马红娣出风头
七、 一堆小人儿
八、 偷看女人淴浴
秋天
一、 谁没流眼泪
二、 房大谁来住
三、 暗夜老太婆
四、 多管闲事多吃屁
五、 偷吃梅龙镇
六、 白家有女初长成
七、 一家门团团圆圆
八、 混堂里碰到小爷叔
九、 让我们荡起双桨
冬季
一、 冬天里的暖炉子
二、 五斤狠六斤纪念结婚
三、 甜蜜蜜,她笑得甜蜜蜜
四、 红色娘子军
五、 溅到铁梯上的米粒子
六、 香得有点奇怪了
七、 弄堂里头捉拉三
八、 湖水温柔地浸没你倒影
春光
一、 抄去的永被抄去了
二、 音乐有时也虚伪
三、 哪种日子你开心
四、 胡先生又来了
五、 阿姐回来开全会
六、 砖头缝缝一只蟋蟀而已
七、 阿六头原来有良心
八、 最后还有些涟漪
九、 新天新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作者:榛子 《批斗大小爷叔》一章里交待了几组人物关系,包含了相当丰富的社会内容,了解从前的历史可以说是解读《静安1976》的钥匙,否则不要说外地读者,即便是涉事未深的年轻的上海读者,如果不了解上海的过去,也难以领会小说的真味。 葛小宝家居住的小楼,既不是上海的老...  

评分

作者:榛子 女人和都市是小说家挥霍不尽的资源。 《静安1976》里写了许多女性,“癞三[11]”马红娣是最完整、最具典型性的一个。在世俗看来“癞三”是轻贱的,淫邪的,她与职业妓女不同。新社会取缔了卖淫的妓女,却对“癞三”无可奈何。正因如此,“癞三”具有出人意料的杀伤...  

评分

评分

作者:榛子 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静安1976》是典型的成长小说,“让我们荡起双桨”便是那个年代少年成长环境的典型呈现。恰恰在这一章里,白晓静看到的向阳院斗“破鞋”的场面,实在不该与“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同时出现。 《静安1976》里少年的友情,是禹风用情最深之处...

评分

作者:榛子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上海霓虹最为黯淡的年代。外滩,南京路,淮海路,远东巴黎引以为傲的夜间霓虹不复再现,倒是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每临节庆长安街华灯辉煌。这反而更令人想起上海的霓虹,是他处的灯火难以替代,自有别一种魅力。 某段历史时期把上海...  

用户评价

评分

先说说收到的书,质感非常不错,包装完整,摸起来很舒服,没有什么臭味。其次再说说内容,开篇笔者字里行间透露着的那股文学气息以及细致的情节刻画就很抓人眼球,用词用字能让人感觉出深刻的文学功底,用词准确又不刻意,让人看着很是舒服,后续的故事情节也是缓缓道来,平实温馨,从日常中感悟时代的

评分

以丰富传神的诸多细节,质感还原出那个年代的市民脸谱。用少年的视角去切入一个政治运动频繁的时代,于时代空白页,填写逼真往昔。这本书真的很棒~写出了那个年代上海的生活气息~

评分

既有弄堂里的秘密、都市中的庸常,也有大时代的哀伤。道不尽的上海,因少年的单纯心思而更迷魅。

评分

既有弄堂里的秘密、都市中的庸常,也有大时代的哀伤。道不尽的上海,因少年的单纯心思而更迷魅。

评分

以丰富传神的诸多细节,质感还原出那个年代的市民脸谱。用少年的视角去切入一个政治运动频繁的时代,于时代空白页,填写逼真往昔。这本书真的很棒~写出了那个年代上海的生活气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