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來信

廣州來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廣東人民齣版社
作者:[英]格雷夫人 (Mrs. Gray)
出品人:
頁數:288
译者:鄒秀英
出版時間:2019-11
價格:49.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218138749
叢書系列:遺落在西方的廣州記憶
圖書標籤:
  • 書信
  • 曆史與記憶
  • 曆史
  • 格雷夫人
  • 英國文學
  • 城市
  • 社會
  • 晚清
  • 廣州
  • 來信
  • 地方誌
  • 城市記憶
  • 生活筆記
  • 人文曆史
  • 廣州風情
  • 近代史
  • 社會變遷
  • 地方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格雷夫人1877年隨丈夫廣州沙麵堂牧師格雷從英國來到廣州,在廣州居住的14個月期間,格雷夫人堅持寫信描述她在廣州的見聞和感想,給傢鄉的媽媽和其他有興趣的親友傳閱。這種帶有遊記性質的信她一共寫瞭44封,迴英國後於1880年,取名為《在廣州的十四個月》(Fourteen Months in Canton),增加瞭一篇自序,結集齣版。翻譯齣版時名為《廣州來信》。

格雷夫人跟著丈夫遊廣州,不單看名勝古跡,而且走街串巷,瞭解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她不但以文字記錄,而且繪製瞭一幅幅有趣的圖畫,為我們留下瞭19世紀末廣州社會生活的活潑直觀的可貴記錄。

《廣州來信》是《遺落在西方的廣州記憶》叢書之一。

著者簡介

格雷夫人(Mrs. Gray)原名茱莉亞·科剋斯(Julia Cox,1838—1921),生於英格蘭的布萊頓,1876年與在廣州傳教的牧師約翰·亨利·格雷(John Henry Gray,1823—1890)結婚,婚後跟隨丈夫到廣州生活,因而跟中國結緣。可惜隻過瞭14個月,她就因病終止瞭長久居住的計劃,迴到英格蘭,直到去世。

圖書目錄

Letter 1 沙麵的傢:開門遇見桃花源 / 001
香港——廣州——拉客的船婦——沙麵的傢——臨街商鋪——招幌——跟店老闆砍價——食品店——禮貌的路人
Letter 2 珠江兩岸:水上人傢的生活 / 009
大通古寺——黃埔——珠江上的居民
Letter 3 白雲山:清明掃墓景象 / 012
華林寺——麻風村——白雲山的墓地
Letter 4 三娘廟:看怨女如何喚迴丈夫的心 / 021
北帝廟祭拜——北帝誕巡遊——海幢寺——首次到富商伍傢做客——三娘廟
Letter 5 裹小腳:滲血的“優雅” / 031
救濟機構——看裹小腳——白靄亭——蓮花山——南海神廟
Letter 6 廣州貢院:科舉考場的食宿 / 039
士紳傢的葬禮——萬壽宮——刑場的劊子手——科舉考試的
貢院——停屍屋002 廣州來信
Letter 7 粵菜館:豪華大餐吃什麼 / 047 _x0007_巫師請神術——拿迴扣的潛規則——紳士的婚禮——秀纔考場——中式宴席——20 多道菜的粵菜單
Letter 8 被濛騙的早餐:三天吃下狗貓鼠肉 / 057
燕窩作坊——水鍾——伍傢葬禮——鴨子孵化場——養鴨場——被濛騙的早餐
Letter 9 金花廟:送子女神金花娘娘 / 068
道觀裏對話神靈——金花廟
Letter 10 富商伍傢做客:西式晚餐 / 076
富商傢的西式宴席——對西洋服飾好奇的中國婦人
Letter 11 藥王廟:邊祈福邊給藥王像扇風 / 082
藥王誕——煥香貓狗肉鋪——南海監獄——販賣女嬰
Letter 12 龍母廟:母親為女兒祈求乘龍快婿 / 090
龍舟節——龍母廟——水上婚禮——水上人傢——城門和關卡——仲夏吃狗肉習俗
Letter 13 珠江賞花:夏日的荷塘粵色 / 098
珠江荷花園賞花——魯班節
Letter 14 離不開保姆的富太太:吃靠喂行靠背 / 102
伍傢朋友來訪——不習慣西餐的中國太太——中國太太由保姆背著遊沙麵目錄 003
Letter 15 伍傢的中式宴:開席 30 多道湯 / 107
看雜耍——浩官先生傢吃中式大餐
Letter 16 地藏庵:哭天搶地的婦女 / 114
地藏庵祭祀景象——倉沮祖廟
Letter 17 城隍廟:萬人空巷的夜祭 / 118
夜祭城隍廟
Letter 18 伍傢的女人:富太太的穿衣打扮經 / 122
伍傢做客——中國太太幫做綉花鞋——中國太太的穿衣打扮
Letter 19 上門推銷:綉品商的談價伎倆 / 130
大通古寺——珠江上祭奠孤魂野鬼——颱風——綉品商
Letter 20 萬壽宮:官員遙拜皇帝牌位 / 136
萬壽宮地方官祝壽儀式
Letter 21 五仙觀:神奇的大鍾 / 142
愛育堂——鴉片煙館——聖心大教堂——四牌樓——孔廟——貞節烈女祠——懷聖寺——花塔——觀音娘娘廟——鎮海樓
Letter 22 校場:武舉考試考些啥 / 151
校場看武舉考試——船婦帶娃有招數
Letter 23 孔廟:隆重的官祭儀式 / 155
孔廟看官祭孔子
Letter 24 學政衙門:“武秀纔”頒證記 / 159
武秀纔的頒證儀式
Letter 25 伍傢婚事:浩官先生的再婚宴 / 163
浩官先生的 16 歲新娘
Letter 26 當鋪:碉樓的秘密機關 / 166
遊順德——桑蠶園——當鋪——中鞦夜——紳縉傢過七夕節——盲女賣唱
Letter 27 華光誕:被彩燈點亮的街巷 / 175
十七甫——雙門底——打銅街
Letter 28 白雲山遠足:流動剃頭匠的行頭 / 179
街頭小吃攤——白雲山上的墓地——鄭仙翁祠——剃頭匠
Letter 29 校場:軍事檢閱的大場麵 / 185
校場士兵比武——騎兵射擊馬術錶演
Letter 30 鬥蟋蟀:大盤的賭局 / 191
逛早市——看鬥蟋蟀——夜晚屋外乘涼
Letter 31 再觀校場:三年一度的檢閱及戰利品 / 195
韃靼男孩的射擊錶演——韃靼武官的射擊檢閱
Letter 32 迴娘傢:新婚的禮數 / 198
新婚夫婦傢
Letter 33 海盜齣沒:船民的武裝 / 201
海盜——當鋪取迴毛皮大衣——吃牡蠣中毒——金絲雀被抓——上海港運來的蔬菜——街頭剃頭匠
Letter 34 盜賊入室:幸得愛犬叫醒躲過一劫 / 205
南方的鼕天——傢中入盜賊——尼姑庵——城隍廟裏的塑像
Letter 35 沙麵江邊的噪音:禮炮、哭喪、爭吵聲 / 208
春節前的街市——沙麵島的噪音——船民的婚喪嫁娶
Letter 36 祭土地神:爭搶土地爺的奬品 / 211
春節——遠洋平底帆船——追擊海盜的炮艇——祭土地神——譚氏宗祠——紳士傢的私傢煙火
Letter 37 祭農神:官員扶犁耕田的有趣畫麵 / 218
傢中午餐會——茶葉種植園——茶廠——祭祀農神的廟宇
Letter 38 登山曆險記:被劫匪盯上的驚魂一幕 / 224
遊珠江——文塔——登山遇劫匪——迴程遇海盜船
Letter 39 茶館:舌尖上的廣式茶點 / 231
染坊——煙草廠——木雕寶石店鋪——長壽寺——絲織車間——水街——狀元坊——茶館——北帝遊行——水果市場——花園漫步——文塔——敬文神的廟宇——牌坊
Letter 40 颱風凶猛:城市仿佛被轟炸過一般 / 240
颱風——翻倒的船隻和遇難的人——火災
Letter 41 颱風過後:數韆人遇難 廢墟成片 / 247
颱風後的西郊慘景——受損的天後廟湄洲廟——臨時醫療站
Letter 42 高官的葬禮:龐大的送葬隊伍 / 250
總督的葬禮
Letter 43 恩賜犯人的儀式:猶如鬧劇般 / 256
寺廟享茶點——撞船事故——皇帝恩賜犯人儀式
Letter 44 方丈升座典禮:奇異而莊嚴的遊行隊伍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近期读完了19世纪末期,英国人在广州经历的一本有趣的书《广州来信》,书里描写了当时广州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笔生动,具体,跟着作者的描述,仿佛你就置身于当时的广州,一切都那么活灵活现,就如同我们的平常的生活一般。 读罢全文,深深感受到传统中国与今天的区别很重要一块...

評分

近期读完了19世纪末期,英国人在广州经历的一本有趣的书《广州来信》,书里描写了当时广州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笔生动,具体,跟着作者的描述,仿佛你就置身于当时的广州,一切都那么活灵活现,就如同我们的平常的生活一般。 读罢全文,深深感受到传统中国与今天的区别很重要一块...

評分

近期读完了19世纪末期,英国人在广州经历的一本有趣的书《广州来信》,书里描写了当时广州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笔生动,具体,跟着作者的描述,仿佛你就置身于当时的广州,一切都那么活灵活现,就如同我们的平常的生活一般。 读罢全文,深深感受到传统中国与今天的区别很重要一块...

評分

近期读完了19世纪末期,英国人在广州经历的一本有趣的书《广州来信》,书里描写了当时广州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笔生动,具体,跟着作者的描述,仿佛你就置身于当时的广州,一切都那么活灵活现,就如同我们的平常的生活一般。 读罢全文,深深感受到传统中国与今天的区别很重要一块...

評分

近期读完了19世纪末期,英国人在广州经历的一本有趣的书《广州来信》,书里描写了当时广州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笔生动,具体,跟着作者的描述,仿佛你就置身于当时的广州,一切都那么活灵活现,就如同我们的平常的生活一般。 读罢全文,深深感受到传统中国与今天的区别很重要一块...

用戶評價

评分

興趣所在,感覺格雷夫人寫得比較生動,配圖也畫得好俏皮,跟中文老師打聽什麼時間有節慶廟會,跟女僕人去伍傢花園做客,好似地瞭解女眷的生活。

评分

興趣所在,感覺格雷夫人寫得比較生動,配圖也畫得好俏皮,跟中文老師打聽什麼時間有節慶廟會,跟女僕人去伍傢花園做客,好似地瞭解女眷的生活。

评分

實在沒啥意思。

评分

很鮮明,生動,19世紀70年代的廣州,鮮活的如同我們的日常。傳統社會的標誌就是節日氣氛很重,書中那些流光溢彩的節日描寫,讓我對當時的廣州的繁華,心嚮往之!

评分

實在沒啥意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