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傢傳統

儒傢傳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彭國翔
出品人:
頁數:472
译者:
出版時間:2019-10
價格:95.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301306499
叢書系列:博雅擷英
圖書標籤:
  • 儒教
  • 2019
  • *北京大學齣版社*
  • 清華書單
  • 天津
  • 儒傢
  • 傳統文化
  • 中國哲學
  • 倫理學
  • 思想史
  • 文化研究
  • 曆史
  • 經典
  • 道德
  • 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初版於2007年,重印過1次。已售齣英文版權。近年來不斷有譯者申請翻譯此書,故作者計劃增訂兩章,主要討論民國時期關於“五教”的觀念與實踐。一方麵補充瞭民國時期儒學作為一種宗教形態的新的發展狀況,另一方麵,也在具體、堅實的宗教史、宗教社會學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瞭一些相關的宗教學和宗教哲學的理論課題。本書以“宗教”“和人文主義”這兩個在現代漢語中幾乎完全成為西文中譯的觀念為參照來考察儒傢傳統,意在揭示儒傢傳統中與“人文主義”和“宗教”兩頭相通但又並非單嚮相同的特徵。

著者簡介

彭國翔,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兼任國際中西比較哲學學會(ISCWP)會長、國際儒聯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以及《歐洲宗教哲學學報》(European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比較哲學與歐陸哲學》(Comparative and Continental Philosophy)、《中國宗教研究》(Studies in Chinese Religions)、《中國哲學前沿》(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等國際學術期刊編委。曾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以及夏威夷大學、哈佛大學、波鴻魯爾大學、法蘭剋福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颱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世界多所大學與研究機構的客座教授與訪問學者。曾獲“2016年度北半球國傢與文化剋魯格講席” “2009年度貝塞爾研究奬”、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奬等。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哲學、思想史以及中西哲學和宗教的比較。除本書外還著有《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儒傢傳統與中國哲學:新世紀的迴顧與前瞻》《儒傢傳統的詮釋與思辨:從先秦儒學、宋明理學到現代新儒學》《近世儒學史的辨正與鈎沉》《重建斯文:儒學與當今世界》《智者的現世關懷:牟宗三的政治與社會思想》以及中英文論文近百篇,主編叢書與譯叢多套。

目錄

圖書目錄

增訂版自序
導論
一“人文主義” 釋義
二“宗教” 解說
三人文主義與宗教之間的儒傢傳統
四方法與意義
第一章孟子“萬物皆備於我”章釋義
一引言
二“我”“物”與“備”解
三“反身而誠”與“強恕而行”釋
四結語
第二章“萬物一體”的宗教性人文主義
——以《西銘》為中心的考察
一引言
二民胞物與:自我、他人與自然
三乾父坤母:自我與天地
四宗教性人文主義:儒傢人文主義的特質
五結語
第三章身心修煉
——硃子經典詮釋的宗教學意涵
一引言
二經典詮釋的重要性
三作為身心修煉的經典詮釋
四硃子經典詮釋中關於身心修煉的話語
五硃子讀書法與基督教聖言誦讀的比較
六結語
第四章王畿的良知信仰論與晚明儒學的宗教化
——一個比較宗教學的視野
一作為信仰對象的良知
二王畿良知信仰論的特質
三晚明儒學的宗教化:方嚮、形態與形式
第五章儒傢的生死關切
——以陽明學者為例
一死亡:陽明學者的焦點意識之一
二為何關注死亡與如何解脫生死:
陽明學者的迴應
三儒釋生死解脫之道差異的根源
第六章多元宗教參與中的儒傢認同
——以王龍溪的三教觀與自我認同為例
一引言
二王龍溪的三教觀
三王龍溪的自我認同
四結語
第七章儒傢“理一分殊”的多元主義宗教觀
——以陽明學者的三教觀為例
一引言
二王陽明的三教觀
三王龍溪的三教觀
四焦弱侯的三教觀
五“理一分殊”的多元主義宗教觀
第八章民國時期的“五教”觀念與實踐
——以馮炳南為例/
一引言/
二馮炳南其人其事/
三舉辦“五教”演講與齣版《五教入門》/
四“五教”的思想觀念/
五結語/
第九章再論民國時期的“五教”觀念與實踐
——同源、同化與相處之道/
一引言/
二“五教”同源/
三“五教”同化/
四宗教觀(修道)及其基礎(率性)/
五“五教”相處之道/
六關於以儒教為國教的問題/
七結語/
第十章唐君毅論宗教精神
一引言
二為什麼要肯定宗教精神
三什麼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四宗教精神與人類其他精神活動的關係
五世界各大宗教傳統宗教精神的比較
六中國宗教尤其儒傢宗教精神的特質
七建立新的宗教精神
八一些問題的觀察和分析
第十一章德福一緻
——康德與牟宗三的圓善論
一康德之圓善論的撮要
二牟宗三圓善論的展示
三康、牟圓善論的比較
四康、牟圓善論的檢討
五筆者對圓善論的迴應
第十二章儒學與基督教的人生極緻之辨
——以齊剋果人生境界說為中心的考察
一齊剋果的三層境界論
二儒學境界觀的基本模式
三相通的說明
四差異的分析
第十三章儒傢傳統的身心修煉及其治療意義
——以古希臘羅馬哲學傳統為參照
一引言
二理解古希臘羅馬哲學的另一種角度
三儒傢修身傳統的身體嚮度
四以日常生活為身心修煉
五儒傢身心修煉的治療意義
第十四章宗教對話
——儒學第三期開展的核心課題
一儒學第三期開展的再詮釋
二儒學是否是一種宗教傳統
三儒傢傳統的對話性
四儒學傳統對於宗教對話的應有貢獻
第十五章化解全球化過程中宗教衝突的儒學資源
一問題:全球化與宗教衝突
二理解:儒傢傳統的宗教性
三資源:儒傢多元主義的宗教觀與實踐
第十六章儒學宗教性的世界意義
——從西方儒學研究的新趨嚮前瞻21世紀
的儒學
一北美儒學宗教性研究的趨嚮
二現當代新儒學的影響和意義
三宗教性儒學全球發展的前景
附錄略說“儒學與宗教”研究的目標與視野
初版後記
徵引與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原载于《孔子研究》2008年第一期 彭国翔先生著《儒家传统——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于2007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汇集了作者十年间研究儒家传统宗教性问题的重要论文。书中将儒家传统的基本性质界定为一种宗教性的人文主义,基于西方晚近拓展的宗教观念诠释了儒家传统的...

評分

原载于《孔子研究》2008年第一期 彭国翔先生著《儒家传统——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于2007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汇集了作者十年间研究儒家传统宗教性问题的重要论文。书中将儒家传统的基本性质界定为一种宗教性的人文主义,基于西方晚近拓展的宗教观念诠释了儒家传统的...

評分

原载于《孔子研究》2008年第一期 彭国翔先生著《儒家传统——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于2007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汇集了作者十年间研究儒家传统宗教性问题的重要论文。书中将儒家传统的基本性质界定为一种宗教性的人文主义,基于西方晚近拓展的宗教观念诠释了儒家传统的...

評分

原载于《孔子研究》2008年第一期 彭国翔先生著《儒家传统——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于2007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汇集了作者十年间研究儒家传统宗教性问题的重要论文。书中将儒家传统的基本性质界定为一种宗教性的人文主义,基于西方晚近拓展的宗教观念诠释了儒家传统的...

評分

原载于《孔子研究》2008年第一期 彭国翔先生著《儒家传统——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于2007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汇集了作者十年间研究儒家传统宗教性问题的重要论文。书中将儒家传统的基本性质界定为一种宗教性的人文主义,基于西方晚近拓展的宗教观念诠释了儒家传统的...

用戶評價

评分

論文集,基本以思想史的立場,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梳理,其中尤以《唐君毅論宗教精神》一文,析理嚴密,密不透風,窮盡式的研究,堪稱典範。

评分

講王陽明、王龍溪、康德、齊剋果(?)的部分特收獲頗豐,對比之下新增的兩篇民國五教文章感覺弱瞭些

评分

論文集,基本以思想史的立場,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梳理,其中尤以《唐君毅論宗教精神》一文,析理嚴密,密不透風,窮盡式的研究,堪稱典範。

评分

論文集,基本以思想史的立場,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梳理,其中尤以《唐君毅論宗教精神》一文,析理嚴密,密不透風,窮盡式的研究,堪稱典範。

评分

論文集,基本以思想史的立場,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梳理,其中尤以《唐君毅論宗教精神》一文,析理嚴密,密不透風,窮盡式的研究,堪稱典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