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数十亿资产的企业为何这般脆弱?
“青年近卫军”为何如此短命?
狂热的激情是怎样成为祸根的?
中国“第一品牌”是怎样砸掉的?
中国网络经济的原罪是什么?
暴利到底给企业留下了什么?
“多元化”的陷阱有多深?
企业家离政治该有多近?
吴晓波
知名财经作家,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多种广具影响力的财经图书: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大败局I》
《大败局II》
《激荡三十年》(上)(下)
《跌荡一百年》(上)(下)
《浩荡两千年》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腾讯传》
其著作两次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图书”。
2014年开设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目前订阅用户已超过300万,其中40多万用户开通付费音频会员服务“每天听见吴晓波”。
吴晓波是巴九灵文创、蓝狮子财经出版的创始人。
前言 1、 所有前人的失误或许不会完全重演,但是所有即将发生的悲剧中都无一例外地有着前人失误的痕迹 2、 要判断是否稳定和成熟的企业,首先要观察他在行业危机、经济危机中表现如何,他是怎样渡过成长期中必定会遭遇到的陷阱和危机的。 3、 共同的失败基因:①普遍缺乏道德感...
评分一直觉得自己生活的社会还是秩序井然的,尽管总是很难想象每天进出办公楼的人们在忙些什么。 一直觉得从小到大生活中的阳光总是越来越充足。 读完书的时候觉得,现实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简单,表面的秩序下是有时候甚至让人咋舌的混乱。而中国从投入市场经济的洪流也不过二三十...
评分 评分《大败局》这本书的意义自不必多说,概括了中国的企业家,在过去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命运的跌宕起伏、荣辱兴衰,从书名我们也可以知道,他写得更多的是这些企业家是怎样利用机遇崛起,又是怎样在一夜之间遭遇失败的。光是里面的数据以及照片,就是今后研究中国企业发展历程...
评分虽然激荡三十年里对这本书中涉及的企业和人物都有介绍和讲解,但是这本书更全面也更细致的观察了1990~2000年这十年间几个典型的失败企业。我认为这里不能说是某个人的失败,最多是某个人在某个时间段的失败。比如史玉柱,在2000年时很多人都说他很失败,但是现在是2011...
好久没看过一本如此魔幻现实主义的纪实作品了。里面的风云企业和风云人物,在九十年代叱咤风云,很多案例都是短短一两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一跃成为年销售额几十亿的巨头。风云人物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营销高手,特别会造势宣传,敢打敢闯,胸怀四海,在九十年代绝对是人中龙凤。但是无一例外的不善管理,导致最终公司只能破产倒闭。作者也总结了共同的失败基因: 1、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2、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 3、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
评分民营企业难啊。
评分第一代企业家多是在机会的海洋里伴随着自负与迷茫,同时还有逐渐削薄的诚信与道德中迷失,是先驱者也是牺牲品
评分有时我在想走得快 和 思考的深入 如何权衡好
评分十家企业(4家保健品+白酒+房地产+家电+互联网+资本经营+百货),各自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失败基因是缺乏道德感、对规律的尊重和系统的职业精神,而我看完后感受到最核心最本质的两点应该是:1、没有以产品(服务)为本;2、管理的混乱(尤其是财务的混乱)。而这两点,依然是现在的企业最常见的两个失败基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