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巳奈夫,1925年5月生。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文学博士。系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东洋考古学会及日本学士院会员、著名考古学家。主要从事中国出土文物的鉴定、审评、年代鉴别、分类等方面的研究,专攻青铜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考古。成就主要表现在利用现代考古的类型学理论对铜器、玉器进行分析,并与甲骨、金文及中国古代文献相互参证,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颇为考古学、文字学、神话学、美术史学者所关注。2006年1月1日,在神奈川的家中因病辞世,享年八十岁。
以各地、各时期出土的实物为例,集中讨论饕餮兽面纹样,并追溯他们的生成、演变与意义。本书图文并茂,从具体而微之处阐发青铜纹样的考古与审美之意,书中有大篇幅的精致图片,既有纹样的局部照片,也有拓片与线图,与文字参照,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细节阅读的需要。
青黄色的封面,清新的装帧风格,在书店里非常抢眼。刚好前一段看了不少关于早期中国的展览,正好有兴趣一读。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中国古代诸神”,书中主要研究中华文明早期青铜器纹样——动物纹的各种特征以及含义,历史演变等等。本书多图,有藏于世界知名博物馆的文物照片...
评分林巳奈夫先生的这本书以青铜器的纹样为主题,扩展到良渚等玉器纹样的讨论,对于太阳崇拜和祖先宾天的解读还比较让人信服,对于蕝的解读也颇有新意,但将虎以外的动物形象都解读为族徽过于绝对,逛了动物园就用马来貘来解读二里头出土的玉牌有点随意了,而后面通过观察乌鸦起飞...
评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书的作者是个日本人,为什么中国的东西要人一个日本人来品头论足,就算有相同的历史渊源,与其去翻译不如自己出一本更好的
评分这本书是作者几十年来研究青铜器纹饰的一些感想及感受的汇总,个人认为本书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告诉读者这是什么,而是引起读者的思考。虽然本书并没有多少结论性的描述,但是,一些内容很值得引起再思考,林先生似乎只是给出了一种猜想,但这已经够了,若能“抛砖引玉”,就算此...
评分经过几天的努力,将《神与兽的纹样学》一书简单翻过一遍。这是我看的林巳奈夫先生的第一本著作,发现并不如预期的那样精彩。 首先,副标题为“中国古代诸神”在书中并没有清晰的探讨,除了在介绍青铜器纹样时简单提到的如灶神髻、水神川蜷等等之外,没有提及过多的古代诸神。 ...
这书搁床头有段时间了……没先到这么不禁翻><~~编写值得国内写普及文的借鉴。比如前段时间出的廖名春等《写在简帛上的文明》,张明华《上海6000年》……书中提到了张明华对良渚用鲨鱼齿刻玉的研究(不过作者持反对意见),但不知何故把人家名字讹成 张明良><~~
评分这书让翻译给毁了…
评分很长知识,是以前从未涉猎的领域。不过排版有问题,图与文不够对应,读起来很不方便。笔记做了点,非本国的先生写的东西,总归有点怪的感觉。
评分从早期青铜的纹样去重现当时的人们的精神状态。印象深刻的是兽纹,好多目前已经找不到,但是可以推测当时的中原地带气候宜人,有丰富的物种。日本人治学的态度严谨,图片丰富,文字通俗
评分这本书告诉我们在博物馆仔细观察的重要性,作为一本博物馆游览笔记是合格的!不同形制的纹样学代表着文化的分殊与传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