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伯特·潘尼(1909—1970)本名Ernest Basil Charles Thornett,出生于英国康沃尔。第二次大战期间他在英国政府的密码学校工作,战后仍然在政府的通信总部(GCHQ)工作。他从1936年到1941年间发表了八部侦探小说,都以解谜为特色,有的还插入了类似埃勒里·奎因的挑战读者,颇具游戏精神。
鲁伯特·潘尼(1909—1970)本名Ernest Basil Charles Thornett,出生于英国康沃尔。第二次大战期间他在英国政府的密码学校工作,战后仍然在政府的通信总部(GCHQ)工作。他从1936年到1941年间发表了八部侦探小说,都以解谜为特色,有的还 插入了类似埃勒里·奎因的挑战读者,颇具游戏精神。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感觉很普通,咱个人怀疑大部分读者是没有耐心梳理并完全理解整个时间线,以及某犯人的不在场证明成立的理由,因此此作才会被评价为“诡计和布局复杂”。但如果真要说这里“无面分尸”的核心思想,在他那时代的侦探小说背景(文中有个侦探小说作家对这个案子做出了应该是当时侦探小说读者立场的评价)应该还是挺简洁普通的。这本的特色在于工程师一样的严谨,有很多很不起眼的描写最后竟然会被用到推理的伏笔(解答篇还特意提出了在之前哪一章),但其实那些描写都往往是一笔带过尤其是某诡计的关键道具,回看的时候发现竟然在写了一堆无关道具的角落。前面这点让我想起了《黑色皮箱》,但《黑色皮箱》在于探案过程是不枯燥的层次性进展,而这本有点杂乱,人物一下子塞了很多,探案的节奏可能不太好。【谜面:见英文原版某人短评,基本就单纯的无面尸
评分说实话trick的水准相当不错,但其必要性却有很大疑问,推理固然扎实但过程未免太枯燥了
评分我来拯救一下这本书吧,枯燥是真的够枯燥,但我勉强可以接受。在谜题和解答方面我觉得算是佳作。抛开文笔不说,4.5星妥妥。PS.由于行文确实枯燥给扣一星吧
评分和上本威尔德一样的毛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行文枯燥,啰里啰嗦,故事性很差,情节俗套,让人看不下去,阅读过程很累人。此外,我还是头一次见到线索里有事无巨细的说明衣服的种类、样式、颜色等各种不必要的细节,还不带重样的,各个时间点就差精确到秒了,极其严谨,结尾伏笔处甚至会告诉你出处。整个情节几乎就是警方查案程序,毫无悬念和亮点可言,诡计和真相也只是一般,阅读体验很差
评分感觉很普通,咱个人怀疑大部分读者是没有耐心梳理并完全理解整个时间线,以及某犯人的不在场证明成立的理由,因此此作才会被评价为“诡计和布局复杂”。但如果真要说这里“无面分尸”的核心思想,在他那时代的侦探小说背景(文中有个侦探小说作家对这个案子做出了应该是当时侦探小说读者立场的评价)应该还是挺简洁普通的。这本的特色在于工程师一样的严谨,有很多很不起眼的描写最后竟然会被用到推理的伏笔(解答篇还特意提出了在之前哪一章),但其实那些描写都往往是一笔带过尤其是某诡计的关键道具,回看的时候发现竟然在写了一堆无关道具的角落。前面这点让我想起了《黑色皮箱》,但《黑色皮箱》在于探案过程是不枯燥的层次性进展,而这本有点杂乱,人物一下子塞了很多,探案的节奏可能不太好。【谜面:见英文原版某人短评,基本就单纯的无面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