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城市 文化 中国 李照兴 人文 潮爆中国(新新中国城市文化笔记) 社会 生活方式
发表于2025-05-09
潮爆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这是一本香港人写的向非内地人介绍中国内地社会文化与时尚生态种种的书,还是不错的。当然,对内地读者而言,单薄了些,个别评论可能有些意思:“在中国的60年代人,并没有跟上一代有决裂的成长经验。60年代人如今40多岁,实力派大多在政府架构外工作,在私人企业中发挥影响力,因为他们正努力赶上时代的尖端,充当中国走向资本化的第一代。所以,这班60年代精英是不会走向政府的,他们通常会成为中国第一代民企老板、白领精英、专业人士,进占中国商界的头位。60年代人如果当上政府决策者,也不过是过渡角色。真正因为成长背景或文化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执政视野的,将会是70年代后至80年代生的一代。那就是‘新新人类’掌管的中国,到时,或者要叫‘新新新中国’。”
李照兴,香港文化评论人,影评人,作家、出版人,现常驻中国内地从书杂志出版,经常往返北、上海、广州及香港各城市。新一代城市观察代表人物,坚持以国际城市人的眼光分析、拆解城市的各种爱恨交缠。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传播艺术系毕业,专注文化研究。游历南北美洲及亚欧多国超过一百个城市,强调以批判理论作工具,游走城市为实验,探索理想文明城市生活之出路。
曾任编辑、记者及电台节目主持人,香港大学通识课程客席讲师(教授香港普及文化),香港中文大学新闻系客席讲师(教授创意写作)。亦曾任香港国际电影节编辑及釜山电影节评审。
擅写有关城市宅问、文化现象及性意识等各种流行文化观察和电影评论,文章见于香港《明报》、《经济H报》、《文化现场》、《号外》、内地《周末画报》、《新视线》,《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时尚旅游》等。
近年来尤关注中国城市观察、书写与拍摄,追捕中国最新潮流脉搏。曾出版剖析男子成长心态之结集《男人那东西》,小说《香港酷酷》,评论集《香港后摩登》;主编《香港10l:爱恨香港的101个理由》、《裙情汹涌》,《经典200:最佳华语电影二百部》、《上海101:寻找上海的101个理由》、《王家卫的映画世界》等书籍。其中,《香港101》奠定香港城市书写新风潮,掀起集体回忆及香港身份认同话题。《王家卫的映画世界》则为现今华文界最完整的王家卫电影艺术评论范本。《香港后摩登》率先引入城市浪游者的理论框架,应用于当代中国城市观察。在知名刊物《周末画报》城市版任总监期间,策划大量有关城市现象的话题性专题,引领中国城市刊物新方向。
《潮爆中国》为当下中国城市文化新旧碰撞中的亲历记录和冷峻分析。作者热情投入,冷静书写,试图开辟中国城市书写的新风气。随此书面来的,是李照兴任导演、有关北京城市变化及新一代生活观的假纪录真虚构电影《潮爆北京》。
潮爆,里面观点都不算新,但是怎么说呢,很可口。
评分他引而不发地看这我们噼里啪啦说一些意气用事的话。
评分直指“快速城市化建设”背后的暴发户心态。
评分香港人写评论的一个极致。短小精悍,绝不拖泥带水,干脆爽快。贴身观察的态度+全球化的视野+扎实牢靠的基本功底,和汤老师写的日本可以比较着读。敢于给处判断和定义。
评分直指“快速城市化建设”背后的暴发户心态。
《潮爆中国》封底引用了一句卡尔维诺的话“每次说着一个城市,我们就失去一个城市”,当我把这本书翻到封底的时候,猛然发现,“每当读着一本书,我就失去了一本书”,这是《潮爆中国》给我瞬间的灵感……有人说过“爱过一些人,走了来,来了走,看过一些书,看了扔,扔了看”...
评分對這本書有興趣,源于之前看過許知遠的《中國紀事》。我想知道,香港人眼中的中國,和中國人眼中的中國有什麽差別。 後來我發現,兩本書給我的感覺雖然相仿,可是還是會有著很多的不一樣。許知遠以事帶評,從一件小事去窺探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人們心中的那種矛盾;李興...
评分 评分将《潮爆中国》纳入我的读书列表已经多时,直到现在才刚刚看完,足见人的拖沓习性多么根深蒂固,愿这只是我的个人情况。 首先吸引我的是港味十足的书名。拿到书后,封面使用中国红基调,大块色彩带来一片世俗感令我很是满意,书名四个字占据2/5的封面,红色老城门...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以一个香港人的视角深入中国内地,以自己的所看所思来描写内地的建筑、文化、城市、享乐、媒体、新新人类……甚至还通过中国的现象为未来香港的发展提出有益建议,这实在不多见,所以值得一读.
潮爆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