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翎,作家。原名徐嗣兴。江苏南京人。1940年曾任国民政府经济部矿治研究所职员、煤焦办事处职员,南京中央大学文学系讲师,1949年后历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创作组组长,中国剧协剧本创作室专业作家,1955年因受胡风冤案牵连,错划为反革命集团成员,1980年平反,后任中国戏剧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四届理事。193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女们》,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短篇小说集《朱桂花的故事》、《初雪》、《求爱》,话剧剧本《英雄母亲》、《祖国在前进》等。 ------来自百度百科
《财主底儿女们(上下)》揭示了这一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和生活道路,真实地写出了中国新一代资产阶级的生成过程以及他们的分化沉浮。小说主观色彩强烈,人物心理刻画深刻、细腻。
浩瀚长篇。路翎呕心沥血之作。文本中透着深沉的悲哀、决绝与世事苍凉。作者将抗战时期的大背景影印在小小的一家人身上,通过对他们悲欢离合的细腻刻画,我们确实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动。这部小说最大的特点便是让人惊叹的心理描写,挖掘至深,可谓探寻到人物灵魂的深...
评分 评分 评分浩瀚长篇。路翎呕心沥血之作。文本中透着深沉的悲哀、决绝与世事苍凉。作者将抗战时期的大背景影印在小小的一家人身上,通过对他们悲欢离合的细腻刻画,我们确实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动。这部小说最大的特点便是让人惊叹的心理描写,挖掘至深,可谓探寻到人物灵魂的深...
评分备课想到这本书。少年时代的阅读,花掉一笔重金,因书太厚。记忆至今,连同人物躁动不安的青春与呐喊。
评分症候式语言:爱欲+时代精神+家族叙事+战争情境+青年危机。从哪一个方面看,都太诱人了。最复杂的人物应该是蒋少祖吧,虽然路翎把所有时代青年都处理成在爱欲与历史生成的张力空间中往返游移焦虑不安的能动体。
评分读完的第一个想法:啊,我读完了?好吧,这本书我没法下判断,我也不认同这是所谓的青春的诗的说法……路翎的人物都很奇怪,真的很像在拼内功的感觉,大段的极为繁复的议论式的心理独白,用词的夸张化。他的人物远远不是精神分裂可以解释的,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一样,陀氏笔下的人物在进行抽象而形而上的思考的时候是有铺垫的,且始终和整个世界保持着联系。而路翎笔下的人物们跑到内心世界太远了,和世界的联系有时候几乎看不到。让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一些次要人物,大哥和金素痕夫妇,蒋捷三,老姑妈……在小说结构艺术来说,可能只能说是不太成功成熟(不过二十岁的年轻人如此仓促的写作似乎也可以理解,关键还是评价多高的问题)
评分对于我,第一部要好看很多,不禁想起陀翁,没想到路翎对人物心理独白掌握得如此娴熟厉害。第二部,蒋纯祖是绝对的主角,流亡,对各种形式的个人主义的反省无疑是主题,他已经不是“财主家的儿女”。印象最深是汪卓伦那句:接受我们的命运,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不会再在这个世上寻找另外的东西。
评分也是只读了上半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