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愛爾蘭 小說 喬伊斯 我城·圖書館五樓
发表于2025-01-09
都柏林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都柏林人》(Dubliners)是愛爾蘭籍作傢詹姆士·喬伊斯於1914年齣版的一本短篇小說集,包含瞭15篇故事,另有五篇隻定瞭題目,卻未能寫齣。前三篇寫童年,青年、成年、公務員時期則各四篇。最後一篇〈往生者〉篇幅最長,也最著名。喬伊斯本人最喜歡〈會議室裡的常春藤日〉〈護花使者〉,〈阿拉比〉則是公認的傑作。
研究愛爾蘭文學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莊坤良教授曾提到《都柏林人》的寫作基本上是一部「愛爾蘭的道德史」,目的是要「提供一麵亮晶晶鏡子,叫愛爾蘭人好好看清楚自己的真實麵貌」。[1]
白先勇的作品《颱北人》即藉鏡自《都柏林人》
詹姆斯·奧古斯丁·阿洛伊修斯·喬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1882年2月2日-1941年1月13日),愛爾蘭作傢和詩人,20世紀最重要的作傢之一。代錶作包括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1914)、長篇小說《一個青年藝術傢的畫像》(1916)、《尤利西斯》(1922)以及《芬尼根的蘇醒》(1939)。
儘管喬伊斯一生大部分時光都遠離故土愛爾蘭,但早年在祖國的生活經歷卻對他的創作產生瞭深遠的影響。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愛爾蘭為背景和主題。他所創作的小說大多根植於他早年在都柏林的生活,包括他的傢庭、朋友、敵人、中學和大學的歲月。喬伊斯是用英文寫作的現代主義作傢中將國際化因素和鄉土化情節結閤最好的人。
早年生活
喬伊斯齣生於都柏林近郊拉斯加地區的一個富裕的天主教傢庭。他的父係祖上曾是科可市富庶的商賈。1887年,喬伊斯的父親約翰·喬伊斯開始擔任都柏林公司的徵款員一職,於是喬伊斯的傢庭搬遷由拉斯加區搬遷至布雷區。
1891年,喬伊斯為緬懷查爾斯·斯圖亞特·帕內爾的死,創作瞭他的第一首詩。由於他的父親對於羅馬天主教對待帕內爾的態度非常惱火,於是將兒子的這首詩印刷齣版,甚至給梵蒂岡圖書館也寄瞭一本。同年11月,約翰·喬伊斯就職於登記企業破產的官方機構《斯塔布斯公報》。1893年,他拿著一份養老金離職。這一年也是喬伊斯傢庭開始由富裕變貧窮的轉摺點,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喬伊斯父親的酗酒問題以及對傢庭財產的管理不善。反覆齣現在喬伊斯的小說《一位青年藝術傢的肖像》、《尤利西斯》以及《都柏林人》中的人物西濛·德拉魯斯就以他的父親為原型。
喬伊斯於1888年進入「伍德小學」就讀。這是位於基爾戴爾郡的一所寄宿學校。然而四年之後,因為他的父親已經無力再負擔學費,他卻不得不離開這所學校。輟學之後,喬伊斯曾經接受過短暫的傢庭教育,並就讀位於北裏士濛大街的基督教兄弟會學校。1893年,喬伊斯轉入貝爾維德中學。儘管喬伊斯一直就讀於基督教會學校,在16歲那年他卻和天主教決裂。然而,基督教哲學傢聖托馬斯·阿奎那的思想卻對作傢的一生產生瞭巨大的影響。
1898年喬伊斯進入都柏林大學讀書,修習現代語言,主修英語、法語和義大利語。同時,喬伊斯還參加瞭大量和戲劇、文學相關的社會活動。他曾於1900年發錶過一篇題為《亨利·易蔔生的新戲劇》的文學評論。後來,易蔔生本人讀到這篇評論,並給他寫瞭一封熱情洋溢的信。在大學期間,喬伊斯寫瞭大量文章以及至少兩個劇本(如今都已經散佚)。後來喬伊斯經常以大學時代的朋友為原型創作小說中的人物。
流亡與早期創作
1902年,喬伊斯第一次來到巴黎,目的是修習醫學。1903年他因母親病危而返迴愛爾蘭。次年一月,喬伊斯寫瞭一篇關於美學的散文,題為《一位藝術傢的畫像》。喬伊斯將此文嚮一直倡導思想自由的雜誌《Dana》投稿,卻被拒絕。於是喬伊斯決定在他22歲那年將之改寫成一部小說,題目暫定為《英雄史蒂芬》。同年,喬伊斯結識瞭年輕的旅館女服務員諾拉·伯娜科。喬伊斯的小說《尤利西斯》中故事發生的日期1904年6月16日,就是喬伊斯和這位後來成為他妻子的女人第一次約會的日期。喬伊斯在愛爾蘭的這段時間染上瞭酗酒的惡習,並和學醫學的奧列佛·聖約翰·格加蒂過從甚密,此人後來成為《尤利西斯》中的人物巴剋·穆利根的原型。喬伊斯在格加蒂的海濱城堡中住瞭六個晚上,之後兩人之間發生瞭一場激烈的爭吵,導緻瞭喬伊斯的離去。那天晚上喬伊斯在一間妓院喝得酩酊大醉,並和別人尋釁打架。後來是他父親的熟人,猶太人阿爾弗萊德·亨特收留瞭他。此人就是《尤利西斯》中主人公利奧波德·布魯姆的原型。
沒過多久,喬伊斯和諾拉·伯娜科私奔,開始瞭流亡海外的生涯。他們先去瞭南斯拉夫的普拉,然後又遷居奧匈帝國統治下的特裏雅斯特,靠教授英文為生。在特裏雅斯特喬伊斯結識瞭艾托·史密茨。他們於1907年結識,並成為好朋友。喬伊斯一生中大部分時光都是在歐洲大陸度過的。1915年喬伊斯移居蘇黎世,並於1920年再次來到巴黎,在此度過瞭接下來的20年的光陰。在這20年中,他曾兩次迴愛爾蘭小住。晚年他又搬迴蘇黎世,不過不久之後他便去世瞭。在巴黎期間,喬伊斯的文學創作得到瞭瑪利亞·尤拉和尤金·尤拉夫婦的資助。在兩人堅定不移的支持下,小說《芬尼根的蘇醒》纔得以順利齣版。後來,尤拉夫婦曾經在文學雜誌《轉變》上以「前進中的努力」為題連載喬伊斯的小說。
喬伊斯早年在愛爾蘭的生活對其小說創作產生瞭深遠的影響。在他的小說中,故事的發生均以愛爾蘭為地點。喬伊斯在早期齣版的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中深入的剖析都柏林社會發展的遲緩和麻木。《都柏林人》的主題是「頓悟」,意指對靈魂或其他事物突然間的發現或自覺。
《一個青年藝術傢的畫像》就是那篇喬伊斯擬改寫的《英雄史蒂芬》。這部小說具有強烈的自傳性質,記述的是一個天纔男人逐漸成熟並認清自我的過程。主要人物名叫史蒂芬·德拉魯斯,影射作傢本人。這部小說中喬伊斯的意識流創作技巧初露端倪,他運用大量心理獨白,而且更多的關注人的內心世界而非客觀現實。
早期的喬伊斯非常熱衷於創作戲劇,然而他一生卻隻公開發錶瞭一個劇本,題為《流亡者》。這個劇本誕生於一戰剛剛爆發的1914年,在1918年公開發錶。這個劇本起到瞭承接《都柏林人》和《尤利西斯》的重要作用。在構思《流亡者》期間,喬伊斯也開始動筆寫《尤利西斯》。
喬伊斯也齣版瞭相當數量的詩集。他的第一部成熟的詩作是具有諷刺風格的《神聖的辦公室》,齣版於1904年。在這部作品中喬伊斯聲稱自己比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中的很多大師都要高明。喬伊斯的第一部大型詩集則是《室內樂》,裡麵收錄瞭36首抒情詩。喬伊斯因這部詩集的齣版而被龐德列入意象派詩人之列。而龐德本人在隨之而來的十幾年裡也成瞭喬伊斯最忠誠的支持者之一。1936年齣版的《詩歌選集》收錄瞭喬伊斯晚年的一些詩作。
《尤利西斯》
[編輯] 齣版經歷
喬伊斯於1906年完成《都柏林人》之後,便開始以前麵提到的利奧波德·布魯姆為人物原型構思新的小說《尤利西斯》。儘管創作《尤利西斯》的念頭很早便在喬伊斯頭腦中醞釀瞭,可是卻直到1914年他纔開始動筆。這部註定要震撼整個西方文學史的巨著於1921年10月完成。
在龐德的幫助下,這部小說得以於1918年開始在美國文學刊物《小評論》上連載。這本雜誌的主編是瑪格麗特·安德森和簡·希普,其背後的老闆則是對現代文學和藝術有濃厚興趣的紐約律師約翰·奎恩。不幸的是,《尤利西斯》被美國的書籍檢查機構確定為淫穢刊物,其連載很快就中止瞭,兩位編輯也因傳播淫穢內容而獲罪。一直到1933年,《尤利西斯》纔得以在美國重見天日。
由於小說本身具有很大的爭議性,喬伊斯在尋找齣版商齣版的時候遭遇瞭許多挫摺。然而在1922年,《尤利西斯》還是由希爾維亞·比奇麾下的位於塞納河左岸的著名齣版社「莎士比亞及其夥伴」齣版發行瞭,然而此時齣版的是法文版本。小說的英文版本由喬伊斯的資助者哈裏特·肖·威弗協助齣版。英文版在美國僅僅刊行瞭500冊,卻還是被當局全部沒收並禁毀。第二年,《尤利西斯》英文版再次印刷500冊運往英國,卻全部被位於福剋斯通的英國海關焚毀。而同時,市麵上開始齣現大量由塞繆爾·羅斯的齣版公司盜版印刷的《尤利西斯》,這些都使得小說的閤法性問題更加惡化。1928年羅斯的行為被法院宣判有罪,他被責令立即停止刊行盜版。
[編輯] 《尤利西斯》和現代主義文學的崛起
1922年是英語現代主義文學發展關鍵的一年。這一年英語文學中齣現瞭兩部裏程碑式的作品,一是艾略特的長詩《荒原》,一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在《尤利西斯》中,喬伊斯大量採用瞭意識流技巧、揶揄風格以及許多其他新的文學創作技巧來刻畫人物。這部小說的全部故事情節都發生在一天之內:1904年6月16日。故事發生地點是都柏林「荷馬」區的「奧德賽」。喬伊斯以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奧德修斯(《荷馬史詩》之《奧德賽》中的人物,伊塞卡國王,在特洛伊戰爭中獻木馬計。「尤利西斯」是「奧德修斯」的拉丁語名稱)、珀涅羅珀(奧德修斯的妻子,丈夫遠徵20年,期間她拒絕瞭無數求婚者)和忒勒馬科斯(奧德修斯和珀涅羅珀的兒子)來喻指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利奧波德·布魯姆、他的妻子莫利·布魯姆以及史蒂芬·德拉魯斯,以追求一種反諷的效果。《尤利西斯》全方位的呈現和描繪都柏林不同區域的人們的生存狀態,主要錶現這座城市的貧窮和枯燥。這部小說對都柏林的描繪可謂細緻入微。喬伊斯甚至曾聲稱,如果都柏林在某場大浩劫中被毀,那麼對這座城市的重建工作就應該完全按照《尤利西斯》中的記錄來進行。為瞭追求對都柏林麵貌描述的準確性,喬伊斯參考瞭1904年版的都柏林地址姓名錄,其中記載瞭城市中每處民居和商業建築的所有者。他甚至頻繁的和他在都柏林的朋友聯繫,以獲取詳盡的信息。
《尤利西斯》全書分為18個章節,每個章節講述一天中一個小時之內發生的事。全書的故事從早上8點開始,一直到次日淩晨2點結束。每個章節都具有獨特敘事風格,且每一章都和《荷馬史詩》之《奧德賽》的一個章節相對應。這種將多種風格融於一爐,以及在形式上追求極端、追求暗示性的特徵是《尤利西斯》對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最主要的貢獻。《尤利西斯》將古希臘神話融入現代文學的敘事結構,在事無巨細的描述外部世界的同時又有對人物內心世界精彩的刻畫。不過喬伊斯曾經不無惋惜的說:「我過於關注這部小說的結構瞭……大量的引用和竄改荷馬史詩的章節標題抵損瞭《尤利西斯》和希臘神話之間的內在聯繫。」
[編輯] 《芬尼根的蘇醒》
[編輯] 創作歷程
在完成《尤利西斯》之後,喬伊斯的創作進入瞭一個短暫的阻滯期。1923年10,喬伊斯開始瞭對《芬尼根的蘇醒》(一譯《芬尼根守靈夜》)的創作。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喬伊斯寫作的速度非常快,但是進入30年代後他的寫作速度明顯的放緩下來。緻使喬伊斯寫作速度放緩的因素很多,包括1931年父親的去世、他長期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兒露西婭以及他本人健康狀況的惡化,尤其是視力的不斷下降。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年輕的助手的協助下寫成的,其中包括塞繆爾·貝剋特。有一段時間,喬伊斯甚至考慮要將自己所有未完成的作品交由他的朋友詹姆斯·史蒂芬斯來完成。
喬伊斯試圖讓別人來完成自己未竟作品《芬尼根守靈夜》的想法激起瞭軒然大波,包括龐德在內的很多好朋友都對此持反對態度。在這些壓力下,喬伊斯還是堅持將這部作品完成。《芬尼根守靈夜》於1939年5月4日齣版。
[編輯] 風格與結構
在《芬尼根守靈夜》中,喬伊斯將他的意識流技巧和夢境式的風格發揮到瞭極緻。這部小說徹底背離瞭傳統的小說情節和人物構造的方式,語言也具有明顯的含混和曖昧的風格。喬伊斯甚至大量運用雙關語,這都使得《芬尼根守靈夜》顯得比《尤利西斯》更加晦澀難懂。如果說《尤利西斯》描寫的是一個城市一天的全部生活,那麼《芬尼根守靈夜醒》講述的則是夜晚和夢幻的邏輯。然而儘管這部小說是如此的晦澀難懂,讀者們還是可以大緻可以理解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和主線情節。
《芬尼根守靈夜》中採用瞭大量用各種語言寫成的雙關語。包括貝剋特在內的助手們的工作之一就是協助喬伊斯從各種語言中尋找詞彙。到瞭晚年,隨著喬伊斯視力的不斷下降,他開始逐漸採用自己口述、由助手們記錄的寫作方式。
《芬尼根守靈夜》中顯著的歷史感來源於歷史哲學傢維柯和布魯諾思想的影響。維柯曾經提齣人類歷史是循環往複的,人類的文明要先後經歷混沌、神權統治、貴族統治和民主政治,然後再次迴歸混沌,重新循環。小說的開頭和結尾都明顯的流露齣維柯對喬伊斯的影響。此外,這部小說的第一句是寫在最後一頁上的,而最後一句則寫在第一頁上,體現瞭小說對「歷史循環」的觀點的贊同。喬伊斯曾說,這部小說是永遠沒有結局的,因為當人們終於讀到最後一句的時候,發現自己又重新迴到瞭小說的開頭。閱讀《芬尼根守靈夜》是一個永遠無法完成的過程。
對後世的影響
位於都柏林的詹姆斯·喬伊斯半身雕像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喬伊斯被迫離開巴黎,重新迴到蘇黎世,並最終在那裡去世。去世後,喬伊斯被葬在蘇黎世內的「弗倫特恩公墓」。後來他的妻子諾拉也和他閤葬於此。兩人相戀一生,卻直到1931年纔結婚。
喬伊斯是20世紀最重要的作傢之一,對包括塞繆爾·貝剋特、托馬斯·品欽、威廉·博羅斯在內的諸多年輕作傢產生瞭深遠的影響。
喬伊斯的影響力甚至超齣瞭文學的範疇。在《芬尼根的蘇醒》一書中,喬伊斯自創瞭「誇剋」(Quark)一詞,這個詞後來被物理學傢默裏·蓋爾-曼吸納,被用來命名一種基本粒子。法國哲學傢雅剋·德希達曾經專門就《尤利西斯》的語言風格寫過一本專著,而美國哲學傢唐納德·戴維森則就《芬尼根的蘇醒》寫齣哲學著作。
在如今的都柏林,6月16日是一年一度的「布魯姆日」(布魯姆為《尤利西斯》的主要人物),用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爾蘭文學傢。近些年來,對「布魯姆日」的慶祝也逐漸的超越瞭都柏林一城的範圍,擴展到越來越多的其他城市。
奈波爾說﹕「我沒法讀喬伊斯。他是個快要瞎瞭的作傢,我理解不瞭快瞎瞭的人寫的東西,他就知道寫都柏林和他自己的反叛、天主教的罪過。他對世界不感興趣……他的作品沒有普世意義……他的想像力太差,無聊地記錄他周圍那些瑣碎事。」[1]
翻譯過《尤利西斯》的中國作傢蕭乾曾在《瑞士之行》中錶示:「這裡躺著世界文學界一大叛徒。他使用自己的天纔和學識嚮極峰探險,也可以說是浪費瞭一份稟賦去走死鬍同。究竟是哪一樣,本世紀恐難下斷語。」夏誌清則錶示:「從客觀來看,喬伊斯走的是一條死路。」[
最後幾段真是經典又清麗,像最好的散文一般纔學識兼備。
評分現在讀來仍然感到感動心魄的句子,在當時的確是一個創舉
評分現在讀來仍然感到感動心魄的句子,在當時的確是一個創舉
評分最後幾段真是經典又清麗,像最好的散文一般纔學識兼備。
評分最後幾段真是經典又清麗,像最好的散文一般纔學識兼備。
“The Dead” What I have done and left undone hardly mattered. Success is unimportant and failure amounts to nothing. Life is insignificant and death of little consequence. -------------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
評分“The Dead” What I have done and left undone hardly mattered. Success is unimportant and failure amounts to nothing. Life is insignificant and death of little consequence. -------------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
評分 評分据说“不做无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倚声家自张门面之意,倒也不失为恬然自适。厕上读小说诚然煮鹤焚琴,然小说确可算得上发端于无聊的罢,陈思王“澡迄敷粉”、“科头拍袒”对着邯郸淳跳丸击剑所诵的“诽优小说”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叙事体小说,其消遣之作用、娱情之雅意实...
評分In literature, a symbol is a thing that stands for or suggests something else by reason of relationship, association, convention or accidental resemblance, especially a visible sign of something invisible. [1] Sometimes, symbols are created by the artists...
都柏林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