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在这30年中首先是以改变生活的面目出现,当财富和新的梦想向着每个普通人招手的时候,读书的首要目的就是寻找向新生活靠拢的最佳路径。高考制度的确立更是为功利阅读打开了一扇大门,而学位论文、职称评定等等事关房子与票子的世俗考量,又无不改写着“读书无用”的老话,读书大到使国家振兴,小到使生活富足,这些可爱的目的性,恰恰是阅读改变生活的最初动力。那些生于荒僻乡野的读书人,那些在底层挣扎的穷苦书生,正是在书本的召唤和知识的阳光照耀下走向城市,走向耀眼的人生。其实,讲读书改变人生,还有一层意思在于,通过读书,通过密密麻麻的语词的世界,国人的视野被最大限度地拓宽了。讲世界是平的,讲世界变小了,大约就源于知识与信息以书刊的形式在全球的空前的流通。通过阅读想象或体验那些遥远的世界,使平凡人生具有了无与伦比的丰富性。30年问中国人知道的一切也许超过了以往的世世代代。尤其是好奇心驱动下的阅读,使“知”与对“知”的谈论,获得休闲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愉悦与欣快。功利阅读极大地改变了人生,而休闲阅读又极大地丰富了生活。
2009年1月第1版 有2010年3月4印本
由此看来读书人的品味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具有很多共通点。。。 所以诸如《陈寅恪的最后20年》被反复提及了不知道多少遍。还有《顾准日记》,以及《古拉格群岛》。。
评分刘苏里/文 下面叙述的故事,时间跨度30年,主题是人、书籍与社会脉动的关系。 选择这个角度,吃力未必讨好,但却十分诱惑。我愿意做一次尝试。 故事一点点展开,由近及远,直至源头。有两点发现:我们前行的距离,已经很远很远;可站在出发点向前望,目标...
评分1978-2008年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关于三十年这个主题,有点泛滥,不过三十年读过的书,却是我最喜欢的内容。书里采访的都是前辈,都是学界文化界的名流大腕。看看他们的书目,看看他们读过的书影,让我感到那么的熟悉,几乎都是老面孔。这些书我也几乎都读过,即使没读或者没读...
评分来自本人博客http://cunfu.info/2009/02/27/si-ren-yue-du-shi-san-shi-nian-yue-du-shu-mu/ 近日读1978-2008私人阅读史一书,“当当”网购而得,书中扉页上写着“此书初版限印3000册,此册为2671”,其中“2671”是用笔写上去的,不知是真是假。此书共收有34人的读书书单与读...
评分一份厚重的书单在这个繁华而荒凉的世界出现的时候,最希望的就是,这份书单能够改变当下的阅读现状,希望每个喜欢阅读的人,都能够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思考自己的阅读行为。阅读,一直以来都是个人的行为,非常的私人化,一个人怎么样阅读,阅读什么样的书,为什么要阅读,...
又一次想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个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时代。
评分都算是有分量的人物,说的话却基本千篇一律,其实还挺悲哀的,虽然这悲哀的造就者主要是时代。
评分快速翻了一遍~ 频率最多的是顾准文集or顾准日记,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傅雷家书,李泽厚~
评分都算是有分量的人物,说的话却基本千篇一律,其实还挺悲哀的,虽然这悲哀的造就者主要是时代。
评分喜欢读别人的经历,特别是阅历经历,准备按图索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