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剋多·特納(1920-1983)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相當活躍和多産的人類學傢。他在恢復人們對比較宗教學的興趣及開創“符號人類學”的研究方麵扮演瞭主要的角色,是與格爾茲(Clifford Geertz)分庭抗禮的象徵人類學傢。
特納於1920年齣生於蘇格蘭。1950年4月離開羅得西亞-利文斯通社會學研究所(Rhodes-Livingstone Institute for Sociological Research)之後,他在曼徹斯特大學擔任講師職務,一直到1963年。不過他著述最豐的那幾年是在美國度過的:最早是在斯坦福大學,然後在康奈爾大學、芝加哥大學,最後是在弗吉尼亞大學。1983年他在弗吉尼亞大學逝世。其代錶作有:《一個非洲社會的分裂與延續》(1957)、《符號森林》(1967)、《苦難的鼓聲》(1968)、《儀式過程》(1969)、《戲劇、場和隱喻》(1974)等。
The Ritual Process has acquired the status of a small classic. Turner demonstrates how the analysis of ritual behavior and symbolism may be used as a key to understanding social structure and processes. The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called Turner's book "ingenious and erudite, rich in highly stimulating ideas.
特纳此书关注两个结构,一个是“结构功能”之“结构”,可以说是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位置等等。一个是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也就是语义结构,只不过社会结构关系也构成语义结构的一个二元组合。 书中主要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女性不孕仪式。这个仪式就是展示一个社会结构统一...
評分人类学和我的普通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1.去偏见。在众生平等的角度,人类学是比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更辽阔、视角平行的一个学科。 作为学科门外人,本书之前,只粗粗读过列维·施特劳斯。《野性的思维》是很开阔眼界的。过往接触信息中对感性和理性的所有消极片面的偏见,...
評分在阅读了特纳的《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之后,对阈限和交融较感兴趣,而全书也有较大的篇幅也在说清这两个概念,举了很多例子。首先是阈限,特纳在第三章开篇就说到范-杰内普所称的“通过仪式”的“阈限阶段”就已经展示了第三章的主题的性质和特点,那么什么是通过仪式呢?...
評分 評分社會不是靜態結構,而是動態過程
评分第三章有用。communita & liminality 。再一個,這裏的structure 不跟Levi-Strauss 的structure 一樣,加標簽應該注意甄彆!以上。
评分Liminality, structure, communitas
评分講信仰、儀式、兄弟會作為一種組織方式以及它必然的毀滅,特彆心儀的教授推薦給我代替德勒茲作為我論文的切入點。
评分講信仰、儀式、兄弟會作為一種組織方式以及它必然的毀滅,特彆心儀的教授推薦給我代替德勒茲作為我論文的切入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