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蔣勳體驗生活中的美感經驗!
「一首樂麯、一首詩、一部小說、一齣戲劇、一張畫,像是不斷剝開的洋蔥,一層一層打開我們的視覺、聽覺,打開我們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記憶,打開我們生命裡全部的心靈經驗。」
--蔣勳
使一個人親近藝術的,其實是一些身體深處揮之不去的感覺記憶。本書並不教導一切與藝術有關的形式,作者重視的是透過「感官」所獲得的美感經驗:打開視覺、開啟聽覺、用全部的身體去感覺氣味、重量、質地、形狀、色彩;從自己豐富充沛的「感覺」中去體驗「藝術」。
作者鼓勵大傢,要追求藝術人生,永遠不可以腐朽衰老;真正的藝術傢,不會把自己置放在安逸、有保障的固定生活裡,不會是緊緊抓著腐鼠不放的鴟鴞,要大膽飛齣去,飛去廣闊的世界。日復一日的原地踏歩,隻會增加生命的腐爛萎縮,隻有不斷齣走,不斷重新齣發,纔能保有活潑、健康而年輕的生命力,也纔感受得到真正創造的快樂,感受得到真正的美。
作者以其鑽研美學和藝術史的深厚根基,迴到美感經驗的原生之處,提醒大傢「生活即藝術,藝術即生活」,追求藝術就從感官知覺感受齣發。本書讓大傢能輕易跟著蔣勳體驗生活中的藝術。
作者筆觸細膩,全書以各種感官記憶開展美學的視角,從平凡的生活瑣事中,體驗齣不平凡的感受,有如陶淵明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然意境,藝術美感渾然天成。
蔣勳
藝術史研究者和作者。曾在多所大學任教相關課程,並且是各重要藝文講座最受歡迎的主講人之一,常能化抽象為具體,演說和寫作同樣引人入勝。
初读蒋勋,是这样一本浅显的书。但是我知道他在台湾以及艺术领域的地位。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共十封,有很精心的计划和结构,每一封都详尽的书写了一个主题,主要是从嗅觉、听觉、味觉等感官来说明一个艺术家应该具有的敏感,同时也有谈到作为艺术家应有的立场或者姿态。 道理...
評分蒋勋的书,前前后后买过或者翻过好几本,但是第一次完整读完的是这本浅显的书信集。其实我不大了解美学家是个怎样的概念,我对那些有关美学的书一直是仰望而从未决心深究,这或许也是我迟迟没有好好读蒋勋的原因。不管怎样,美学家的文字应该是有美感的,这是我之前零零散散看...
評分年幼时候,迷恋一个人,他说王菲很好听,就去听王菲,他说葵花很好看,就为着发现夏天第一朵而兴奋。 他说。 没什么好说,所以他说得其实很少;不懂得,所以我才会想得很多。 和哥哥吵架的时候,妈妈说,哥哥语文学得不好。 除此之外,我好像也没什么机会,被表扬学好了语文。...
評分大部分时候,美是心灵上的感受,“忙”是心灵的死亡,生活一忙,心灵粗糙了,也就难以感受美。 这话说得特别的好,也是全书的精髓所在。 蒋勋用文字描述了许多感官体验,嗅觉、味觉、触觉、视觉、听觉…… 诧异于原来好的文字可以把那些纯粹私人的感觉描述得如此身临其境。 ...
評分有点矫情的标题呵呵,不过真的是很喜欢,才看了一半就迫不及待地上豆办找书评,没想到寥寥无几,心里有点落莫。 在SB坐着,几次看着看着眼泪都快掉下来,细腻的情感,文字的韵律感、画面感都很丰富,。配着热磨卡,就这样心甘情愿不愿醒来地被作者俘虏。
蔣勛的文字太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五種感官記憶是如此曼妙,一一打開心靈深處美的記憶,太過享受
评分如果不是太矯情就是太藝術瞭。
评分人們生活在城市中,久遠瞭與自然的感動。曾經的感動都融入瞭自己的記憶。感覺往往被忽略和掩蓋。感覺十書,觸動瞭埋藏久遠的記憶和樂趣。生活不是索然無味,它是豐富多彩的。現代城市缺少的是發現美(樂趣)的眼睛和心靈。放開自己,去追逐自由的自己。放開自己,去體驗美妙的自然。
评分如果不是太矯情就是太藝術瞭。
评分緩緩道來,如水流一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