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禪坐(新版):究竟的止觀之道

緬甸禪坐(新版):究竟的止觀之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方廣
作者:馬哈希大師
出品人:
頁數:145
译者:U Myint Maung
出版時間:2015-11-1
價格:220NT
裝幀:精裝 / 32k / 13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isbn號碼:978986707870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馬哈希
  • 禪修
  • 毗婆捨那
  • 南傳佛教
  • 內觀
  • 修行
  • 佛法
  • 佛教
  • 禪修
  • 內觀
  • 止觀
  • 緬甸禪
  • 佛教
  • 冥想
  • 修行
  • 心理學
  • 東方哲學
  • 自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所選編的五位緬甸佛教大德,不論在緬甸境內或歐美社會,均是在「直觀法門」修持與戒律德行上享有崇高聲譽的南傳佛教僧人。

雷迪大師(Ledi Sayadaw,西元1864-1923年),以豐富的巴利三藏註疏為基礎,簡擇齣適閤當代修行人的「直觀法門」,並以「受念住」為具體觀照的對象。目前這套修行方法,已是緬甸居士佛教的主要理論根據,經由他的再傳弟子韋布大師、烏巴慶尊者,以及印裔緬人葛印卡尊者等人的推廣,已成為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禪修活動。

馬哈希大師(Mahasi Sayadaw,西元1904-1982年),則從《大念住經》的修證與再詮釋中,發展齣以觀照「腹部起伏」為對象的「直觀法門」。由於這項修持方法,別齣新裁,又帶有濃厚的「剎那頓悟」風格,與南傳佛教僧人依循覺音尊者〈清淨道論〉的戒定慧次第修學傳承,大相逕庭,曾經引發一場包括西藏「道次第」、緬甸「直觀法門」在內的義理之諍。

本書特色

「直觀法門」(vipassana)是原始佛法的核心價值,也是緬甸佛教深具特色的禪修法門,被譽為「究竟的止觀之道」。

雷迪大師、馬哈希大師及其弟子,具有深厚的巴利三藏學養、豐富的禪坐教授經驗與嚴格的戒律徳行,再加上緬甸民主共和政府、軍政府乃至民主運領袖的護持,雷迪大師係統與馬哈希大師係統,依舊是緬甸佛教,甚至是南傳佛教的顯學思想。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譯序

雷迪大師(Ledi Sayadaw,西元1864-1923年),是以豐富的巴利三藏註疏為基礎,簡擇齣適閤當代修行人的「直觀法門」,並以「受念住」為具體觀照的對象。目前這套修行方法,已是緬甸居士佛教的主要理論根據,經由他的再傳弟子韋布大師、烏巴慶尊者,以及印裔緬人葛印卡尊者等人的推廣,已成為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禪修活動。
而馬哈希大師(Mahasi Sayadaw,西元1904-1982年),則從《大念住經》的修證與再詮釋中,發展齣以觀照「腹部起伏」為對象的「直觀法門」。由於這項修持方法,別齣新裁,又帶有濃厚的「剎那頓悟」風格,與南傳佛教僧人依循覺音尊者〈清淨道論〉的戒定慧次第修學傳承,大相逕庭,曾經引發一場包括西藏「道次第」、緬甸「直觀法門」在內的義理之諍。
由於雷迪大師、馬哈希大師及其弟子,具有深厚的巴利三藏學養、豐富的禪坐教授經驗與嚴格的戒律徳行,再加上緬甸民主共和政府、軍政府乃至民主運領袖的護持,截至目前為止,雷迪大師係統與馬哈希大師係統,依舊是緬甸佛教,甚至是南傳佛教的顯學思想。
「直觀」(vipassana),巴利文原義為「分別智」(vi-passana),或譯為「內觀」、「內明」、「毗婆捨那」等,本書譯為「直觀」,是兼採義理上的「分別智」與實修上的「直接觀照對象」雙重涵義;而「直觀」一詞的使用規則也接近歐陸觀念論哲學傢常用的概念,含攝「智之直覺」直證「物自身實相」的涵義。為免疑慮或不解,特此說明,容或有不當,尚祈識者諒之,是為譯序。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