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興,香港文化評論人,影評人,作傢、齣版人,現常駐中國內地從書雜誌齣版,經常往返北、上海、廣州及香港各城市。新一代城市觀察代錶人物,堅持以國際城市人的眼光分析、拆解城市的各種愛恨交纏。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傳播藝術係畢業,專注文化研究。遊曆南北美洲及亞歐多國超過一百個城市,強調以批判理論作工具,遊走城市為實驗,探索理想文明城市生活之齣路。
曾任編輯、記者及電颱節目主持人,香港大學通識課程客席講師(教授香港普及文化),香港中文大學新聞係客席講師(教授創意寫作)。亦曾任香港國際電影節編輯及釜山電影節評審。
擅寫有關城市宅問、文化現象及性意識等各種流行文化觀察和電影評論,文章見於香港《明報》、《經濟H報》、《文化現場》、《號外》、內地《周末畫報》、《新視綫》,《新京報》、《南方都市報》、《時尚旅遊》等。
近年來尤關注中國城市觀察、書寫與拍攝,追捕中國最新潮流脈搏。曾齣版剖析男子成長心態之結集《男人那東西》,小說《香港酷酷》,評論集《香港後摩登》;主編《香港10l:愛恨香港的101個理由》、《裙情洶湧》,《經典200:最佳華語電影二百部》、《上海101:尋找上海的101個理由》、《王傢衛的映畫世界》等書籍。其中,《香港101》奠定香港城市書寫新風潮,掀起集體迴憶及香港身份認同話題。《王傢衛的映畫世界》則為現今華文界最完整的王傢衛電影藝術評論範本。《香港後摩登》率先引入城市浪遊者的理論框架,應用於當代中國城市觀察。在知名刊物《周末畫報》城市版任總監期間,策劃大量有關城市現象的話題性專題,引領中國城市刊物新方嚮。
《潮爆中國》為當下中國城市文化新舊碰撞中的親曆記錄和冷峻分析。作者熱情投入,冷靜書寫,試圖開闢中國城市書寫的新風氣。隨此書麵來的,是李照興任導演、有關北京城市變化及新一代生活觀的假紀錄真虛構電影《潮爆北京》。
這是一本香港人寫的嚮非內地人介紹中國內地社會文化與時尚生態種種的書,還是不錯的。當然,對內地讀者而言,單薄瞭些,個彆評論可能有些意思:“在中國的60年代人,並沒有跟上一代有決裂的成長經驗。60年代人如今40多歲,實力派大多在政府架構外工作,在私人企業中發揮影響力,因為他們正努力趕上時代的尖端,充當中國走嚮資本化的第一代。所以,這班60年代精英是不會走嚮政府的,他們通常會成為中國第一代民企老闆、白領精英、專業人士,進占中國商界的頭位。60年代人如果當上政府決策者,也不過是過渡角色。真正因為成長背景或文化差異而呈現齣不同的執政視野的,將會是70年代後至80年代生的一代。那就是‘新新人類’掌管的中國,到時,或者要叫‘新新新中國’。”
《潮爆中国》封底引用了一句卡尔维诺的话“每次说着一个城市,我们就失去一个城市”,当我把这本书翻到封底的时候,猛然发现,“每当读着一本书,我就失去了一本书”,这是《潮爆中国》给我瞬间的灵感……有人说过“爱过一些人,走了来,来了走,看过一些书,看了扔,扔了看”...
評分“香港人的内地城市镜像”引用自《广州日报》对这本书的书评标题,我觉得很贴切 这是一本还蛮奇特的书。 喜欢这本书设计的读者爱不释手,特别是前面几页的暗红白字,爱到不行。 而一些偏爱三联式简约做派的读者,很不以为然这本书的排版心思。 我个人很喜欢这本书的设计...
評分2009-3-8 南方都市报 GB20) 《潮爆中国》去年在香港出版后,立即被视为港人了解内地城市和文化的最好指南。书中几乎涉及了当代中国城市的各个立面,包括南锣鼓巷、李宇春、库哈斯的CCTV、最牛钉子户、便利店、巨蛋、421制新人类、小龙虾、足球、单车国民……但同时,新新中国...
評分“最古旧也最未来”是李照兴在《潮爆中国》里形容现在的北京的一句话。 我的感触很深。 从我家房间里的窗子自东向西望过去,能看到最后现代的CBD建筑群,亦能看到最古老的宫殿紫禁城。2010年的春节,我就是每天在CBD的未来建筑群中感受着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过...
評分中國,一半很潮,一半土。 看這本書,覺得中國發展似乎處於新時代的摸索階段。對,目前的中國內地,未有國際知名的設計師、建築師,但中國的藝術發展那麼的興盛,是全亞洲的亮點,拍賣價亦是全球最高之一,因此,可預計中國的藝術未來是樂觀。 本書說了好多中國的新建築,感...
各大新華書店均有銷售
评分直指“快速城市化建設”背後的暴發戶心態。
评分每次談論一個城市,我們就失去一個城市。
评分他引而不發地看這我們劈裏啪啦說一些意氣用事的話。
评分潮爆,裏麵觀點都不算新,但是怎麼說呢,很可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