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文化讲座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汉宝德,台湾建筑学者。1934年出生于中国山东日照,1960年-1970年曾任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的系主任。

经历:

台南工学院建筑系;

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硕士;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硕士;

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

中兴大学工学院院长;

自然科学博物馆筹备处主任及第一任馆长;

台南艺术学院筹备处主任及创校校长兼博物馆学研究所所长;

台湾宗教博物馆馆长。

主要著作:

《建筑的精神向度》;

《透视建筑》;

《细说建筑》艺术与生活丛书。

《建筑与文化近思录》;

《不耐平凡》;

《博物馆管理》;

《博物馆展示规划》;

《汉宝德谈美》;

《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

《斗拱的起源》;

《明清建筑二论》。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汉宝德
出品人:
页数:275
译者:
出版时间:2008-11
价格:30.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30443
丛书系列:中学图书馆文库
图书标签:
  • 建筑 
  • 文化 
  • 汉宝德 
  • 建筑史 
  • 中国 
  • 建筑理论 
  • 文化探讨 
  • 三联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中国人建屋为什么要建成那么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形式?屋顶上为什么有曲线?为什么那么五颜六色?为什么用木材而不用砖石这些都是独特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所造成的。建筑是文化的产物,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建筑。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中国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建筑,反映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思想与生活,比如知识分子怎样求得心灵的安顿,统治者怎样展示权力的象征,殷商巨贾如何追求生活的逸乐,凡此种种,都能表现在简单而几近原始的空间架构上;建筑是技术、艺术与人生的综合,它不但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技术与科学水准,那个时代的精神,当时的审美观念,而且忠实地记录了当时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中国人从来没有刻意地要改造建筑,造成式样的改变,却也不受建筑传统的过分约束,常适度地予以修改中国文化在这方面一直保有原始的、纯朴的精神,把建筑看成一种工具,一种象征。

这不是一部中国建筑史,作者的用意也不在于写一部中国建筑史,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建筑进行深度省思。 作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建筑梳理、研究的成果,给予文化上的诠释。通过对中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建筑,更生动地欣赏中国建筑空间中包容的生活。从建筑与文化的交互对照中,把握中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他将中国的简单但是精髓的文化特质展现在了我面前,让我这个一直崇尚哥特式建筑的中国人重新爱上了3间大瓦房

评分

总体上,作者以一位深受西方传统经典主义建筑理论教育熏陶的学者,论述中国传统建筑,虽然着眼点放在文化上,但言语之中,还是透露着对于西方经典建筑的崇拜之情。在前篇《立面的误会》中,已经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以西方传统作为惟一标准来论及中国建筑问题,一定会出现所...  

评分

从文化角度描绘中国传统建筑,对建筑进行文化反省。视角独特,看起来过瘾。但是作者很多研究对象集中在台湾,对大陆建筑实体缺乏直接接触,往往对中国文化和建筑本身采取了过多怀疑的态度,这一点是我不能赞同的。  

评分

评分

总体上,作者以一位深受西方传统经典主义建筑理论教育熏陶的学者,论述中国传统建筑,虽然着眼点放在文化上,但言语之中,还是透露着对于西方经典建筑的崇拜之情。在前篇《立面的误会》中,已经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以西方传统作为惟一标准来论及中国建筑问题,一定会出现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我想转让,我还是喜欢软皮的那个版本,见棱见角的书让我觉得没有安全感。送人好了。

评分

2015.12. 1.因为是新世界,所以是完全陌生的世界,一个个名词,一个个不懂。2.第三講接受起來真是有些困難,結論一個接一個,例子不多,好像有點道理,但又感覺佐證太少。需慢慢消化。

评分

建筑不是单纯的形状和装饰,而是文化的产物。与《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对照而读,有贯通之感。

评分

建筑不是单纯的形状和装饰,而是文化的产物。与《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对照而读,有贯通之感。

评分

文人写建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