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覆与再建

倾覆与再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郭卫东
出品人:
页数:216
译者:
出版时间:2009-1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132203
丛书系列: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
图书标签:
  • 近代史
  • 郭卫东
  • 历史
  • 中国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史
  • 明清史
  • 晚清史
  • 倾覆
  • 再建
  • 变革
  • 重建
  • 社会
  • 历史
  • 思辨
  • 反思
  • 转型
  • 批判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字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分别叙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中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四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就,共12分册。在原书综合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通俗性,以适应大众阅读的需要。

本册讲述了在清末民初翻天覆地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发生的转变以及与此伴生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变更。对王朝正统性的动摇,建设新式军队的努力与失败,财经制度改革,新教育体制与法制、行政体制改造,共和制的缔造等重要议题均有简明而深刻的讨论。

作者简介

郭卫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16-19世纪中国与西方关系史和晚清政治史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论著有:《中土基督》、《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 《论丁未政潮》等。

目录信息

小引
第一章 皇绪正统的自我倾覆
一 辛酉政变
二 立嗣危机
第二章 快一拍的军制建设
一 八旗与绿营
二 湘军与淮军
三 再造新军
第三章 不得不行的财经制度改革
一 解饷、协饷的崩盘
二 新财源的开辟与财政的清理
第四章 新教育体制与法制
一 废科举
二 办新学
三 派游学
四 近代法律制度的初建
第五章 行政体制改造
一 广州外交体制的解体与总署及外务部
二 中央与地方的官制改革
第六章 共和制的缔造
一 制度间的抵牾
二 合力的作用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值得一读

评分

内容挺丰富,但叙述似过于简单,平铺直陈不够精彩,思想启发多集中于第六章,因此给3星。此书副标题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然而书中论及明中叶之事甚少,连简单介绍叙述几乎都没有。仅在小引中略有提及而已。不知为何?书之六章大体依历史演进顺序而排列,最高权力转移,奠定了其后数十年的政治基础,而各领域中,军制变革最先现代化,军事现代化又进而引发了其他领域的现代化,最直接的便是财经的现代化。甲午战争前,军事、财经现代化为主;马关条约后,教育制度、法律制度乃至行政制度开启了现代化的趋势。最后,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则是国家制度(国体、政体)现代化的不同尝试。近代史的线索:阶级斗争史、革命史、各领域现代化史、清朝逐渐崩溃、列强侵略史。

评分

本是想读作者的《转折》,但篇幅太长,就花两天时间读完本书。本书以分总的形式展开,分别讲了皇统、军制、财政、教育、法制、外交、行政变革,实质是以近代化史观来陈述晚清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又是如何为共和制创造了基础和准备。本书的亮点在第六章后半部分,作者回应了辛亥的传统认识,认为清朝的倾覆出自“合力”的作用,而在内外两因中,内因更为重要,军制改革国家化未跟上装备现代化;地方膨胀而中央驾驭弱化;士绅转型但制度吸纳能力不够,使得士绅政治化与民众政治化;政改由集权满族进而集权皇族,权力机构日趋窄化。作者认为无辛亥革命,清朝改革下内变与旧壳的不适亦会趋向瓦解,而孙中山的作用更在于思想引领、主义倡导和启蒙宣传。前半部分材料罗列,作者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所作介绍并不精确,多为泛谈;最后一章可见作者认识。

评分

全書圍繞傾覆與再建這兩個核,多角度多側面反覆展開,寫得有點有面。不過由於定位是通俗讀物,深入的闡述無多,總體而言還是略顯浮泛。

评分

有点标题党,名为明中叶起,实际还是近代史的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