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所见唐朝的胡汉关系与文化认同问题》一书选取高车·拓跋、吐谷浑与粟特三个族群作为个案,结合墓志资料与传世文献,在充分参考和吸纳中外同行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朝外来族群进入中原汉地的活动及其反映的胡汉关系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考索。那些进入汉人世界的外族人,如何调整自己的族属文化以做应对,是摆在他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他们所作的应对,目的是为了生活本身,族属与文化这类异质性、差异化现象的本质,表现为聚集在一起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书中三条线索梳理出来的族群关系,是在唐朝一统化国家政治体的架构下显现出来并受此制约的,由此亦构成了这一阶段胡汉关系的基本特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谈了一些理论,到正文里还是老路子;行文到一半突然反思中原中心论,反思完之后继续按照之前的写法走下去;本质又是陈寅恪的幽灵笼罩下的论文集
评分序言非常有用,前两章不错。作者的见解大略是通过墓志的考据推测几个典型鲜卑 吐谷浑贵族的身世,认为贺拔氏 吐谷浑慕容的"汉化"是因其 旧有民族分散吸收-权力集团的消解-认同的解体 这个过程。后两章重复拉铁摩尔的过渡带理论,比较鸡肋了。
评分作者以出土墓志为主要材料,研究唐代的族群认同,正文章节连带附录内容主要依据的是高车-拓跋、吐谷浑、粟特、突厥四个族群的个案分析,比较全面的展示出唐代非中原人群的认同问题。文章整体思路极其流畅,给李大师低头????
评分作者以出土墓志为主要材料,研究唐代的族群认同,正文章节连带附录内容主要依据的是高车-拓跋、吐谷浑、粟特、突厥四个族群的个案分析,比较全面的展示出唐代非中原人群的认同问题。文章整体思路极其流畅,给李大师低头????
评分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