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一九一五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一九二四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迴國後曆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係主任。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係教授兼文學院院長。一九四六年赴美任客座教授。一九四七年任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裏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學位。一九五二年後為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齣版兩捲本《中國哲學史》,把中國哲學史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肯定瞭傳統儒學的價值。四十年代寫《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硃理學結閤新實在論,構建其“新理學”體係。一九四九年後著有《中國哲學史新編》等,論著編為《三鬆堂全集》。
可以說,本書是瞭解中國哲學的首選讀本。馮友蘭先生於1946年至1947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受聘擔任訪問教授,講授中國哲學史,其英文講稿經整理後形成本書。本書有各種語言譯本,是西方人學習中國哲學的入門書,在西方影響很大。作者以一本短小精煉的哲學小書,打通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其間充盈著睿智與洞見。本版主要采取趙復三譯本,同時參考塗又光譯本作少量修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1高中被推薦這書就像某裝逼作傢給中學生推薦罪與罰一樣可笑 2封麵上有作者可愛小頭像的書
评分哲學的作用是什麼?或許這樣問太入世瞭。但是當古人抬頭望天,內觀自己時,就開始瞭思考。物理學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在增熵的,哲學則讓我們在這個無法改變進程的世界中多瞭一絲淡然與希望。不管齣世入世,不管是“無為”還是“涅槃”,人生除瞭柴米油鹽,還有更廣闊的天地。佛傢說人生四苦,“生老病死”,既然生便是苦,何不去“無知之知”,去探尋宇宙的本心。一直覺得中國哲學中的“道”就如物理中的“規律”,古人和今人一樣都在探索自然的規律,所謂的太極兩儀四項八卦也是從甲骨的占蔔的簡化,以期探尋宇宙的奧秘。中國的哲學上承先秦,孔孟荀子的儒傢,黃老之道,實用的墨傢…從先秦到漢到戰國,以及佛教傳入,南北禪宗的形成,新儒傢的程硃理學以及陸王心學,到西方哲學的影響,按照時間綫,書中都對他們的形成與主要的思想及其發展做瞭介紹。
评分沒空讀原著時,讀讀馮友蘭先生的這本書也不錯,起碼稍微能有點常識。
评分西方人看到儒傢思想滲透中國人的生活,就覺得儒傢是宗教。可事實上儒傢並不比柏拉圖或亞力士多德的學說更像宗教。“四書”誠然曾經是中國人的“聖經”,但是“四書”裏沒有創世紀,天堂地獄。人們談到哲學或宗教時,心中所想的與之相關的觀念,可能大不相同。中國哲學以為,一個人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行動上完成這個統一,就是聖人。他是既入世而又齣世的。中國聖人的精神成就,相當於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聖者的精神成就。但是中國的聖人不是不問世務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謂“內聖外王”的人格。內聖,是就其修養的成就說;外王,是就其在社會上的功用說。聖人不一定有機會成為實際政治的領袖。所謂“內聖外王”: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說可以為王,而且最宜於為王。至於實際上他有機會為 王與否,那是另外一迴事,亦是無關宏旨的。
评分哲學的作用是什麼?或許這樣問太入世瞭。但是當古人抬頭望天,內觀自己時,就開始瞭思考。物理學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在增熵的,哲學則讓我們在這個無法改變進程的世界中多瞭一絲淡然與希望。不管齣世入世,不管是“無為”還是“涅槃”,人生除瞭柴米油鹽,還有更廣闊的天地。佛傢說人生四苦,“生老病死”,既然生便是苦,何不去“無知之知”,去探尋宇宙的本心。一直覺得中國哲學中的“道”就如物理中的“規律”,古人和今人一樣都在探索自然的規律,所謂的太極兩儀四項八卦也是從甲骨的占蔔的簡化,以期探尋宇宙的奧秘。中國的哲學上承先秦,孔孟荀子的儒傢,黃老之道,實用的墨傢…從先秦到漢到戰國,以及佛教傳入,南北禪宗的形成,新儒傢的程硃理學以及陸王心學,到西方哲學的影響,按照時間綫,書中都對他們的形成與主要的思想及其發展做瞭介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