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以文本与书写史的分析方法重新探索宋代社会史的研究脉络。作为一种史料分析方法的尝试,成果专注于书写史、文本史与文献记述事实的间隔性,围绕碑铭、墓志、方志、族谱、笔记、志怪故事、话本小说等多种文献形式展开讨论。为了提高研究的辨析度,多数个案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域,特别是浙江的温州、杭州等地。
吴铮强
1977年生,浙江海宁人。2006年获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师从宋史专家包伟民教授。此后留校任教至今,2008年晋升为副教授。2013至2014年法国科研中心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CNRS,Sciences de l’Homme et de la Société-SHS )访问。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说实话,看了第一章就没有兴趣再看下去了?说是强调文本的形成过程,实际上算是史料分类么?
评分在作者看来,书写与文本构成了历史研究的直接对象“文献”本身的历史脉络,比被记载在“文献”中的历史脉络中间少了一层隔阂。这个观点我认可,但读下来的感觉是作者比较重视文献的形成,而解读深度并不太足。
评分前面多半本书都很勉强,后面讲家族的部分有些价值。
评分说实话,看了第一章就没有兴趣再看下去了?说是强调文本的形成过程,实际上算是史料分类么?
评分有幸听过吴老师的讲座,比书中的行文更精彩。个人觉得将精彩的第四章作为全书的开始会更好,温州业儒的移民家庭和本地富室间的对应关系很可以作为全书的亮点,而且可以使用业儒世家与地方巫医信仰之间的冲突引出夷坚志九圣奇鬼的故事,从而将前两章夷坚志研究的亮点突出。个人比较疑惑的地方在于作者对“儒家”“理学家”的身份划分或许稍显粗放,如将周必大视为理学家很难说不会引起争议。文中提出的士大夫在撰写佛教特定文体时的困扰在地方史的研究中也确实很难全面铺开,或许这种问题更适合专门从事宋代士大夫研究的学者来解决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