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友》画报与上海都市文化

《良友》画报与上海都市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果中
出品人:
页数:387
译者:
出版时间:2007-3
价格:2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81081685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上海
  • 良友
  • 媒介文化研究
  • 历史
  • 文化
  • 老照片
  • 出版
  • 都市主义
  • 良友画报
  • 上海都市文化
  • 民国文化
  • 视觉文化
  • 大众传媒
  • 城市生活
  • 社会变迁
  • 图像叙事
  • 近代史
  • 文化记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良友画报与上海都市文化》的作者吴果中,就是我回京后推荐给福强先生负责《良友八十年史》一书撰写事宜的作者。为这部计划中的书稿的撰写工作,她曾和《良友》事业机构的主席王立兴博士、总经理王惠洳女士有过多次接触,并拟出了相应的程序和计划。这一计划的执行,由于福强先生的突然逝世,宣告中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良友画报与上海都市文化》,则是她在取消了原定的《良友八十年史》的写作计划以后,进行的有关《良友》历史的一个侧面的个案研究。

我们之所以选择《良友》与“上海都市文化”作为研究的主题,是因为《良友》是现代都市文化的衍生物,同时也是上海都市文化的一个载体。她诞生于上海都市文化的土壤和氛围之中,又为上海都市文化的孕育、繁衍、滋生、汇聚、弘扬和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除了各时期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学、艺术以及人文地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之外,有关都市文化特别是上海都市文化的记录、描绘、演绎、报道和介绍,始终是《良友》绵延数十年经久不衰的一项中心内容。在《良友》所刊发的近40000幅图片中,和上海都市文化有关的内容始终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上海都市文化引领全国都市文化新潮流的时代,《良友》的这一个特点,也成为她能够深受公众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简介

吴果中,1969年出生,湖南安化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史论。

目录信息

绪论
一、个案研究与历史再现
二、都市文化:一个待界定的概念
三、相关研究述评
四、“社会文化史”概念的提出及意义分析
五、本书的理论体系、分析框架及方法
六、研究的限度
第一章 现代都市里的文化衍生物——《良友》画报的本体研究
一、《良友》画报面世的社会文化背景
1.《良友》画报诞生的政治文明因素
2.《良友》画报的物质保障因素
3.《良友》画报的受众消费需求因素
4.《良友》画报的报业文化市场与资源因素
二、《良友》画报主编及文学、艺术创作群体
三、《良友》画报经营与生存策略
1.《良友》画报的行业定位
2.《良友》画报的空间定位
3.《良友》画报的受众定位
4.多元文化冲突中的生存策略
第二章 都市文化语境中的空间生产——民国《良友》画报与上海
一、《良友》画报与中上层市民的都市空间
二、新闻时事:民族国家想象的都市空间
1.国共两党民族国家想象空间的营造与延伸
2.以华侨为参照的民族国家的现代性想象
3.世界主义背景下民族意识的建构
三、中西文化与艺术:高雅与世俗的都市空间
1.印刷出版文化:传媒科技的现代化建构
2.摄影文化:在现实与想象之间
3.漫画艺术:都市空间的多棱镜
四、名人·名媛·时装:梦幻与摩登的都市空间
1.社会名人空间
2.名媛明星的身体空间与现代性
3.时装的流行体系与现代性消费
五、广告:都市现代性消费文化空间
1.广告生产语境:“月份牌”与《申报》广告的合力作用
2.广而告知:《良友》画报广告的整体图景
3.现代性空间想象与建构:《良友》画报广告的传播手段与效能
六、街头文化:都市里的乡村与公共空间现代性的多元特质
……
第三章 中国新闻史上的开山之举——多维文化视域中的《良友》画报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论文参考。作者第一章对良友画报诞生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深入的剖析(令我联想到李楠写上海小报),从而为画报的经营、生存策略作扎实、可信的铺垫;第二章作者巧妙地以“空间”这一社会文化概念串联起画报触及的不同领域,较为完整地表现良友作为媒介的事实呈现与文化建构的关系;第三章将良友置于横纵向对比,最终对良友的历史文化地位进行评价。框架明晰,议论有深度,唯一有些缺憾的是,一些地方直接引用前人研究的观点,对话较少。

评分

一篇博士論文。

评分

侧重《良友》历史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是通过不同主题(如新闻事实、文化艺术、名人时尚、广告、城市环境等)对于《良友》整体性研究,注意到画报不同时期的风格转变,分析中也指出了个中差别,算是有粗有细吧。亮点在于着重对都市文化语境中的“空间”意涵的分析与阐释,以及《良友》定位中上阶层读者,其影响范围的“上移”与“下移”。该书的主要态度还是肯定《良友》在中国新闻史(当然也包括出版史,或者干脆说是在传播领域)中的意义与价值,总的来说,成熟后的《良友》是一本有态度的大众文化刊物,是在“引导”人们(主要还是知识分子和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中上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评分

一篇博士論文。

评分

论文参考。作者第一章对良友画报诞生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深入的剖析(令我联想到李楠写上海小报),从而为画报的经营、生存策略作扎实、可信的铺垫;第二章作者巧妙地以“空间”这一社会文化概念串联起画报触及的不同领域,较为完整地表现良友作为媒介的事实呈现与文化建构的关系;第三章将良友置于横纵向对比,最终对良友的历史文化地位进行评价。框架明晰,议论有深度,唯一有些缺憾的是,一些地方直接引用前人研究的观点,对话较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