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与家园学

现象学与家园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德] 汉斯·莱纳·塞普 著
出品人:
页数:395
译者:靳希平
出版时间:2019-8
价格:4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77153
丛书系列: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图书标签:
  • 哲学
  • 现象学
  • 家园
  • 现代哲学
  • 家政学
  • phenomenology
  • HansRainerSepp
  • @译本
  • 现象学
  • 家园学
  • 哲学
  • 社会学
  • 文化研究
  • 归属感
  • 场所精神
  • 存在主义
  • 人文学科
  • 思辨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编者从塞普教授历年来发表的众多论文中精选出来,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 现象学思想史,主要包含6篇文章,是塞普教授对于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施泰因、芬克等早期现象学家的专门研究。这些文章所论及的主题重要但大多在汉语学界被关注不多;第二部分 对现象学的反思,主要包括6篇文章,涉及塞普教授对于现象学基本方法的一些批评性思考,同时也涉及对跨文化哲学研究的现象学反省。第三部分 现象学的家政学,主要收入5篇文章,均为塞普教授近作。涉及现象学的家政学的基本问题、法权现象学、身体现象学、人格现象学等诸多方面,是塞普教授本人对现象学的独特发展。第四部分 戏剧与访谈,收入了塞普教授创作的以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为主角的戏剧,以及中国学者对其的访谈录。可以说,全书既收录塞普教授多年来对于现象学的精深研究专论,同时也收录其本人对现象学的反省和发展,全面地反映了塞普教授的现象学工作。

作者简介

汉斯·莱纳·塞普(Hans Rainer Sepp,1954— )先生是德国当代著名现象学家,也是目前国际上最重要的早期现象学运动的研究专家以及卓越的国际现象学研究的组织者与推动者。

塞普先生于1982-1992年任职于德国弗莱堡大学的胡塞尔档案馆,与托马斯·奈农(Thomas Nenon)一起编辑出版了《胡塞尔全集》第二十五卷(《文章与讲演(1911-1921年)》,多特雷赫特等地:1987年)、第二十七卷(《文章与讲演(1922-1937年)》,多特雷赫特等地:1989年),还主编了《埃德蒙德·胡塞尔与现象学运动》(弗莱堡:1988年)这部经典研究文集。其间于1991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师从著名现象学家埃贝哈特·阿维-拉勒芒(Eberhard Avé-Lallemant)完成博士学业,博士论文题为《实践与理论——胡塞尔对生活的超越论现象学的重构》(弗莱堡:1997年)。自1996年起至今,塞普先生执教于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学,并创建了布拉格帕托契卡档案馆(Jan Patočka-Archiv),且一直担任负责人,现在还担任中欧哲学研究所所长(布拉格),以及欧根·芬克档案馆(Eugen Fink-Archiv)馆长(德国弗莱堡),并主持《欧根·芬克全集》的编辑工作等。在此期间,塞普先生于2004年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和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学获得大学教授资格。此外,塞普先生还参与编辑考证版《施泰因全集》,且长期担任国际舍勒协会(MGS)谘议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国际慕尼黑现象学研究会(FMPI)创会主席等,同时主编有《现象学世界》(Orbis Phaenomenologicus),《现象学:文献与语境》(Phänomenologie. Texte und Kontexte),《回到源初:早期现象学研究》(Ad Fontes. Studien zur frühen Phänomenologie)等各类丛书七套,实质性地推动着国际范围内的现象学研究。

近年来,塞普先生在图像艺术现象学、跨文化哲学研究等方面用力甚勤,先后出版了《图像:悬搁的现象学 I》(维尔兹堡:2012年)、《论边界:跨文化哲学之导引》(诺特豪森:2014年)、《想象之物的哲学》(维尔兹堡:2017年)、《生活:悬搁的现象学 II》(维尔兹堡:2019年)等著作,还在身体性现象学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现象学的家园学,在国际现象学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目录信息

目 录
第一编 现象学思想史
胡塞尔论改造——科学与社会性之交融视域中的伦理学
价值与可变性——舍勒有超出相对主义和普遍主义的对立进行思考吗?
自我与世界——舍勒对自然世界观臆想特性的确定
阻力与操心——舍勒对海德格尔的回应以及一种新此在现象学的可能性
施泰因在观念论与实在论之争中的立场
存在、世界和人——芬克《第六笛卡尔沉思》中对现象学还原的内在批判

第二编 对现象学的反思
现象学是如何被动机促发的?
世界-图像:边界现象学的要素
有限化作为危机的深层结构
借剥夺(Ent-eignung)以获得(Aneignung)——现象学还原的悖论
同化作用没有暴力吗?——一种沿胡塞尔而来的交互文化性现象学
禅与悬搁

第三编 现象学的家园学
现象学作为家园学
现象学家园学的基本问题
大地与身体——从胡塞尔现象学出发探讨生态学的场所
人格——带着面具的自我
法律与世界——格哈特·胡塞尔与他父亲的对话
给予与暴力——一门在身体理论意义上锚定的人类学之构想蓝图

第四编 现象学的戏剧
富有阴影的国度——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关于时间、生存与死亡的对话

汉斯·莱纳·塞普教授访谈录
文献来源
编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咿,家园学

评分

咿,家园学

评分

咿,家园学

评分

咿,家园学

评分

真心难读,读懂多少根本不敢说,以后肯定是要常翻。“家园学”这一提法委实有趣(感觉比耿宁的心性或者黑尔德的世界好玩,而且跟我国传统的对话可能会更多)按照作者的论述,一端是(大概由胡塞尔发端)身体性,一端是(海德格尔式)在世存在,离心与向心的张力产生“家园”。且它构成了对现象学史的一个独特梳理(包括一致的趋向与得失的臧否),关涉着胡塞尔的“相关性”,梅洛庞蒂的“交织”,罗姆巴赫的“共创性”等一系列想法。此外比较留意的是由芬克视角切入的,对现象学还原本身的反思;塞普先生提倡并实践多关注早期现象学,确实有道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